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出品

外交儒将吴建民:毛泽东和他开玩笑 法总统亲授勋章

2016-06-18 13:51 凤凰资讯 边驿卒

经过多方消息确认,今天凌晨原中国驻法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武汉因车祸离世。

回顾吴建民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外交风雨路,曾经老一辈领导人当翻译,曾经见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出使欧洲,曾经因为工作出色获得法国总统亲自授勋,也曾经在校园耕耘教诲青年学子,还登上讲坛,为新时代的理性外交大声疾呼,吴建民的一生,都与中国外交紧密相连。

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翻译 在联合国一年写300篇东西

1959年,20岁的吴建民自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毕业,分配到外交部。

他曾回忆道:“大学毕业后上研究生班,刚上了一年半,他突然被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被派到匈牙利布达佩斯去当一线翻译。”

两个部门抢着要他时,陈毅的一纸调令,让吴建民回到外交部翻译室,一干就是6年,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法语译员。

1965年,吴建民第一次和毛泽东主席近距离接触,有点紧张,为此,毛泽东和他开了玩笑。

被问及叫什么名字,吴建民说:我姓吴,口天吴,建世的建,人民的民,我叫吴建民。

毛主席看看说,你这个国家早就亡掉了。

吴建民后来想——他是指的吴国,春秋战国的吴国公元前473年亡掉了。三国时期的吴国,公元280年就亡掉了。是你的国家早就亡掉了。毛主席开个玩笑想我放松一点。

当时,吴建民的梦想是做个好翻译。据描述,吴建民同传能够一口气做三四个小时。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吴建民跻身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列,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其后他在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工作三年,又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据描述,当时的吴建民,“一年要写300多篇东西,很辛苦但很充实。”他当时的梦想,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观察判断国际形势。

1979到1984年,吴建民回国,先在干校劳动,之后在外交学会欧洲处任职,这段时期,被吴建民形容为“人生的低谷”,他曾回忆“那时候我40-45岁,精力正好的时候。但是,这时期我却没有做很多事情,在外交学会一年只用接待几个代表团。”

临危受命化僵局 犀利回应敌对言论

1989年,吴建民被派往中国驻比利时使馆、驻欧共体使团任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当时,正值中国外交的艰难时刻。“这里面有很多曲折,比如说想见很多人就是见不着。”吴建民说,有一次,他请欧共体委员会的高官吃饭,自己在饭店等了半天,对方只打来一个电话,说奉上级指示不能前往。就这样吴建民屡屡被“放鸽子”。

他还回忆,有次邀请欧共体委员会高官赴宴,对方看了看他,说“不知道再过三个月,贵国政府是否还存在”。当时吴建民觉得一股血往脑袋上涌,当即回敬对方一句“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直接用法文说的。“到现在他都觉得没有脸来见我。”

为了改变状况,吴建民去社区用法语讲中国文化,反响很好,他发现工作还可以开展。

到他离开比利时的时候,中国外交的境况已经有所好转。

他的新职务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

“从来没干过,如履薄冰。我有个班子,每次发布会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哪里说得好、哪里不好。”吴建民说,“通过研究和交谈,我慢慢摸清了记者的特点。”

在新闻司司长任上,吴建民能够接触到国家领导人。有人建议他跟领导人要个副部长当当。“我心里说,要官,就不是吴建民了。我就是我。”。

司长卸任,吴建民又先后就任中国驻荷兰大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当他就任中国驻法大使的时候,已经59岁了。

总统和他拍肩膀开玩笑 临别时亲自授勋

他刚到法国时,对全使馆的人说:“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我有我的追求。我到法国来,不是来养老的。”

吴建民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建立了良好关系,促成江泽民和希拉克互相访问各自的故乡。后来,他还促成开展“中法文化年”活动,开创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新模式。中法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2003年,吴建民接到通知,将在6月的八国集团峰会活动结束后回国。

在峰会领导人合影的时候,发生了有趣的一幕,他回忆道:记得当时与会领导人合完影之后,胡主席和巴西总统卢拉正边走边谈笑,我在一旁同行。突然我感觉被别人拍了下肩膀,回头一看,竟是法国总统希拉克。他开玩笑地问我:“您要走了?这可太糟糕了。”我用试探的口气说:“总统先生如果抽得出时间,我想向您辞行。”希拉克痛快地说:“通常我是不接受辞行拜会的,但您不一样,您来两次我都愿意接待。”

