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带着爱心攀登世界新闻屋脊 普利策奖的华语记者


来源:中原网

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下,若提到在美国的心脏纽约华人媒体创客中的佼佼者,刘禹含这个名字则毫无悬念在名单之上。2011年在美国广播电视新闻硕士毕业后即刻加盟《中国日报》北美总担任驻纽约记者、多媒体制片人、主持人,期间制作了大量颇受好评的视频栏目,包括人物专访大型访谈系列,采访对象包括奥运冠军菲尔普斯、桑兰、钢琴家郎朗、艺术家谭盾、超模刘雯以及大量文化、地产、艺术领域等专家人士,作品被英国今日头条(First Post),雅虎头条,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国际主流媒体转载引用;2013年,被美国著名Observ

原标题:带着爱心攀登世界新闻屋脊 普利策奖的华语记者

(驻纽约著名华裔媒体人刘禹含近照 拍摄于纽约曼哈顿)

(驻纽约著名华裔媒体人刘禹含近照 拍摄于纽约曼哈顿)

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下,若提到在美国的心脏纽约华人媒体创客中的佼佼者,刘禹含这个名字则毫无悬念在名单之上。2011年在美国广播电视新闻硕士毕业后即刻加盟《中国日报》北美总担任驻纽约记者、多媒体制片人、主持人,期间制作了大量颇受好评的视频栏目,包括人物专访大型访谈系列,采访对象包括奥运冠军菲尔普斯、桑兰、钢琴家郎朗、艺术家谭盾、超模刘雯以及大量文化、地产、艺术领域等专家人士,作品被英国今日头条(First Post),雅虎头条,人民日报,华盛顿邮报等国际主流媒体转载引用;2013年,被美国著名Observer Media Group(观察者媒体集团)发掘,成为其公司数年间唯一一名全职聘请的华人执行主编(双语杂志《约》)。

(中国日报期间与报社资深中美关系专家以及道琼斯资深编辑录制周播访谈栏目)

(中国日报期间与报社资深中美关系专家以及道琼斯资深编辑录制周播访谈栏目)

初入职场之时,曾有很长一段日子她每周的工作时长达90小时,堪比不要命的投行人,那时的她,每天都在飞奔。累是毋庸置疑的,这可是正常一周40个小时上班族时间的两倍还多,对于一个年仅二十四五岁刚入职场的年轻女孩子来说,这个工作强度是名副其实的魔鬼训练。可是也就是这段时间的魔鬼训练让她飞速成长。她到现在还清晰记得上班第一天便和资深导师一起采访桑兰,凭借扎实的英语基础和主编的指导,第二天她的文章便上了China Daily海外版的头条。无论是英文口语、写作、主持、制片剪辑和策划方面的挑战,她都凭借之前扎实的基本功和努力迅速掌握,短短几个月后便被委以重任,担当策划制片并主持访谈栏目Big Talk,主要采访纽约地区著名华裔,同时与两位媒体前辈共同打造跨文化的Across America Talk节目,(两位专家分别是前道琼斯资深编辑、中国日报30年中美关系专栏作家)讨论中美之间的实事和社会焦点,并且迅速让这两档节目成为中国日报北美区收视率最高的视频节目。她坦言,这两年虽然吃了不少苦,无数个美好的周五周末都是在办公室加班到凌晨才一个人孤单地离开。回头想想,她也觉得稍微惨了点,年纪轻轻的美丽年华没有好好享受一下纽约的丰富生活,百老汇就在办公楼下,霓虹闪烁的剧院、洛克菲勒滑冰、喜剧中心、阳光里五大道的漫步......很多风景都错过了。

“有得必有失吧。”她微笑着说,这是她通常用来自我安慰的话。“先喝苦水,希望以后就能喝甜水喽。”

禹含大学期间英文演讲、辩论赛的冠亚军荣誉证书就有近十本,校园歌唱和舞蹈大赛的领舞领唱都有她的身影,还得过陕西省的才艺大赛的一等奖以及陕西省形象大使优秀奖。所以虽然在工作的前两年确实过了很多日夜电脑的夜晚,也忽略了身在时报广场享受丰富生活艺术活动,可是在英文写作、出镜主持采访以及沟通技巧上却得到了飞跃的提高,对中国与美国的传统媒体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其之后在媒体行业更广阔的发展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础。

