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土地风波让精英阶层梦断常州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名校”似乎不该也不大可能会成为被伤害、被牺牲的对象。

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土污染事件仍在发酵。有人专门梳理了常州外国语学校“中毒”的时间线:今年1月澎湃报道,随后当地辟谣称那里根本没有化工厂;2月底财新介入,3月常州环保局在学校周边执法,认为没有臭味;直到4月央视报道,641人送医,还查出了淋巴癌白血病。

事态的发展路线,对公众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借助央视本身的影响力,官方前所未有被动员起来,环保部甚至已经派员进驻常州。

未来会是如何?今天有媒体发表社论《常州毒地风波,徒劳的愤怒等待中国式结局》——标题传神地说明了一切。对公众乃至当事人而言,除了等待,还能做什么?

值得玩味的是,在讨论中,“常州外国语学校身为常州市名校”这一细节被有意无意频繁强调,也许人们想表达内心的惊讶和不解,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名校”似乎不该也不大可能会成为被伤害、被牺牲的对象。

客观来说,论者未必一定认为“名校”天然就有高人一等的权利,而是人们从这些在社会价值排序中较高的机构、群体的遭遇中,看到公民普遍的不幸和苦难。道理很简单,假如连这些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名校”和精英家庭都难以幸免的话,那么这恐怕不仅仅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式的糟糕,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底层人群会是如何,不难想象。

媒体的调查所显示的事实,正在逐渐印证这种逻辑:据今天网易“路标”报道,2015年底,该校多位学生家长发现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家长在就校园旁边的常隆地块污染问题上访的过程中,多次遭遇相关部门阻拦,被告知“不要惹事”,个别家长遭受了被有关部门传唤询问、短期拘留的经历。他们多次被居住片区的管理者要求,签署“为维护公共秩序”而不允许静坐示威的《法律宣告单》——当维稳的机器被有效调动起来时,对于任何公民权利的压制和伤害,没有任何区别,无论你是精英还是底层人群。

长期以来,有一种论断颇为流行: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对社会进行再造。经济的自立和富裕,会导致权利意识的觉醒,培育财富精英对社会和政治权利的要求。他们认为,精英阶层会对社会矛盾缺乏容忍度非常敏感,且因为拥有财产,对保证财产权利有较强烈的诉求,有独立思考能力,会积极参与行动,精英、中产阶层的崛起,会改变中国原有的社会结构,从而成为推进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奶粉疫苗出了问题,有钱人不是要求获得食品药品安全的权利,而是首先想到了到香港到海外去买奶粉打疫苗;医疗改革出了问题,医生不是对畸形的考核制度表达抗议,而是把创收压力直接转给了患者;教育出了问题,家长不是施加压力要求公平分配教育公共资源,而是找关系花高昂赞助费到名校……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利己行为本身既是他们的权利,同时也是权衡成本得失的结果。对他们而言,毕竟因抗议而成为异类的压力和恐惧始终存在,“闷声发大财”的诱惑又实在太大了,而希望社会稳定的保守诉求,与官方整体上对所谓新阶层的吸纳政策一拍即合,财富精英获得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共政治身份,获得权力的额外荫护,于是,妥协甚至共谋取代对抗,自然是再理性不过的选择。一旦共谋形成,局面便不难想象:新兴财富精英尽管有能力去推动社会变革,但总体性上已经缺乏意愿,他们相信在目前的格局下,自己有能力和资源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未来;底层人群即使有改变的意愿,但却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利益因此固化,社会变革进入停滞状态。

只是,相信类似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的事件,会再次戳破了精英阶层的某些幻觉。咀嚼这种隐喻是苦涩的:只要你还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总有一款伤害适合你,让你逃无可逃。你生活在一个滨海城市,过着体面休闲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会让一切归于幻灭;你将自己子女送到一流外国语学校认为这是移民最优途径,却因此受到了毒土的伤害……

这会不会导致新的权利觉醒,也许唯有等待。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精英幻觉破灭的后果,将是让类似疫苗、奶粉、化工污染等丑闻,变成一个又一个移民广告。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作者

司徒望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数百学生中毒,咋才“高度重视”

诸多环节的层层失守,证明有关部门存在太多失职,现在的“高度重视”当然必要,但真正的“高度重视”不能异化为应付舆论,而是要直面问题实质,以严肃的问责、填补漏洞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