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名演员拿着头饰来到船上的甲板准备化妆。


来源:新快报

2016年,在风光旖旎的珠江夜航线上,多了一艘“红船”。这艘船流光溢彩,与众不同,骑楼、满洲窗、西关大屋,所有岭南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更迷人的是,“红船”每晚上演着百年前粤剧子弟的爱恨悲欢,讲述着关于南国瑰宝——粤剧的“船说”。

原标题:■一名演员拿着头饰来到船上的甲板准备化妆。

■即将上场的演员在调试耳麦、热身,为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即将上场的演员在调试耳麦、热身,为演出做好充分准备。

■演出开始了,一名演员蹲在后台为舞台上的演员配声。

■演出开始了,一名演员蹲在后台为舞台上的演员配声。

■这艘船流光溢彩,与众不同,骑楼、满洲窗、西关大屋,所有岭南元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这艘船流光溢彩,与众不同,骑楼、满洲窗、西关大屋,所有岭南元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演出结束后,演员在甲板上欣赏珠江两岸的景色。每天晚上,在风光旖旎的珠江夜航线上,这艘“红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关于粤剧的“船说”,成了千年羊城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演出结束后,演员在甲板上欣赏珠江两岸的景色。每天晚上,在风光旖旎的珠江夜航线上,这艘“红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讲述着关于粤剧的“船说”,成了千年羊城一座新的“文化地标”。

■一名即将登台的演员对着船上的玻璃窗检查自己的造型。

■一名即将登台的演员对着船上的玻璃窗检查自己的造型。

■这些20多岁的年轻演员,来自天南海北,因为对艺术和粤剧的热爱,相聚于红船上。

■这些20多岁的年轻演员,来自天南海北,因为对艺术和粤剧的热爱,相聚于红船上。

■演员来到服装间,打开手机,借着微弱的灯光寻找着戏衣。

■演员来到服装间,打开手机,借着微弱的灯光寻找着戏衣。

■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董芳/文

2016年,在风光旖旎的珠江夜航线上,多了一艘“红船”。这艘船流光溢彩,与众不同,骑楼、满洲窗、西关大屋,所有岭南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更迷人的是,“红船”每晚上演着百年前粤剧子弟的爱恨悲欢,讲述着关于南国瑰宝——粤剧的“船说”。

从前,有一种被称作“红船”的船,载着一群唱着传说、讲着故事的人,驶向他们梦想的地方。这艘船就是粤剧红船,这群人就是“红船子弟”。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已相当盛行。因岭南水系发达,他们以船代步,将粤剧传唱到四面八方。清代佛山有首竹枝词状此盛况:“梨园歌舞赛繁华,一带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节,万人围住看琼花。”

后来,“红船”消失了,那群唱着传说、讲着故事的人的逝去了。留下的,只有传说。

今天,粤剧红船将“传说”变成了“船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百年前红船戏班里的故事,一个粤剧文武生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戏中的男主角“靓剑秋”,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人。而《船说》的演员们,戏里戏外也都在演绎着“戏比天大”的粤剧精神。

傍晚5点钟,正是忙碌一天的人们轻松回家的时刻。而在海心沙码头上,《船说》的演员们却开始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来自天南海北,因为对艺术和粤剧的热爱,相聚于红船上。

湘妹子尹一羽,饰演班主之女陈雪云。一张精致的脸,颇似范冰冰,却是个十足的“学霸”,身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硕士研究生,她曾参演过《再别康桥》《女神·西王母》等歌舞剧。见到她时,她正在化妆,一层层油彩铺上去,发髻如乌云梳在脑后。这一画,就要90分钟。

化好了妆,演员们要在船上更衣。尹一羽来到服装间,打开手机,借着微弱的灯光寻找着戏衣。

剧中有一段关于戏衣的场景,对于尹一羽来说是个挑战。那一场戏,演的是陈雪云不让靓剑秋上台,要他脱下戏衣。舞台上,一件水红戏袍垂下长长的水袖,二人要手缠水袖,奔跑着再腾空旋转。“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手和胳膊上勒得都是淤青,都肿起来了,特别疼。用导演的话说,不练掉两层皮,别想演好。”

尹一羽身高1米75,要穿着紧身旗袍“飞”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两个月来,每天早上8点,她和演员们就要开始训练,强度很大。“以前我经常不按时吃饭,但训练时三餐一定吃得饱饱的,作息都规律了。”尹一羽说。

目前《船说》的演员们分为两组,同一个角色由两名演员轮班演出。但由于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陈雪云这一角色,目前只有尹一羽一个人饰演。因此,每天晚上,她都要上台演出,压力不小。“演出时要把整个身心投入进去。身体累还是其次的,最主要是心累啊,太虐心”,尹一羽捂着心口,笑着说。

付出了这么多,每当观众们报以掌声之时,都是演员们感到最欣慰的时刻。从3月20日《船说》升级正式演出以来,几乎每晚爆满,观众在声光电的表演中,如痴如醉,还有不少广州观众已能哼唱戏中的粤剧《新花好月圆》。还有外省的观众说,以后有朋友来广州旅游,一定推荐他们来看《船说》。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粤剧穿越古今的魅力。

标签:粤剧 歌剧 排练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