“刚刚毕业就有机会每天都和资深的前辈和当时的二位敬重的主编一起合作,碰撞思想十分荣幸,感觉每天都在被推着往前进步,”她说。

“那个时候刚刚迈出校门拼劲也很足,所以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点也不感觉辛苦。直到这种每周工作八九十个小时的节奏持续了几个月后,发现身体熬坏了,胃病重犯。疼得厉害的时候晚上在床上打滚睡不着觉,流着眼泪咬着牙,但是第二天还要爬起来去上班。还有那段时间由于过分加班、饮食也不规律,导致出现甲状腺问题,内分泌也严重失调,脸上冒出无数痘痘,每天早晨照镜子都想再哭一通,觉得天啊,这还是自己么?日子久了, 都快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2014年夏天她被Observer Media Group(观察者媒体集团)聘请,担任旗下最成功中英双语杂志《约》创刊以来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全职的中国女性高级执行编辑。众所周知Observer这家媒体集团在大纽约地区以及全美范围内都赫赫有名。虽然在国内可能大家叫得上名字来的美国媒体数量有限,可是要说起这家媒体掌门人应该就无人不知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竞选总统川普的女婿,旗下运营十几家不同的文化、娱乐、地产、商业、政治类杂志、网络媒体等,最知名的报纸The New York Observer,大家所熟知的《欲望都市》拍成电影前最初是在The New York Observer上进行连载的。

《约》杂志是当时在大纽约地区最成功的针对来美旅行的高端读者的杂志,也是观察者媒体集团旗下盈利最高的杂志之一。其各大广告商都是全球顶级的品牌,比如迪奥、拉夫·劳伦、雅诗兰黛、La Mer、蒂芙尼、Bloomingdale’s, 珠宝品牌Tiffany, Graff等。除了每天朝九晚七的编辑写作工作,和美国作者团队每天的沟通,她还要穿梭于筹办杂志和各大广告商之间在五大道旗舰店的鸡尾酒会,和集团顶级的广告销售团队紧密合作(资深的销售经理每年可为公司销售过百万美元的广告),和时装设计师以及超模合作采访或拍摄杂志封面(例如Zang Toi,秦舒培等),这段时尚/生活的杂志的工作经历不仅让她对时尚、时装、地产、海外投资有了更多的理解,在广告、大型活动组织策划、公关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实战经验,也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禹含说从那个时候她就爱上了杂志, 深夜一个人写稿、编辑校对对她来说从来不是寂寞的事情。通常出刊前几夜, 她就和平面设计师和助理开着音乐,喝着浓咖啡,一起快乐地奋斗到凌晨三四点。出刊当天,当成千上万本杂志新鲜出炉运到公司总部时候,她说感觉就像看到一个小宝宝呱呱坠地一般。

“哈哈, 这句话当然显然是我引用我们出版人前辈的, 自己还没有看宝宝呱呱坠地的经验。”采访过程中禹含时不时都会开朗地和我自在说笑,开朗性格一览无余。“虽然这份工作时间不久,可是它让我接触到了出版界另一个层面,除了内容的把控外更多地参与到了管理和广告的环节,视野更加广阔。”

“作为一个外国人,你们写作团队都是美国人,而母语不是英文的你怎么做到可以做整个团队的执行编辑的呢?当中是否有困难?”我禁不住好奇地问。

“没错,刚开始确实有压力,不过首先我们有较资深的编审,我们共同完成整个编辑流程。不过确实有几个美国作者刚开始时候对我存有偏见,或偷懒或耍一些小伎俩—比如报道数据引用两年前的,内容时不时摘抄一两段之前的旧作,或者采访对象通篇只有一个人,一看就是软文, 我非常气愤,于是让他翻工重写。记得当时才是我上任第一周,他觉得我刚来又是外国人,不故一屑,反驳我也拒绝重写。后来我把理由一一罗列,告诉他要么重写要么我们只能另聘他人,他最后就服软了。”

禹含讲话时候满脸正气,我心想这个女孩子真不简单,一个外国人统筹十几个人的美国作者和广告团队,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非常好的性格和宽阔的知识面是无法担当此任的。越努力,越幸运, 如是。

