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傲江山:回龙观的社区创业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记者张奥 实习记者刘清宇)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想逃离高晚高峰的路途拥堵,想就近上班且拥有自己事业的朋友,今天我们聊聊“社区创业”,地标北京的回龙观社区,这是一个拥有60万人的超大社区。

原标题:傲江山:回龙观的社区创业

央广网北京7月31日消息(记者张奥 实习记者刘清宇)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想逃离高晚高峰的路途拥堵,想就近上班且拥有自己事业的朋友,今天我们聊聊“社区创业”,地标北京的回龙观社区,这是一个拥有60万人的超大社区。

做客直播间的是——

张多,回+双创社区CEO

周青丰,微言传媒,创始人

娄彦昕,绘圣VR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个人介绍&创业初衷]

周青丰,他家住回龙观,曾经一边上班一边兼职创业,去年彻底辞职投入自己的事业中。

如何开始在回+创业?守家带地的创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周青丰:我现在的办公地点就离家一墙之隔,我曾经算过,就从我开家门一直走到我工位大概不到700步,非常近。

我以前服务过的公司很多,从2003年开始在出版行业做了13年,比如说商务印书馆那就是百年的出版企业,从成功的角度来讲,我们开始了中国近代出版的商务领域。当然在出版行业当中,现在最熟悉的可能还有一家叫“中信出版社”,因为它真正做市场化的图书,它的份额应该是NO1。我服务过的企业既有百年企业,也有新式的市场化企业。

我比较跨界,有些时候你企业有企业的机制,比如说中信会有中信的考核机制,商务印书馆有商务印书馆的考核机制,但我更希望做原创的产品,文化的产品,我有结合的东西。当然我以前的单位都给我很大的空间,但是对我来讲可能还是不够的。比如说我以前在出版社是中层干部,我中主编,我带一个编辑室,但肯定不会允许我现在再去开一家书店,这个是很难的。但现在我可以做得到说我既可以同时带几个编辑室,还可以开书店,同时可以开咖啡馆。

【项目本身】

互联网+出版,微言传媒是到底做什么的?什么是所谓的互联网+出版?

周青丰:实际上我们现在最主要分两部分,首先是出版这部分,我们叫做“不太专心做出版的”,实际上我们恰恰是从出版开始的,我以前在外面做编辑培训课常常讲到“出版为美”,现在很多人只是担任图书出版而已,卖钱回来再接着出下一本书。但我们不是,我们认为出版的话有一个很炫的理念,叫做出版是灵魂重铸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是希望出版不只是做出版,能够做得更多。我们会有一切跟出版有关的更精致的东西,我们希望大家都向着美好进发。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说我们的slogan叫做“为美好而来”。

其实就出版这一块来讲的话,我们在专业性上不输于任何一家出版社。不管是对纸张的专注对所有环节的专注,包括成本的控制,我们都可以跟任何一家出版社来PK。单项成绩,综合成绩我都可以遥遥领先。我们会把所有的环节都给你做好。比如说有些艺术家,我们出完书,我们可能给他再办画展,可能给他做发布会,可能给他做延伸产品的开发,甚至说,你如果画的还挺好,我们会去景德镇给他烧一批瓷器,我们会做这种延伸。

与社区创业的互动:文化+,在双创社区里开设了“书店+cafe”

张多:我觉得我们算是众筹了一个梦想。实际上我们当初在回+双创社区做之前我们是有调查过的,回龙观里面非常多,他们就是心怀梦想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是非常好的阅读人群,但在回龙观的确没有这样的文化设施。“开一家书店用来赞美一座城市”这是我的梦想,我们在回龙观里打造社区,我需要有一个没有门槛、很轻松、很自由的社交的平台,我们就想到用书店这样的方式也契合人群的需要,当时如果我自己独立来做这个事情的话,可能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但是后来我们跟青丰,他们也有这个想法。我们会提供空间,他们在书店的定位上面是有一些资源的优势,所以硬件空间提供,软性的运营是双方一起来联合来做。虽然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实际上我们都没做任何的宣传,只是在试营业的阶段,但是在回龙观里有很多的文艺青年、创业者都到那个地方去拍照,大家也都惊叹,回龙观居然能有这么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多层5米高的书墙,包围感很强。我们要打造的是这几十万人共读的书房,还有几十万人共享的会客厅。

