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你何时才能对生活真正满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朋友推荐下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原来就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大众哲学读物啊。日常的困惑多多少少被戳中,你对生活不满意,往往自己就是不满意的根源。

原标题:你何时才能对生活真正满意?

中学毕业时还流行写同学录,就是在一个精致的大本子上互相写一些个人爱好、人生格言以及祝福语,回想起那些年凹过的造型几乎全是羞耻play,记得“人生目标”一栏,我填写的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多年后回想起来,我那时候大约还并不知道什么是“内心的平静”。

这个时代比我中学时喧嚣了许多,内心平静不焦虑比奢侈品还要难得,奢侈品还有个价码呢。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读《生命安宁——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这样一本书时,我还以为它是晦涩的学术书——现代生活这么匆忙,谁有闲情逸致去关注一个古老的哲学学派有哪些观点?我更关心如何生活和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在朋友推荐下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原来就是一本关于幸福的大众哲学读物啊。日常的困惑多多少少被戳中,你对生活不满意,往往自己就是不满意的根源。

常常见到一些人把幸福寄托于得到某种事物:考上大学就幸福了,评上某个职称就幸福了,一切不幸都是因为长得丑或没有钱,整容或者中彩票就会过上幸福生活……然而他们一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研究表明,在度过最初的兴奋之后,中彩票者很快就会回到原先的幸福程度,会把豪宅法拉利看得和原来的陋室、破车一样平常。长得美的人,已经习惯借此享受到的便利,并不会比一般人的幸福感更多。

记得我家附近未通地铁时,下班出了地铁站,还要坐很长一段公交车,每天在站点翘首以盼,车来了一大帮人奋力挤上车,鞋子上都是他人的脚印,然后还面临拥堵,到家的时间永远难以预测。有时在离家两三站地堵得一动不动,只好下车步行。那段时间热切盼望着地铁通车,后来通地铁了,一开始的确感受到便利的幸福,然而慢慢也就习以为常,现在依旧抱怨换乘不便,通勤时间太长,地铁太挤。对于我们拥有的我们总是习惯得太快,然后陷入新一轮的乏味和倦怠中去。

一个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足,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就会失去对所渴望事物的兴趣,觉得生活乏味,又形成新的欲望。现实中并不存在一个幸福的分水岭。买了新衣服又很快厌倦,想考上理想的学校,又想找到好的工作,得到梦想的工作之后,没过多久就会抱怨薪酬和人际关系……  

思维模式不改变,幸福感会回到原来的起点。《生命安宁》说,幸福的关键是阻止适应的过程,要“劝服自己想要已经拥有的东西”。消极想象是对付享乐主义的一剂解药,也是提升幸福感的疫苗。是的,我们拥有的已经足够好,并不需要有灾难来临,你才能从麻木和倦怠中走出,学会珍惜。

可以试着想象如果失去它们——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命运那里借来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就会把它们夺走,你会最后一次见到某个人,最后一次听到下雨的声音,最后一次看见月亮的升起,某一天会吃下最后一顿饭。许多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不能再重复下去时,就会产生特别的意义,每多经历一次都值得喜悦。

哲学应该用来指导生活,想来我大妈是个隐秘的斯多葛主义践行者,虽然她只是个普通农妇。她对拥有的一切都很满意,光是现代生活有卫生纸这件事,她就觉得是巨大的进步——几十年前家里都是用玉米棒子擦屁股的,后来又用旧书本报纸,卫生纸的出现多么了不起啊。她善于消极想象,因而十分知足,比我见到的大部分人都要快乐。

《生命安宁——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美]威廉· 欧文著,胡晓阳 芮 欣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