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规划图读懂北京首个街区制项目


来源:新京报

从地铁9号线郭公庄站出来,沿着六圈南路往东,沿樊羊路往北,就来到北京首个“街区制”公租房项目——郭公庄公租房。整个路程约1公里,耗时约15分钟。

原标题:从规划图读懂北京首个街区制项目

街区之间的道路、公共绿地、步行商业街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向社区的延伸。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提供

商业、办公、社区服务设施(图中黄色、红色区域)沿着南北向的十字形绿化活动轴和东西向的商业轴两侧布置。

郭公庄公租房特别为租户设计了百平方米左右的大堂。这不仅可为居民提供方便,也可弥补公租房套内面积小的“短板”。

从地铁9号线郭公庄站出来,沿着六圈南路往东,沿樊羊路往北,就来到北京首个“街区制”公租房项目——郭公庄公租房。整个路程约1公里,耗时约15分钟。

目前,郭公庄公租房北部区域的12栋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进行装修样板和外墙样板的施工。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施工,随后分批配租。

那么,郭公庄公租房的“街区制”是如何规划的?与普通公租房相比有何区别?本周,记者来到郭公庄公租房现场进行探访,并采访项目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居住建筑事业部(现改名为:中国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

“开放式街区更适合高密度公租房”

记者探访时发现,郭公庄公租房项目四周均为城市道路,东侧是樊羊路,南邻六圈南路,北侧是规划的郭公庄一号路,西侧紧邻规划的小学、幼儿园和公共绿地用地。作为少数距城市中心较近的公租房项目,该地段交通便捷,除地铁外,还有多条公交线路接驳。

中国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院长赵钿表示,传统小区之所以封闭,主要考虑安全以及管理上的方便,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大社区采用封闭式模式,导致出行较为不便,小区若只有两三个出口,有时需绕道很远,社区里的活力也大为减弱。而一些高档社区虽有很好的景观,但公共空间不能为城市所用,导致任何一个城市的街道都被围挡所隔,缺乏城市活力。

“采用开放式街区,并非减少安全性,只是将管理边径从原来的大‘小区’缩减成组团、院落。从组团、院落上设置管理界限,并将原来小区的公共空间由封闭改为与城市空间融合在一起,使社区环境更有活力。”赵钿认为,高密度社区户型小、人口密度大,封闭后管理不方便,因此,开放式街区更适合郭公庄公租房这类高密度社区。

此外,记者了解到,郭公庄公租房还是北京在建规模最大的住宅产业化公租房项目,即所有住宅均按产业化要求建造。

S形绿化生活轴连接南北

记者了解到,郭公庄公租房在规划上把21栋住宅楼分成6个独立组团。南北出入口之间规划出一条S形的绿化生活轴,连接南北两个入口广场和中心活动场地。并在项目南侧,沿东西向规划了一条商业步行街,连接项目西南侧的公共绿地和东侧的沿街绿地。这样就形成了“十”字形的公共空间结构。以此为骨架,将社区分成9个直接与城市相连的开放小型街区。而街区之间的道路、公共绿地、步行商业街形成开放的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公共空间向社区的延伸。

赵钿表示,郭公庄公租房项目的设计得到了中国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的指导。这一做法借鉴了国外的相关案例,其中的设计创意可归纳为三方面:开放街区、围合组团、混合功能。通过这一模式,可破除大规模、高密度社区的封闭感,增强公租房人群与城市公共生活的联系。其中的一个创新点在于,郭公庄公租房特别为租户设计了百平方米左右的大堂。这一做法借鉴了酒店的前台方式,在适中位置设计综合服务台,布置会客、休息、自动售卖机、快递收寄箱、寄存处、儿童活动区、洗衣房等设施。这不仅可为居民提供方便,也可弥补公租房套内面积小的“短板”。

此外,社区里还规划了15%的商业、办公、社区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沿着南北向的十字形绿化活动轴和东西向的商业轴两侧布置,与每一个街区均有紧密联系。

■ 焦点问题

交通

人车分流,生活轴设步道

今年年初,“开放式街区”话题引发关注的一个原因是不少人担心人车混行,对老人小孩存安全隐患。但同时,很多专家指出,较普通小区,开放式街区对交通的正向影响较大,可提高城市通勤效率。

“城市的主要道路相当于动脉、静脉,社区里的小路道路虽不宽,但路网密集,相当于毛细血管,有了毛细血管会通畅很多。”赵钿说。

据介绍,郭公庄公租房内的机动车出入口共4个,其中两个靠近北侧郭公庄一号路,另外两个设在南区商业的后面。机动车从汽车坡道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步行人流在地面,自然形成立体人车分流。除北区西侧道路外,其他的道路除临时机动车通行(卫生、搬家、急救和消防等)外,平常只允许步行通行,这样就在地面形成了安全宜人的步行环境。

赵钿表示,设计时考虑到大部分承租人会使用公交和地铁,因此,步行回家的路线就设在南北向的S形景观生活轴上。每个组团的步行出入口,均与景观生活轴直接相连。而地下车库两层,形成环线,与每一栋住宅都直接相连,使每栋楼的居民回家都很方便。

除此之外,出于步行安全的考虑,郭公庄公租房内的每个街区,都用两到三栋住宅与配套公建围合成院落,院落内是安全步行空间,而机动车行驶在街区外的公共道路上,这样就实现了人车分流。

治安

治安

各单元均设门禁

采取开放式街区设计后,小区的安全性会不会下降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未来,在郭公庄公租房项目,虽然非小区居民也可进入小区和各楼栋的一楼大堂,但每栋楼均在单元入口设有门禁。安全性仍然是有保障的。

在清华规划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剑波看来,街区制不等于街道化,不是一下楼就是街道。街区制有利于生活回归街区,让街区回归生活的主场。

“通过街区化,邻里增加互动,一定意义上增加有效的安全照料与关照体系。”彭剑波表示,管理是系统、综合性工程,街区制只是物业管理的尺度减小,城市管理的尺度也更为精细。“只要物业管理的品质不降低,城市管理跟到位,安全就不是问题。”

不过,有关人士担心,一旦小区成为开放式街区,小区内是否会存在乱停车、黑车增多、治安不好的情况。

对此,赵钿表示,规划只是一方面,管理还需跟上才行。既然采取开放式街区,管理也要相应增强,把公共空间与城市空间对接好,管理好乱停车、小贩叫卖等行为。“不过,这牵扯出比较复杂的执法权问题。从国外的经验看,只要管理得好,就不会出问题。软件上得去,硬件才能发挥作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兰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