6月27日,希拉克会见吴建民夫妇,并亲自向吴建民授“法国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其级别仅次于法国授予外国元首的大十字勋章,是全法最高表彰奖之一。

法国勋章自下而上共分六个等级:骑士勋章、军官勋章、指挥官勋章、大将军勋章、大十字勋章、大师勋章。大师勋章只有总统和总理有资格获得,大十字勋章主要授予外国的总统或总理,一般法国人能获得一枚骑士勋章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随后,希拉克坚持送吴建民下楼,为了不让太重的勋章弄坏吴建民的白绸唐装,希拉克把勋章摘下,放回盒子里。

吴建民在法国的外交成就可见一斑。

由于吴建民风度翩翩,为人温和,也有媒体称他为“外交儒将”。

转行当院长经受考验 “不好干才让你去”

从法国归来后,吴建民接任外交学院院长,开始了他“开创公共外交,启迪青年一代”的事业,64岁的吴建民跟领导说:“这个年岁改行是不是晚了点?而且也不好干啊。”领导说“不好干才让你去”。

在这里,吴建民的工作有了很大变化,主要就是培养青年人才。在2006年到2008年,外交学院联合其他三所院校,举办了三届“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

“为什么要搞?我担任院长期间,经常和学生个别交谈,发现学生缺乏一点追求,缺乏梦想,这很容易被小利所诱惑,这样不行。”吴建民说。

他的人格魅力在学院颇受欢迎,学生们还是相当尊重这位老院长。吴建民去世的消息发布之后,许多外交学院的学生自发悼念,“院长去世了以前上他的外交案例,特别喜欢。”

与鹰派和民粹辩论:面对批评火冒三丈,是没有底气的表现

卸任外交学院院长一职后,吴建民依旧到各地讲学,活跃在公共外交的舞台。

由于对和平理念的反复强调,吴建民被一些人称为“鸽派”,常常公开演讲的他,也会听到一些激进的听众发表的“外交官太软要吃钙片”的嘲讽言论,对此,他并不在意。

2015年3月吴建民在国防大学演讲,清晰阐释了自己的态度:“第一,外交大权归中央,外交部不擅权。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没有一件是外交部自作主张。第二,中国想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在讲的道理要能站住脚,能让人信服。有时候需要一些妥协才能赢得人心。”

吴建民最担心的还是民粹主义“绑架”外交的情况。在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中,吴建民疾呼,“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中国也很危险,民族主义往往打出‘爱国’的旗号,‘爱国’无罪;民粹主义则装扮出‘为民请命’的样子,二者均有很大的欺骗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反对开放。”

为此,今年4月,吴建民曾经与《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有过一场引人深思的“隔空辩论”。

当时,吴建民在外交学院演讲,谈到对世界发展主题的认识时,吴建民提到“现在很多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完全搞错了时代”,其中就拿《环球时报》为例,批评其经常发表一些言论极端的文章。“去年胡锡进请我参加环球时报论坛,有个开场白,他一上来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我说你们的眼睛里没有全局啊,世界大势你看不到,抓不住主流。”

之后,胡锡进隔空回应称“吴建民是典型鸽派”——吴大使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是民族主义的祸源。

有位媒体人提到:“吴建民和胡锡进理念不同,但都相信自己的道路是为了国家好,在目的上没有根本的分歧。”

吴建民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来到世界舞台中心,就像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中心,大家都看着你,总会对你评头论足,中国人要平常心,实现从弱国心态到大国心态的转变。面对批评火冒三丈过分激动,是没有底气缺乏自信的表现。”

(来源:《环球》杂志、新京报、澎湃新闻等)

责编:唐艺赫 PN085

必见人性辽阔之地。

进入栏目首页

边驿卒微信号

获取更多“不止于通稿”的
精彩内容。扫这里

推荐阅读

  • 凤凰人物
  • 凤凰聚焦
  • 严肃报道
  • 数闻画说
  • 第一解读
  • 日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