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纷纷借起了高利贷?

作者:

2016-06-14 第745期

大学校园内,类似信贷广告到处都是。第745期【导语】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高利贷团伙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

【导语】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有高利贷团伙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即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照替代借条。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照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女大学生李丽今年2月在一家网贷平台注册,第一次借了500元钱,周利率30%。因为到期没还上,借了新债还旧债。利滚利后,李丽更加无法偿还,欠款目前已达5.5万元。李丽想再次通过借新贷还旧债的方式来还款。此时,对方已不再轻易借款,要求其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抵押,还款后再将照片退还给她。无奈之下,李丽只得照做。很快,新的还款日到了,李丽仍还不上。对方表示,不还的话就会把照片发给其家人甚至公开。

一名从业人员称,在网络平台进行“裸条”借贷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借贷者一般是有负债经历的女生。“这些女生有逾期没有还款的记录,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但通过打‘裸条’,一般可以借到3万到5万元。”

这两年,大学生借贷问题频见报端。今年3月份,河南一名大学生因为借贷赌球欠下60多万元而跳楼自杀。

据统计,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在校大学生约为3000万左右。而在这些大学生中,超过8成有资金短缺情况,潜在借贷市场规模达近千亿元。

某贷款QQ群的公告,显示“月底无回款将公布借款人裸照”等信息。网络截图

大学生群体还款能力弱,信用意识不足,公益性贷款都难保证还款

上世纪的大学生属于“天之骄子”,贫困家庭的学生考上大学,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会四处借款供其完成学业。借贷发生在亲友之间,是以家庭成员的社会关系来担保的。

随着1999年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猛增。为了让贫困生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推出了助学贷款计划,指定商业银行向学生放款,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由政府财政来贴息。这种方式并不需要任何担保,是以学生诚信作为基础的。

这一政策自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资助了大量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到2015年,国家助学贷款累计1200亿元,惠及1100多万学生。仅2014年一年,就发放了167亿元,惠及280多万学生。但是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广,大学生的诚信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学生毕业后延迟还贷和逃避还贷的现象比较严重。

2001年,第一笔国家助学贷款发到了210名延边大学的贫困大学生手中,到了2007年,有100名学生到了还款期限,只有3名学生如期还款,余下的都是学校垫付的贷款,虽然后来大部分学生都如数还清了贷款,但是还款的积极性并不高。

2014年,新华网在报道中提到,西南某省助学贷款违约率达24%,违约率在40%以上的高校有24所。同年10月,财政部驻重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网站也刊文提到,某银行发放贷款总额达4787.68万元的贷款,其中不良贷款达548.8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11.47%。

img

2013年,广西岑溪市贫困大学新生正在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社会超前消费意识兴起,银行滥发大学生信用卡教训深刻

随着中国的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消费理念较前卫的大学生成为各大银行的香饽饽。从2004年开始,大学生信用卡逐渐兴起,在2007年前后达到了鼎盛时期。

一些银行专门推出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为了增加持卡率,银行不惜大力鼓吹宣传,减免了不少办卡手续和费用,对办卡人的经济状况、偿还能力等也没有做严格的审查和把关。不少银行和大学合作共同推出联名信用卡,甚至有大学生尚未入学报到信用卡就随通知书一起寄到。

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2006年,中国大陆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有25 .6 %,到了2008年增到37%,这一比例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更高。而且不少大学生拥有2张信用卡。大学生对于使用信用卡不仅鲜有排斥,而且作为新一代生力军显示出了庞大的消费潜力。

信用卡在给大学生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它的透支功能也让一部分同学的超前消费失去了节制。学生大多都没有收入,还款只能靠家长。因此,校园信用卡一直被批评着。

自信用卡进入大学校园以来,信用消费透支案件几乎从未间断。据报道,截至2007 年5 月,上海黄浦法院已受理1万多起校园信用卡透支案,其中大多数都是毕业后杳无音讯的往届毕业生。

因此,银监会在2009年下发文件,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随后,各大银行开始淡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

img

今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因还不起60万贷款跳楼,其父亲边展示儿子的获奖证书,他蹲在地上边说边哭。

网络校园高利贷填补“市场”真空,更大危机还在后面

银行信用卡退出后,针对学生的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服务迅速崛起。

大量的借贷势力深入到高校校园,一些“高利贷”放款信息在校园宣传栏、墙壁、电线杆甚至校园内及公共QQ群、微信朋友圈上随处可见。为了吸引学生贷款,放款者提出各种优厚条件,甚至无需贵重物品抵押、无需担保,“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就可签借款协议”。

互联网扩展了校园金融的覆盖群体。2014年,趣分期、爱学贷、分期乐等大学生分期品牌迅速成长起来,在短时间内市场上出现了数十家分期平台。2015年,京东、阿里等公司也推出了“校园白条”等业务,学生可以先消费,再还款。通过互联网平台分期消费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常态。

为吸引大学生,许多网贷平台往往只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的低门槛,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费用。和分期付款一年的银行信用卡7%以下的年利率相比,校园贷的一年息一般高达30%以上,相当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倍。所以,大学生分期贷款=高利贷。但是,“利息”被忽悠成“服务费”之后,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实际上就是成本非常高的贷款。

缺乏还款能力的大学生所构成的信用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比之校园信用卡时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风控能力弱,贷款门槛低而授信额度高,结果出现了许多荒唐的现象:河南大学生郑德幸可以借用几十个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贷款,最后欠下60万元债务,跳楼自杀;李丽借款500,利滚利达到5.5万,还不得不以裸照来抵押;湖北一名大学生为买一部iPhone 6而网贷,为了偿还贷款,不断通过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来还债,最后欠下多家公司累计70多万元的债务。

今年4月份,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印发了相关通知,未经批准在校园推广网络借贷的要依法处置。但借贷只要变成线上接头、线下交易,便可以轻易绕开规定。

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炫耀性消费更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日常。只要有大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在,非法的校园贷就很难消灭,更多的校园问题,社会问题即将浮现。

(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凤凰网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