周青丰:我要每个项目仔细评估,如果说赔很多钱,那么我们难以为继,这个肯定不是我们双方所希望看到的,但是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通过做成一个文化社交平台会有其它更多的盈利方式,所以说也许这样一个平台成功了之后,它会绽放。

【阶段与融资】

周青丰的项目不需要融资,造血能力很强,他的项目盈利模式是什么?

周青丰:今年最好的就是那个《非常道》我们可以说差不多现在接近4万册了。实际上4万册也算是畅销书了,按照这个算下去,我们突破10万不是太难。这只是四个月。之前我们有做过《逍遥法外》也都是一书难求,基本上都是断货的状态。微言传媒现在的品种数还不多,大概不到20个品种,那我们大概平均的印数会在差不多在2万册左右。所以这个成绩来讲的话,在整个行业我们不算是特别优秀的,但敢说平均2万册的也还是可以的。

周青丰:融资目前不太需要,我们前期的资金还是足够我们一直做下去的,而且我们整个的造血能力和反馈非常好,我们不能说我们不需要融资,我们融资也许在三年之后,我们也许需要能够做得大一些,包括我们整个格局,会有出版、会有书店、会有咖啡、会有文创,我们很快会有自己的文化书院,会有自己的商学院,这些都会在我们的书店和微言传媒整合在一起的文化平台上去做。

【绘圣VR】

一、个人介绍&创业初衷

娄彦昕上一份工作在亚太经合组织,是什么让他选择VR领域做内容创业?

娄彦昕:我算是在虚拟现实这个新媒介里面的比较早期的探索者,我们其实做的在内容制作方向是一个比较难得的方向,它比游戏要复杂一些,但是我们反而认为这个方向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未来,所以我们希望做这个方向的探索。

这种形式是介于游戏和影视中间,我们其实是想,像电影一样去讲述一个故事,但是这个讲述故事的方式跟传统的电影不太一样,它有点偏向游戏,在整个这个虚实的过程中,它会让大家去参与到这个剧情的变化中来。

【项目本身】

娄彦昕:之前在亚太经合组织,我们这个团队是在负责在这个平台上搭建一个专门服务或者说就是连接全球优秀的青年的创业者和创新人群的平台,在去年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叫全球创新者大会,由团队为主来策划去执行的一个活动,我们当时那个活动其实是找到了全球非常多领域创新的人,包括超级高铁、经营编辑等。

我本身自己原来上学的时候是学计算机的,对科技还算是比较敏感。但当时在我上学的时候,虚拟现实的那个时间还没有进步到现在的发展阶段,后来基于那个活动认识了几个行业里面的人,我知道这个技术已经成熟了。更是希望能够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去做更多的学习和探索。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回+的双创社区呢?

娄彦昕:这个回+双创社区本身我自己被这个概念非常吸引。我觉得第一方面也算是老生常谈,那个区域的IT人才是非常丰富的。虚拟现实这个技术也是需要非常多的技术人才,所以我觉得这个技术人才本身就是让我来在这里工作的基础。另外再就是我是希望跟张总一起来去帮助这个大社区,辐射的人群去更好的接受或者说加入到VR开发的这个世界上来。现在虽然VR相关的新闻都在轰炸每一个人,但是其实虽然这个听起来很火热,行业里的开发者的这个群体其实还是非常小的,这个行业里的公司数量也是非常少的。所以总得来讲,现在最缺最缺的还是人才,但是人才并不是没有,它分散在很多行业里面,因为VR这个技术它可以影响到辐射到很多行业,它未来可能会延展到很多行业里面去,成为那个行业的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我们之前做的这些工作其实完全都是自筹资金在做的。那我们后面也打算去做第一轮的天使轮的融资。

