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全国媒体都在热捧的这个酷炫中国制造,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小心


来源:环球时报

然而,虽然这个项目确实引起了很多国人的惊奇,也确实引来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但耿直哥却必须提醒大家——特别是那些宣称要与“巴铁”项目合作的地方政府——你们必须要谨慎,千万别被这个项目的噱头给迷昏了头脑!

原标题:全国媒体都在热捧的这个酷炫中国制造,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小心

这两天,很多媒体都在报道一个据说已经“赢得了全世界关注”的“中国制造”的项目。

这个项目名叫“巴铁”,是一种横跨两条街道,行驶在小轿车头顶上的大型“立体巴士”。相信在包括新华社等央媒在内的媒体的集中报道下,很多人或许至少都见过“巴铁”的模型图片了。

然而,虽然这个项目确实引起了很多国人的惊奇,也确实引来了国外媒体的关注,但耿直哥却必须提醒大家——特别是那些宣称要与“巴铁”项目合作的地方政府——你们必须要谨慎,千万别被这个项目的噱头给迷昏了头脑!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你们要给这么一个看起来确实很“优秀”的“中国制造”泼冷水?

这是因为,早在6年前,这个项目就曾经在 “第13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引发过一轮境内外媒体的集中报道乃至炒作。其中,当年不仅美国的《时代》周刊确实将这个项目列为了2010年度“50大最佳发明”。甚至负责公司还一度对媒体宣称:北京市即将进行相关的试运营了!

...可最终,北京市政府却又出面否认了这一说法。而在那之后的5年多时间里,这个据内部人士说还太不成熟的项目,再没有什么媒体报道过,仿佛这个项目就跟消失了一样。

(图为2010年“巴铁”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50大世界优秀发明)

(图为2010年“巴铁”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50大世界优秀发明)

直到6年后的今天,在第1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这个“立体巴士”项目才重新又进入公众的视野。只不过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已经有四个地方政府确认打算和开发项目的“巴铁科技公司”合作了。

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过去6年里,“巴铁”这个确实很新奇的设想,是不是在埋头钻研技术呢?

然而目前仅从各大媒体的宣传文案中,耿直哥并没有看到“巴铁”的进步。

比如,虽然在今天的文案中,我们看到公司宣称他们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技术支持,甚至得到了该大学专家组的“可行性论证”。可这个论证,是早在2010年时就被报道过的。

(截图为今年3月中国科技网的报道)

甚至于这个论证本身还充满了争议。根据当年《南方周末》的报道,这个论证只是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一个很小的项目,小到甚至论证都不是由学校甚至学院出面做的,而是个别教授的个人行为,而且论证的主要过程还是由教授的博士生们进行的。

(截图为2010年《南方周末》的报道)

并且,由于公司催得很紧,最终的报告在参与的教授自己看来也并不完善,车辆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基本可行,但也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不少专业人士也在当年就都明确表示,项目本身确确实实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如何支撑这么个庞然大物,怎么通过十字路口而不造成新的拥堵,在路上出了事故怎么处理等等。有专家干脆表示,这更多只是个“概念上的创意”,而不是“技术上货真价实的发明”。即便真要落实在现实中,可能仅仅出一个“工程化养车”都要数年时间。

一个参考的案例是,中国的低速磁悬浮列车,从1999年1月开始启动研究以来,直到2006年2月才完成了工程样车的几个初步的试运行实验。

因此,按照《南方周末》当年的说法,虽然当时也已经有一些地方乃至国外的地方政府打算和“巴铁”合作,但那些协议绝大多数不过是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意向协议书”。——毕竟在图纸上的理想和现实的成本面前,选择观望还是更加稳妥的做法。

可在6年后的今天,在“巴铁”如今的宣传文案中,耿直哥看到的仍然是公司在2010年时的宣传文案中就曾用过的噱头和说辞,例如被《时代》周刊选入50大世界最佳发明、得到上海交大论证,以及有多个地方政府即将试运营等等。

但那些6年前就被质疑的技术问题,除了并不避讳自己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的辩解外,却没有任何专业机构出面给出专业的解答。

(图为“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有媒体称他为“民间科学家”——这是一个并不怎么正面的称谓,并爆料说他之前从未有过研究交通工具的经验,“立体巴士”是他2008年“突发奇想”而来...)

坦诚地说,耿直哥出于谨慎,还专门与上海交大方面又进行了多次核实,得到的答复是:自2010年后,双方就再没有过合作。

所以,目前在不少知识分子爱逛的“知乎网”上,专业技术人士们仍然在对“巴铁”提出着许多其实2010年时被问过一轮的技术问题,例如如何确保“立体巴士”下方的车辆不会超高;如何应对事故;以及如何避免“立体巴士”遮挡下方行驶小轿车的视线,从而令私家车司机无法看到交通标志乃至交通灯....

甚至有网友还指出,负责“巴铁”的公司其实是个P2P理财公司,而且该公司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并不稳定。考虑到近些年这类公司频出问题,这样的模式不禁令人心里没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铁”的这个发明看着确实很抓眼,但也有外媒指出,这并不是中国人最先想出来的创意——早在1969年时,美国人Lester Walker 和Craig Hodgetts就曾提出过非常相近的创意,甚至当时野心勃勃的二人还打算在美国波士顿落实这一想法。可直到今天,在美国这样一个敢于发明和尝试新事物的国家,这个想法却仍然没有实现过...

因此,虽然“巴铁”这个“创意”确实很不错,但在过去6年里,对于其技术层面问题的解答,“巴铁”的公司却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改进。因此,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创意”好,就盲目地给这个项目站台和送钱。

(目前根据媒体的报道,似乎明年周口市就要直接上这个项目了,而宋有洲还宣称这是“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

而且,这并不是在打击“民族产业”,抑或是在“嫉妒”“鸡蛋里挑骨头”。只是耿直哥认为,一个好的创意,还必须有完善的技术做支撑,并且还得禁得起检验,才能真正带来科技的进步——特别还是公共交通这样一个关系到大家生命安全的领域。

否则,那只不过是一个更好看的“空中楼阁”罢了。

而且,真要说创意的话,今天年轻的中国人谁都可能会有一两个闪光的创意,可能否让创意真的成为科技的突破,靠的可不是“嘴皮子”啊...

(下图为:此前多家媒体曾报道秦皇岛也要建设“巴铁”,但当地交通部门之后表示从未听说过此事,不知情...)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