新闻职业生涯转折点

2014年4月对于禹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并不很多,对于眼前这位漂亮时尚的80后来说,这算一个。

当时《纽约时报》正式将美甲行业的新闻调查列为年度重要选题并投入超过六人的国际记者兼翻译团队(共4种语言)进行长达超过一年的深度报道。在《纽约时报》资深民生记者Sarah的带领下,团队拜访了超过百家大纽约地区的美甲沙龙,发现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超低薪、化学物超标导致健康问题、部分老板克扣员工工资以及虐待行为、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两名韩裔记者兼翻译,两名拉丁美裔记者以及两名华裔记者兼翻译的六人团队共采访100余名美甲领域从业者,禹含作为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坦言有很多次的采访都是含着眼泪完成的。

文章一经2015年5月初文章发表,立刻成为全美甚至国际媒体关注焦点,全球超过400家媒体进行转载、引用及传播,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量即突破500万(后上千万),引起社会巨大反响。纽约市长立刻成立500人的特别侦查组,来调查此行业的违法问题。纽约地区有超过2000家美甲店,其中大部分都是韩国裔和华裔以及西班牙裔的员工拿着低于法定每小时8美金的薪水,而工作普遍都超过10小时,每周超过6天。不仅如此,纽约州州长葛摩不久后即签署法令“美甲从业人员权利法案”,旨在保护广大移民(华裔、韩裔和墨西哥裔)的权利。这篇报道被评为纽约时报2011至2015年间最佳报道之一,同时也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被宣布获得全球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的提名(本地报道)。这个奖项是电影界的奥斯卡,电视界的艾美奖,全球新闻界最高的荣誉。今年普利策奖接收了来自于全世界几千份最优秀新闻作品的申请,纽时的“Unvarnished”从全球近4000份申请中脱颖而出,获普利策纽约当地报道环节提名奖。这个说4种不同语言(英语、中文、韩语、西班牙语)的年轻的80后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他们的一年多的辛苦努力改变了成千上万的美国移民的生活,在《纽约时报》也一夜间都成了明星,集体也曾受《纽约时报》总编的嘉奖。而禹含也作为此项目的核心特约记者和翻译与团队被邀请参加了年度普利策奖的颁奖典礼,分享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和我一起搭档的还有另外一位中国同胞/同行,也曾经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另外还有两位了不起的韩语记者和西班牙语记者,我们都对自己的移民同胞和社区充满了感情,而这个项目最后确实保护到了那些弱势移民群体。能为在海外的同胞的生活做一些贡献和改变,作为一位年轻的媒体人来说,我觉得非常欣慰。”

(本段仅供参考)华人普利策奖历史背景:曾经获得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的首位美籍华裔是倪青青,现担任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1997年在纽约《新闻日报》(Newsday)任职期间,曾作为该报多名记者组成员之一,以采写有关纽约空难的现场报道而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普利策奖。她也曾是哈佛大学尼曼学者,美国亚裔记者协会(AAJA) 中国区副主席。获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两个硕士学位。共有17年的国际主流媒体工作经验,其中2000-2003年作为《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国际记者任上海分社社长,2003-2008年任该报驻北京记者。)

创业:办公室就坐落于纽约时报广场

在顶尖的中国和美国媒体奋斗了近五年,说得一口地道流利得让人惊讶的英文、合撰出书,写得一手好文的禹含一直以为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和笔杆子结缘了。而赶上80/90后的极大创业潮,她也最终顺应大潮,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地点就是在她工作了四年的纽约时代广场正中心。每个人创业目的不同,有的人是为了内心深处一个梦想,有人为了自由的生活方式,有人不满于全职现状,有人看到了创业大潮的机遇希望大展拳脚。对于禹含来说则是艰辛后的水到渠成。

