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送技术 帮致富(志愿服务进行时)


来源:人民日报

红梅镇四八石村志愿者李芳国是农机大户,在帮助村民致富过程中,带动村里35人成了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在农村是个新鲜事,但是有人组织的话,大伙都愿意加入进来。”李芳国说。如今,该协会已经在全市303个村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在60个村建设了农村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人数3.5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0%,人均每年服务90多个小时。

原标题:送技术 帮致富(志愿服务进行时)

《 人民日报 》( 2016年07月25日 09 版)

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卧龙村村民王兴村家种了二百来亩地,春种秋收都是村里人帮着干活,分文不收。王兴村是村里的能人,干农活的好把式,村民为啥要帮他?“他帮我们贷款啥也不要,给他家干点活是应该的。贷款利息低,10万元的贷款,一年的利息就能省不少。”村民的话道出了原委。

王兴村是市农技协科普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卧龙村志愿服务站站长,每年帮助村民办理100多万元的贷款。

2012年,梅河口市农技协科普志愿者协会成立,紧贴农民增收致富实际,在为农民送科技、送指导、送服务中开展志愿服务。

在田间地头搞“高大上”的志愿服务,总让人感觉“不搭调”。“就拿合作社来说,建了不少咋发展不起来?缺技术、少资金?其实是没人愿意张罗事,缺奉献精神。”协会会长王文学说。

红梅镇四八石村志愿者李芳国是农机大户,在帮助村民致富过程中,带动村里35人成了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在农村是个新鲜事,但是有人组织的话,大伙都愿意加入进来。”李芳国说。如今,该协会已经在全市303个村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在60个村建设了农村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人数3.5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10%,人均每年服务90多个小时。

通过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的组织模式,梅河口市农技协科普志愿者协会把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延伸到农户身边。协会志愿服务队队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为志愿服务“掌舵”;每个屯建立志愿服务小队,由党员或退伍军人担任小组长;协会通过支持村级合作社项目来提供帮扶,也通过合作社把农民拢在一起。

在王文学看来,建立健全了农村志愿服务运行网络和机制还不够,关键得能输出农民需要的服务,这样志愿服务才能见效。“卖粮跟收购方对接,买农资产品跟企业对接,用钱跟投资方对接……农户受益,志愿者受认可,大家的干劲就被豁愣起来了。”

如今,协会聘请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通化市农科院、梅河口农科推广总站等专家组成流动科普志愿服务队,常年活动在全市农村,对农户进行因地制宜的指导。“多钾肥,少氮肥,能减轻稻瘟病,通化市农科院的专家柳金来老师一点拨,我们农户就受益。”王兴村告诉记者,柳金来老师是他们协会的志愿者,夏天田间指导、冬天炕头讲课,毫无保留地传授农技,全是志愿服务。目前,协会在梅河口市培育了175个科普示范户,建立了万亩绿色优质水稻试验田。“这些靠科技先富起来的志愿者,他们向身边和乡亲推广测土施肥和订单营销,帮助村民每年能增加20%的效益。”王文学说。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