【社区创业介绍】

社区的宣传语是“我们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生活,欢迎回+”。

张多:实际上我们目前是在策划打造一个回+双创社区,我们回+VR开发者社区,就是未来VR的创业,其实内容的制作的是非常重要的板块。但在回龙观有官方数据统计的,就是18岁到45岁之间,大专以上毕业学历占了那个区域人口的将近70%,而且是基本上算是可靠的数据统计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IT人才聚集的一个区域。

张多:包括我们BAT非常多的员工都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的人才优势是无可比拟,尤其是在TMT这种领域其实VR也是这个大的范畴之内的。所以在这个地方来打造这样一个VR的开发者社区是再合适不过了,实际上这个就是完全是人才的优势的吸引。

空间提供“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具体有哪些服务?眼下各类创业空间、孵化器层出不穷,你们的特点是什么?

张多:其实“回+双创”社区我觉得跟众创空间和孵化器都不太相同,我们等于是昌平区政府来打造的一个创新创业的集聚的区域,所以不同一个小型的孵化器,实际上我们的特点是对于一个区域进行孵化,一个大的产业进行孵化,对一个区域的文化和氛围进行孵化,还不是一个小的众创空间的概念。现在有调侃的说孵化器是不是太多了,比创业项目还多。实际上我们最近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做的这个孵化器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真的是深度融入我们的转型升级,融入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度的跟纯量产业的整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这样的孵化器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的的确确有很多的孵化器良莠不齐。

张多:回龙观这个区域里面规划了45万平米,它都是一个存量的概念,不是说新盖的一片楼,而都是一些原来就有的空间,可能原来是商场,受电商的冲击很大,实体商业不好经营的,我们就是把它改造成创新创业的空间,推动这个区域的“业城融合”。

张多:我们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打造“回+创业实验室”和“回+创新实验室”,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我们对它的定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回+创业实验室是指说有一个创业的想法,可能连团队也没有,那你可以进入到“回+创业实验室”里边,我们会有专家帮你诊断,可能更好的来确定你的商业模式和你的创业方向,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然后来帮你去征集创业的合作伙伴,一旦你有了团队,也有了比较成形的商业之后你开始创业了,那你可能会来自融资的需求或者来自一些服务的需求,在我们回+的创业实验室里面全部都是有的。

【干货分享】

社区创业是否会导致引入人才、资金上的瓶颈?

周青丰:我觉得我们挺有魅力的,不存在这个。如果想做出版的话,都会奔着我们来的。

社区创业经常被质疑格局不够大,连社区都不愿意走出去,如何能对项目有远见呢?

周青丰:实际上,我们做出版的话,实际上从一开始都是胸怀天下的,我们不是说我们不出去,我们所有做的东西甚至是面向国际的,我们很多的版权都输出了,所以从这点来讲的话,我觉得在哪里创业并不一定格局就小

娄彦昕:我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是觉得这个社区它不完全是一个物理的概念,虽然说我们会在那里办公,但是我觉得,因为这个社区聚集了很多的资源,这个资源可以帮助到更多人,不仅仅是通过线下的方式帮助,还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帮助,我们是希望有一个资源链接中心,能够去帮助到大家,所以就是对我来讲这个社区线上和线下合在一起才是它的中心。

张多:在我们社区里面,主要的我们打造了一个平台,就是回+,那个+号,就是立足在回龙观,基于本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的人才优势,非常非常重要的是那个+号,我们充分的链接来自全北京,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的要素人才和资源来形成这样一个虚拟的、无边界的社区的概念。

项目发展壮大后,可能会陆续搬离,如何把更多成熟的中型公司留在社区呢?

张多:在昌平区是有非常好的空间优势的,在昌平区现在是从众筹空间到孵化到加速到我们的科技园区,他有梯度化的这种空间的规划,就是你可能最开始是几十平米,后来你是要几百平米,再到几千平米,后来你可能要一整栋楼,这个在我们这边都有这样空间的提供供给,包括当然我们持续的对整个区域的创新创业,包括产业发展的要素和资源的聚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光是能够留下的,甚至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型或者中型以上的企业到昌平来创业来发展。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