她说虽然大众创业风潮吹遍每个角落,可是其实创立自己公司的想法早在2012年时就有了,只是当时才跨出校门不久,经验积累和资源方面都不够成熟。而现在的她,已经是驻纽约中国媒体圈内颇有名气的80后精英代表。多年的采访经历让他看到中国公司走向海外的步伐之快、中美之间无论是文化、地产、时尚、科技、金融等领域都充满着大量机会。凭借自己对于中美媒体的深刻了解和中国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需求,禹含和大她15岁的宏盟集团(全球最大公关/广告集团,旗下200多家广告公关公司)资深公关专家搭档,于2014年成立了HAN MEDIA, 专门为在美国拓展业务的中国公司和需要和向中国市场推进业务的美国公司提供媒体宣传、活动策划等;担任海航集团斥资4.63亿美金收购纽约曼哈顿大楼项目的北美官方代表;协助深圳著名科技公司Orbbec(生产3D电脑相机)在两周内落实十多家专业美国媒体报道;连续两年协办百威啤酒在时代广场携Maggie Q、陈坤、张靓颖在时代广场庆中国春节的活动;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金融论坛提供公关策划;担任清华首届北美校友大会(近700人规模)的媒体公关;为国内EMBA企业家团在纽约德意志银行与前美国商务部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部长等的会谈,同时还为中国企业在纽约时代广场落实LED大屏幕广告等。

从事媒体多年的积累以及合伙人的资深背景,现在HAN MEDIA拥有数千家美国媒体资源,涉及文化、娱乐、时尚、地产、科技、金融等。她说觉得自己成长在这个环境下是幸运的,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些年,作为千禧代的她能够好好将自己双文化、双语言的优势发挥得如鱼得水,将自己的优势为中国企业、文化甚至是时尚等走向海外过程中自己能够嫁接一个桥梁。

美女作家纷纭:英文杂志诞生纪

虽然新闻媒体出身的她现在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关和跨文化活动策划上,可是内心深处她一直对文字和内容充满热情。做过双语杂志编辑和报纸记者的她深了解媒体是一个让两个文化相互了解的平台,而一群双文化、双语言的年轻作家又可以挖掘年轻人的喜好,充盈内容。中国是个可爱多面的国家,有北京的街头艺术家,有东北的冬泳和冰雕展,有西安的大雁塔,有让人日思夜想的回民小吃街,有疯狂的春运,有票房即将超过好莱坞的浩大电影市场,有走向海外的影视剧……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可是在美国已经七年的她,时间越久越会对家人的想念,也越为身为黑头发黑眼睛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2016春节后她创办了英文网络杂志:NYChina Stlye,NYC既是纽约的简写,C又是China的开头字母,二者合并象征着她希望媒体可以做为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展现中国有趣的文化社会现象,而文字之间又洋溢着优秀作者们的青春向上。作者团队超过十人,聚集了各路美女才女专栏作家,包括前CCTV英文频道华裔主持人Katrina Yu,Kelly Dawson, Glamour时尚杂志专栏作家,艾美奖获奖作家/制片人,百老汇电影人,New York Post主笔等一批优秀的媒体人共同推动杂志的发展。团队才华指数让我惊叹不已,可是当我看到团队照片时, 惊叹如此高的颜值怎可以如何低调?

目前HAN MEDIA的客户源源不断闻名而来,还包括著名的ICBC银行等。对于公关业务,禹含说她有足够的耐心看其成长,声誉是无形的宝贵资产,需要给它一定时间成长;而对于在线杂志,未来的几个月内,她希望能有有识之士加入,让自己这个积累多年的国际笔杆子团队绽放得更加美好。

不仅如此,作为杰出的华裔媒体人,她还是驻纽约著名机构和媒体的座上宾及采访对象。今年伊始,一月份受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专门推动中美文化交流、成立于1926年的华美协进社之邀作为驻纽约杰出中国媒体人演讲,与来自于彭博社、凤凰卫视等资深媒体人讨论2016中国展望;二月份受邀于成立于1922年的纽约著名新闻女性俱乐部(Newswomen’s Club of New York),与纽约时报另外两位参与美甲项目的特约资深记者给美国传媒同行分享项目的开展过程以及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三月份受邀于北美最大的华文微信公众号纽约君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为纽约地区学生和80/90后分享美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现状。

白天, 她是踩着高跟鞋穿梭于纽约时代广场的职业女郎、意气风发的创业者,夜深人静之时,她说她喜欢一个人听着Norah Jones的歌写写文字。

优秀的中国创业者遍布世界的角落,他们在最美好的年龄做喜欢的事,眼前这位赏心悦目的女子,一定是一枚闪耀的未来之星。

标签:全美 美国人 中美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