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按需印刷做大出版"长尾效应" 为真正需要的人解决需求


来源:华龙网

东方网6月4日消息:旧时书店,老板搜罗到某位学究中意的善本时,用牛皮纸一裹赶紧送到人家府上:“先放您这儿留着看,若不喜欢,赶明儿我再取回。”可谁又忍心让殷勤的店老板大老远白跑一趟?嘿,买卖就这么做成了。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了新的延伸:某派出所所长急需一本并不大牌的法律类书籍,可惜早断了货,后来找到版权所有者学林出版社。按需印刷担下了这次救急任务,只印了一本,按书的原价收费。按需印刷解决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籍需求缺口,当然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正所谓“爆款易得而孤品不常有”,按需印刷或许能以预售模式帮助读者

原标题:按需印刷做大出版"长尾效应" 为真正需要的人解决需求

【摘要】 学林出版社于2014年开通了网上“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自出版平台”,按需印刷已成为其显著特色。段学俭算了一笔账,传统图书出版中,出版社的利润一半被经销商拿走,其他30%分给印刷厂、10%付给作者,只剩下10%归出版社。

按需印刷的外文书籍。 (大隐书局供图)

东方网6月4日消息:旧时书店,老板搜罗到某位学究中意的善本时,用牛皮纸一裹赶紧送到人家府上:“先放您这儿留着看,若不喜欢,赶明儿我再取回。”可谁又忍心让殷勤的店老板大老远白跑一趟?嘿,买卖就这么做成了。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了新的延伸:某派出所所长急需一本并不大牌的法律类书籍,可惜早断了货,后来找到版权所有者学林出版社。按需印刷担下了这次救急任务,只印了一本,按书的原价收费。按需印刷解决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籍需求缺口,当然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正所谓“爆款易得而孤品不常有”,按需印刷或许能以预售模式帮助读者“书海捞针”,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出版市场鱼目混珠式的“论斤卖”和“大甩卖”。“需”从何来就在上周,武康大楼内的大隐书局开张了,热闹之余,个别书友埋头摸索按需印刷的推广平台,只要在手机、自家电脑上点开网页就能操作。记者用手机支付宝扫码购买了两本连环画,价格比原价高出3%至10%。三天后,工作人员送书上门,随手翻看,纸张无损、颜色清丽,外行人真看不出与普通批量印刷书的区别。所谓按需印刷,是指按照用户的需求,将所需资料的文件数据进行数码印刷和装订,实现即时出书和个性印书,缓解出版社长期以来尾大不掉的库存压力。这个概念里,核心在于“需”从何来,指向何处。回头看传统出版领域,又有哪本书不是按需出版呢?无非是出版者里面,有些人的确找到了市场和读者需求,而更多人误以为自己找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业对此多了几分思考与创新。大隐书局负责人何旋告诉记者,这个名为“e本印”的按需印刷项目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牵头推广,希望帮助传统出版业做大“长尾效应”。去年底,多家书店、出版社加入了按需印刷联盟。此前,学林出版社于2014年开通了网上“人文社科学术著作自出版平台”,按需印刷已成为其显著特色。社长段学俭介绍,平台不仅提供30%的原文试读,按原书价收费,更有只此一家的全文检索功能,并抓取了豆瓣、当当、亚马逊等网站的第三方评论,供读者参考。按需印刷的市场有多大? 何旋坦言,按需印刷的影响力绝不是颠覆式的,而是锦上添花,指向绝版书、断版书、学术类等小众图书的印刷发行。学林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吴耀根认为,学术类著作难以像大众书籍一样蹭话题、吸热度,短时间内引发大卖,或许会有一两本忽然间大放异彩,但绝大多数都默默无闻。专注于学术出版的学林出版社常常遭遇小众图书不敢多印,而真正需要的人又无处可寻的尴尬,按需印刷正好拾遗补缺,解决了这个需求。该社的自出版平台上列出了按需印刷的书目,如《中国戏曲音韵考》《存在是什么》《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等等,细读每本书下面的留言评论,如获至宝的读者们无不对这种新体验赞叹有加,一批高素质用户由此聚拢起来。三天完成1万本订单学林出版社在天猫商城旗舰店上架了大批断版图书,一个成功的案例便是 《中国俗话趣典》。该书曾遇客户急单、库存数量不足的尴尬,好在数字版权、文件齐备,出版社在三天内完成了1万多本订单。“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段学俭感慨。网店还在持续增加品种,读者下单后最多两周内就能拿到专门印制的图书。让吴耀根欣慰的是,自出版平台推出以来黏度较大,第一年访问量集中在德国、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现在连爱尔兰都柏林孔子学院院长都成为了它的忠实粉丝,影响逐渐外溢。学林出版社继续深耕按需印刷业务,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合作,为海外的中文读者推出以按需印刷为核心、当地网站为平台的便捷购书方式,在全球无时差、同步上线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为读者省下海外邮递的时间。段学俭期待学林的自出版平台未来能对标“闪电之源”,这家美国按需印刷行业的龙头老大,平均每本书每年的按需印刷量为1.7本。这个看似单薄的数字,得益于“闪电之源”长达十年的前期积累———先帮出版社把传统纸质书转为数字化,建立内容数据库,如今它拥有让任何出版社都艳羡的七八百万种图书资源。基于此,开展按需印刷后,业务迅速驶入正轨,从接单、客服、生产到递送的流程都比较完善,形成全自动系统,才能应付一个月100万个订单,生产接近300万本书。未来出版社帮读者找书找书难,找绝版书、断版书更难。帮人找电子书的微博账号一度风头正劲,段学俭不止一次看到学林出版社在售或版权尚未到期的书目“屈身”在低精度扫描文本里。读者为何宁愿去发问连背景都一知半解的自媒体,而不向有正规刊号的出版社求助呢? 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出版社的正视,未来出版社有望帮读者找书。按需印刷与复印有什么区别?在段学俭看来,其一复印不一定具有价格优势;其二关乎知识产权,正式出版的书籍有专业编辑把关,有出版社为其内容和品质背书,同时也让作者付出的劳动有所回报。学林出版社有意把自出版平台做大,网罗尽可能多的绝版、断版好书。然而问题是,其近些年每年出版200多种图书,建社35年来共计也不过3000多种,不及大型出版社一年的数量,做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按需印刷很难,段学俭期待有更多的同路人。段学俭算了一笔账,传统图书出版中,出版社的利润一半被经销商拿走,其他30%分给印刷厂、10%付给作者,只剩下10%归出版社。一旦书卖不出去或有退货,则意味着利润缩水。采用按需印刷,成本由原来的20%至30%提高到了40%至50%,但却省下了大部分流通成本。在国内,按需印刷是全新市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出版人士对它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对其寄予厚望,相信它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又对其不温不火的发展状况有些无奈,慢慢地,旁观等待成为常态。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