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小板十二年:综指怒涨10倍 企业合计分红2000亿


来源:华龙网

“20.7倍”、“161.3倍”,这两组数字可以被看做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27日成立以来,12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86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20.7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累计融资规模达到14683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161.3倍。12年来,中小企业板已经成长为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高效融资平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思路,中小企业板在促

原标题:中小板十二年:综指怒涨10倍 企业合计分红2000亿

【摘要】 “20.7倍”、“161.3倍”,这两组数字可以被看做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27日成立以来,12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86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20.7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累计融资规模达到14683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161.3倍。

“20.7倍”、“161.3倍”,这两组数字可以被看做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27日成立以来,12年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截至2016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86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20.7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累计融资规模达到14683亿元,是2004年全年融资额的161.3倍。12年来,中小企业板已经成长为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高效融资平台,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思路,中小企业板在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提供就业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业绩分红稳步增长据深交所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公司总股本5422亿股,股票总市值达8.47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4.18%。上市公司从38家增至786家,是2004年的20.7倍。中小企业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上涨至今年5月20日的10532点,累计涨幅超过10倍,见证了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小企业板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逐年稳步上升。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机构投资者占市场比例为22.59%,到今年5月20日,这一比例已上升到50.08%,机构家数达到3.28万家。12年来,中小企业板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25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05%。累计实现净利润7751亿元,受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年度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看来,经营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的0.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76%,平均每年有67%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的公司业绩同比增长30%以上,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中小企业板公司专注主业发展,80%以上的业绩来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2015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30.42亿元、平均净利润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32%和12.93%,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中小企业板2015年整体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企业板公司持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5年,中小企业板公司合计分红2470.93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用实际行动回报投资者,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普通投资者。高新技术企业超七成截至2016年5月20日,中小企业板有制造业公司614家,占比为78.12%,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文体传播、物流服务等行业公司相继出现,中小企业板已经扩张到了16个行业,行业分布进一步完善。国信证券、山西证券、西部证券、宁波银行、第一创业证券5家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为中小企业板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26家涉农企业,分布在农林牧渔、副食品加工等领域,涉农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和效益,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107家公司涉足文化产业,集中在信息服务、影视游戏、传媒等领域,在实现自身经营业绩增长的同时,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与休闲生活。经过12年的成长,一批知名企业从中小企业板走了出来,比亚迪、苏宁云商、海康威视、金风科技、科大讯飞等已成为各行业领军企业。786家公司中,405家公司主导产品(服务)的市场地位位居国内前三名,其中301家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名,110家位居国际市场前三名。中小企业板全力服务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是全球专注中小企业为数不多的成功市场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小企业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渠道之一。据统计,截至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公司有570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为72.52%,其中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公司254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公司70家,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的公司100家。上市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合计达到671亿元,较上年增长14.33%,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投入85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81%。24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1.36亿元,同比增长18.43%,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03%,显著高于板块平均水平,与其产业特点相匹配。大量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例如,比亚迪公司拥有2.14万研发人员,2014年及2015年研发投入均高达36亿元,比亚迪研发推出的纯电动大巴K9和纯电动出租车e6已在全球六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城市成功运营。投资过华大基因、光启科学、柔宇科技等很多成功的项目,老牌VC松禾资本对中小板市场支持高新产业发展体会深刻。“技术的进步一靠人才二靠资金,大量掌握更先进技术的企业与传统中小板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将带来产业升级。”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告诉记者,从制度设计上,中小板更容易吸引新技术借道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中小板企业通过收购高新技术企业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中小板成为中小创新企业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认为,中小板对高新技术的促进作用非常大,从中小板的研发投入数据就能证实,公司上市前与上市后在研发投入方面增加很明显,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国家进入转型期,供给侧改革重视通过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来增加有效供给。所以中小板企业作为资本市场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对技术和创新的追求更加热衷和坚定。并购重组最活跃作为国家民营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充分发挥对市场经济嗅觉敏锐、反应快速的优势,运用资本市场手段深化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小企业板因此成为并购重组交易最为活跃的板块。2011年-2015年推出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公司数分别为8家、17家、42家、94家、160家,合计交易金额分别为93亿元、143亿元、611亿元、1295亿元、4053亿元,平均年增幅均在100%以上。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小企业板累计实施完成重组方案214家次,累计金额达3102亿元。2015年92家公司完成101次重大资产重组,累计金额2339亿元,同比增长210%。92家公司2015年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5.62%和25.86%,明显高于板块平均水平。宁波华翔、盾安环境、东华软件等细分行业的领军公司都是通过并购重组取得跨越式成长的中小企业板公司。东华软件分别于2008年、2011年、2014年、2015年四次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先后收购联银通科技、神州新桥、威锐达、至高通信四家公司100%股权,实现跨越式发展,净利润从2007年的0.9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1.42亿元,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6%。截至5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1006家次的公司进行了再融资,再融资金额达到9441亿元,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为64%。中小企业板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供给端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中小企业板启动以来,创投背景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截至5月20日,309家创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共吸引了339家VC/PE投资,初始投资金额超过154亿元。中小企业板公司12年来良好的业绩表现调动了创投行业的极大热情,帮助创投企业取得了较高的投资收益,促进了创投行业规范与繁荣。通过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尝试和发展,中国的创业投资逐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正是在创业投资的扶持和帮助下,众多属于新兴业态的中小企业得以茁壮成长并登陆资本市场。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认为,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制度,也是推动公司市值不断成长的最核心的手段之一。中小板高度活跃的并购重组交易,很大程度与中小板民营企业基因相关联。同时,并购重组也是资本市场的一种新陈代谢,并购过程体现了产业升级换代的逻辑。先行先试的制度探索中小企业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第一步,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12年来,中小企业板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制度探索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率先建立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系统,率先推出打包发行、集中上市和网下发行电子化;率先实行募集资金年度专项审计、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和三方监管协议等制度,并对募投项目的调整和变更、对超募资金的使用、对募集资金的检查等作出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资金;率先推动退市制度改革,在退市标准中引入关联方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公开谴责和市场交易等新的指标,通过丰富退市标准,完善了证券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增加公司的违规成本;率先推出持续督导专员制度,促进持续督导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保荐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作用;率先实施分类监管,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公司试行差异化监管;率先实施年报说明会、实时披露、公平披露、信息披露直通车、上市首日防爆炒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举措。中小企业板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监管规则体系,为板块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中小企业板的12年创新发展进程,是中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中小企业板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编自人民日报、证券时报)

推荐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