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宋庆龄为支援抗战遇到难题 廖承志给三个字锦囊妙计


来源:同舟共进

电台电话不是药品,如何才能通过国民党设置的道道关卡,安全送达,成为一道难题。宋庆龄便向廖承志求教,廖承志听后笑了笑,给她三个字的锦囊妙计——“找会长”。

核心提示:电台电话不是药品,如何才能通过国民党设置的道道关卡,安全送达,成为一道难题。宋庆龄便向廖承志求教,廖承志听后笑了笑,给她三个字的锦囊妙计——“找会长”。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6年第8期,作者:庄崚,原题为:《宋子文:中国抗战国际军运的幕后推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中日双方的实际状况下,国际军事运输对坚持抗战至关重要,对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作出了有力支撑。作为中国抗战国际军运的幕后推手,宋子文不仅参与及影响了军运全程,而且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发起西南运输总处

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日。但随着战事的大规模展开,各个战区都面临武器弹药及军需物资严重不足的困境。从当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来看,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自行研制能力远不能适应战场的需求。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兵工署署长的俞大维,在七七事变后不久的1937年8月1日报告说:“国内弹药库存等尚敷6个月作战之用,而各兵工厂产量有限(如步枪弹约为所需之八分之一)。”他因此提出:若要坚持抗战,就必须争取军械弹药、汽油汽车等军事战略物资的外援,并提出“以海外输入为主”,“保存利用最后国际交通线”等加强抗战国际军运的战略建议。宋子文十分赞同俞大维的建议。早在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时任国民政府代理行政院长的宋子文在前往热河前线视察时,就曾痛感中日军队之间武器的差距与军械弹药的缺乏。

叫嚣“半年灭亡中国”的日寇也同样看到了这一关系到抗战全局的关键所在,于1937年8月20日悍然宣布封锁中国沿海。因此,如何开辟有效的对外通道,突破日军封锁,成为坚持抗战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

但要强化抗战国际军运,存在着一系列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解决的难点:一是全面抗战开始后,军品采购及运输以兵工署为主,但还有一批同样涉及军运的单位如航委会,卫生、交通部等,这些部门各自分购分运,常发生争抢运输工具的情况,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加以协调统管。二是当时国内的运输能力及装备远不能适应抗战前线的需求,而增加装备、设施,修建改建国际军运公路水道,都需要大量资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国际军运的接运前端大多在国(境)外,除苏联外,在美英法等国尚未对日宣战的情势下,由中国军事机构或军人出面并不方便,需以民营机构出面为妥。

这些困难均非兵工署所能克服。情急之下,俞大维便找到宋子文。他们二人不仅具有前后在上海与美国求学的相仿经历,而且相互欣赏,私交相当好。

俞大维和宋子文之间有着“莫愁击掌”的交情。那是在1930年代初,在德国使馆于南京莫愁湖畔举办的一次招待会上,宋子文将俞大维拉到一旁,问:“那些多出来的大炮是怎么回事?”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责任编辑:唐智诚 PN008

  • 笑抽
  • 泪奔
  • 惊呆
  • 无聊
  • 气炸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