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为何支持北京征收拥堵费

新加坡经验也好,伦敦经验也罢,外媒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民意反弹的,根本上不是能不能收拥堵费,而依然还是老问题,能不能不要乱收费。

北京市环保局、市交通委等近日表示,已初步制定了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

和中国国内舆论普遍反对征收拥堵费不一样,作为世界上比较早尝试征收拥堵费的英国,《经济学人》这份英国知名老牌媒体对城市征收拥堵费的看法是:中国人喜欢开车,却不想为此多交钱(The Chinese love their cars but do not want to pay more for driving them.)

最新的这期The Economist,在中国专栏里刊登了一篇关于北京征收交通拥堵费问题的文章。文章大概意思是,城市征收拥堵费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压力的,还有可能解决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雾霾。

但是,征收拥堵费在中国遭遇了网民和舆情的阻碍,中国网民为什么群情激愤反对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拥有车辆的主要是中产阶级和富有阶层,作为身份的象征,他们对任何针对车辆的收费和限制政策都认为是政府的懒政和不作为导致。而且,因为北京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公共交通虽然投入很多但还是跟不上需求,地铁爆挤,所以中国的中产阶层不愿意挤地铁,挤地铁被他们认为是穷人才会干的事情。打车又很便宜,所以他们都喜欢开车。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开放封闭的小区来作为公共道路,才使得北京路网交通压力如此之大。

一句话,开车在中国是身份的象征,大家不想政府征收拥堵费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想开放小区道路,但却一味抱怨城市交通压力大。

确实,伦敦在2003年征收拥堵费之后,城市交通压力明显好转。作为价格杠杆经济调控手段的拥堵费,能够直接提高开车者的用车成本,应该说相比限行限号来说,可能更有作用。

但是,国内舆论普遍反对征收拥堵费,真是因为开车的中产阶级们太虚荣吗?长期持有异见的外媒如此看,这一次可能真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北京车多人多路少的情况下,征收拥堵费并不是一个坏选择。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进行调控,要比目前的限牌限号的蛮横一刀切更为合理。

征收拥堵费之所以会遭遇这么大民意反弹,核心问题不出在反对征收拥堵费,而出在征收之后,就能够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吗,会不会沦为和限牌限号一样的鸡肋?此外,谁来征收这笔钱,征收之后这笔钱会去哪里?对于效果未知的预期,税费流向分配的不透明,这才是中产阶层真正反对征收的原因。

至于民意舆论普遍反对开放小区街区,问题也并不出在有产阶层的短视,而在于那些小区围墙内的道路和绿化,买单者并非政府公共财政,而是业主本身。业主花费了包括公摊面积和物业费用甚至隐含在房价中的小区建设成本,向政府购买了目前的道路使用权,此时却要小区放开城市道路,无异于要私产充公。自然会遭遇反对。

当然,作为世界意见领袖的《经济学人》,确实也意识到,在新加坡和伦敦奏效的拥堵费征收措施,未必能在人多车多、公共交通压力极大的中国奏效,它也指出,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目前普遍遭遇交通拥堵压力,是来自当初城市的设计者的短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目前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能达到如此高的地步。

木已成舟,目前城市行政的解决办法依然还是疏导人口和产业,以控人来实现控车。征收拥堵费应该也已经是箭在弦上,就像当初面对油价下跌国内却调高消费税一样,尽管舆论反弹,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新加坡经验也好,伦敦经验也罢,外媒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民意反弹的,根本上不是能不能收拥堵费,而依然还是老问题,能不能不要乱收费。

作者

边际

边际

财经评论人

作者其他网评

第一解读

下一篇

奥兰多恐袭和美国的“伊斯兰恐惧

一桩桩恐怖袭击的累加,会越来越把穆斯林推到美国社会的对立面。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往后在美国老百姓眼里,极端分子和普通穆斯林之间的界限,只会越来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