注册

【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心悦君兮君不知 坡芽歌书:穿越千年的浪漫密码


来源:云南网

一个个图案,代表了内心深处最真的情谊。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千百年前的壮乡男女老少,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浪漫。8月25日,“心醉高原美 活力彩云南”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的记者们向着文山富宁县进发,探寻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坡芽村。

原标题:【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心悦君兮君不知 坡芽歌书:穿越千年的浪漫密码

一个个图案,代表了内心深处最真的情谊。文山州富宁县坡芽村,千百年前的壮乡男女老少,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浪漫。8月25日,“心醉高原美 活力彩云南”七彩云南全国手机媒体行的记者们向着文山富宁县进发,探寻坡芽歌书的发源地——坡芽村。

顶着烈日,风尘仆仆,大家只想去感受坡芽歌书能抵抗时间的魔力。

以歌迎客

刚到村口,村民们就吹响了长号和唢呐来迎接大家。天气太过炎热,吹唢呐的村民们满脸通红,汗滴顺着脸颊不停地躺下来,后背的衣服也被汗浸透。

村门口的地上铺满了松茂,两位姑娘用树叶沾着水洒向大家,表示把好运发给大家。往村里走还要过竹竿舞,大家踩着竹竿舞的舞点节奏欢乐地跳着。走到里面记者们喝下一杯杯清香的米酒和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合照。

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坡芽歌书的发源地。文山州富宁县的坡芽歌书被称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也有“壮乡儿女天籁欢歌的情爱密码”的美誉,有人形容它“不仅有诗的韵味,有汉乐府的手法,还有梁祝的凄美”,这部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歌词本,唱出了民族文化,也歌颂了淳朴的爱情,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歌抒情

记者们在坡芽村见到了保留完整的坡芽歌书,是一块有些泛黄的布,上面用大红色的颜料画着图案。这是2006年富宁县民间民族文化资源普查时在村民农凤妹家里发现的,布长约有两尺,宽一尺,上面画着一些星星、大树、马、人型等图案元素,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一首情歌的歌名,一共有81个图案。

只要看着这块布,传承者们就能唱完整的歌,这块布也被学者们称作《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其中男生唱41首,女生唱39首,最后一首是男女合唱。

云南网记者现场选了一个两片叶子组成的图案,请村民们现场演唱了歌曲。根据翻译,这首歌的大意是两个人非常中意对方,但白天不能相见,只有晚上才能相见。在星星出来的时候一方盼望着与另一方相见,姑娘抱着“我一定会嫁给你”的念头。

2016年是“坡芽歌书”发现的十周年。2006年2月,富宁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壮族文化进行普查。在坡芽村,普查人员发现,农民唱山歌忘词了,取一张图来后照着上面的奇怪符号就能继续唱下去。在村民农凤妹家里,普查人员发现了一块完整的土布,也就是后来被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的民歌集。

以歌动人

现场聆听了坡芽歌书的表演,浙江在线的邬文敏说:“来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一种很原始的感觉,这种原生态的东西很吸引人。他们表演的坡芽歌书欢乐而动听,从中好像能感受到一种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力量。”

中新网的李晓琳说:“因为知道要来采访,所以我之前有了解一些关于坡芽歌书的事情,现场看了表演听了他们的歌声觉得挺神奇的。用歌声来传承文化是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会有的,但坡芽歌书的神奇在于他们把这些文化浓缩在81个符号里。”

记者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初,壮族不论男女,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学唱山歌,形成了“父教子,母教女”和“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当地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时唱上几曲舒缓劳作中的苦累;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时唱歌渲染气氛;社交恋爱时,用山歌表达情意;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也以歌代言。

在这里,不会对山歌的人是“混”不下去的,在社交场合,通常会被人泼一盆甚至数盆冷水,并且很难找到谈恋爱的对象,日子过得孤寂而缺乏激情。

以歌化神

在坡芽文化传习馆里,网媒记者见到了挂着咪六甲的刺绣画像。传说,咪六甲是壮族的花神,还会教大家唱歌。壮族人民的歌声柔情似水,都得益于咪六甲的倾心教导。

壮族崇敬咪六甲,在妇女怀孕六到七个月的时候家里就要把花神请到家中来保佑即将出生的孩子。等到孩子长大成年,再把花神送走。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歌成为了人们劳作之外的娱乐,又是抒情达意的媒介,也是消磨闲暇的方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壮族人都能唱上几句。

坡芽歌书被发现后,当地这样 “能唱两句”的普通农民被组织起来成立了坡芽歌书合唱团,开始参加省内外、国内外诸多合唱比赛和合唱表演。

一开口,他们惊艳了世界——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他们却能唱出如清泉般的歌声,低沉处似微风低吟,高亢处如急雨打芭蕉,假声更是通透圆润,堪称天籁。

今年7月10日,在合唱界的奥林匹克比赛——2016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上,坡芽歌书合唱团获得冠军组无伴奏民谣组别金奖。索契摘金,让整个壮乡欢腾,一步一步,传唱了千百年的坡芽歌书,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坡芽人,更加愿意、乐意去传播自己的文化。这种责任感,无疑也感染了在场的网媒记者们。中国网记者魏博说,坡芽人渴望被了解,媒体有责任把他们文化推荐出去。

云南网 记者 赵月 关喜如意 范春艳 杨泞卉/文 张成/图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