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工作组想方设法力促村民就业


来源:亚心网

“库如力村的富余劳动力多,由于不掌握就业信息,欠缺劳动技能,村民很难找到工作。”托乎拉乡党委书记尹明树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来,自治区地矿局住库如力村工作组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多次到阿克苏地区和温宿县相关部门协调联系,为村民寻找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根据村民自身能力开展精准帮扶。

原标题:工作组想方设法力促村民就业

工作组想方设法力促村民就业

温宿县托乎拉乡库如力村47名农村妇女组成古丽环卫队

亚心网讯(记者于兮)在古西域三十六国之姑墨国所在地——温宿县,一支由47名维吾尔族女性组成的环卫队,备受瞩目。很多知道她们故事的人都说:“温宿美,古丽环卫队更美!”

4月3日,自治区地矿局住温宿县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工作组成员张铭华告诉记者,这支47人组成的古丽环卫队,队员均是库如力村的女性村民。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她们,现在如一面旗帜,引领着温宿县的农村女性走出家门实现自我价值。

库如力村毗邻温宿县城,是乡里的大村,有700多户2000多人,新型城镇化建设征走了村民的土地。很多村民,尤其是女性村民常年赋闲在家。在前期的入户走访中,自治区地矿局住该村工作组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土地、关于就业、关于生计的问题。同时,工作组在走访中也发现,很多妇女思想保守,甘当家庭主妇,而其亲人也不希望她们抛头露面参与社会活动。

“库如力村的富余劳动力多,由于不掌握就业信息,欠缺劳动技能,村民很难找到工作。”托乎拉乡党委书记尹明树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来,自治区地矿局住库如力村工作组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多次到阿克苏地区和温宿县相关部门协调联系,为村民寻找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根据村民自身能力开展精准帮扶。

工作组及时召开妇女大会,对妇女就业技能、家庭收入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分头行动,主动对村里的妇女进行动员号召,希望大家勇敢走出家门,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巾帼不让须眉”的业绩,为自己的小家庭贡献力量。

“我们了解到温宿县城建局执法大队在招收环卫工人的信息后,及时告知村民,并挨家挨户为村民解释‘五险一金’政策。最终,村民踊跃报名要当环卫工人。”工作组成员米加提·库热西说。

今年3月21日,库如力村阳光灿烂,47名“古丽”组成的环卫队第一天上班,工作组特地为她们举行了就业欢送仪式。这一天,温宿县很多乡的村民都来观看欢送仪式,大家看到平素不出门的“古丽”们领到劳保用品,骑着电动车奔赴岗位,她们那欢快的笑容、潇洒的背影感染了很多人,大家一起用掌声欢送她们奔赴新岗位。

35岁的吐拉克孜·吐尼亚孜几年前离异后,独自抚养儿子,但由于没有收入,生活陷入困顿。“自从我当上环卫工人,人真是从内到外都自信了。”她高兴地说,这份工作离家里很近,每天只需负责两个红绿灯之间七八百米的道路清洁工作,活不累,每月可以领2030元。三个月试用期满之后,单位就办理“五险一金”,将来的生活有保障了,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阿图什市光明街道吉米提拉路社区51位居民有工作了

亚心网讯(记者帕蒂曼)“谢谢您对本店的支持,欢迎下次光临!”4月10日,在阿图什市香港城的依美知美容美发店,热样古丽·肉孜忙着招呼进出店里的顾客,她一会儿给顾客端茶递水,一会儿又帮洗过头发的顾客吹风。

热样古丽家住阿图什市光明街道吉米提拉路社区,今年26岁,高中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里收入主要靠低保,我一直想找一份工资高、又能照顾到父母的工作。社区曾多次给我介绍到企业的就业机会,但是一方面离家太远,另一方面我的学历太低工资不高,干几天我就放弃了。”热样古丽说,直到工作组的干部来到家里给她做思想工作,自己才感到如果再不转变观念,永远也不会找到工作。

在吉米提拉路社区307户未就业人员家庭中,大多数青年都是因为抱着和热样古丽一样的想法一直没有就业。

帮助这些人就业并非易事,首先要从转变就业观念入手。克州党委组织部住阿图什市光明街道吉米提拉路社区工作组天天入户走访,一对一、面对面地谈心和开展就业引导,从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同时结合为贫困户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等工作,牵线搭桥促就业,逐渐用真情引领他们走出“就业误区”。在工作组的帮助下,该社区已有51名未就业人员经过培训相继走上工作岗位。

在美容美发店,热样古丽一个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以后独立为顾客理发后工资还会更高。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想好好学习理发技术,今后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美发店。”

于田县英巴格乡巴什兰帕吾斯塘村工作组力破村民就业难题

亚心网讯(记者石速)与住村之前相比,马为民的语速明显加快。4月2日,记者给他打电话,也许是复杂艰巨的就业工作一时半会说不完,也许是手头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他想在短暂的通话中,把破解就业难题的方式一股脑儿说出来。

马为民是自治区国资委系统住于田县英巴格乡巴什兰帕吾斯塘村工作组组长。

“在偏远闭塞的巴什兰帕吾斯塘村,让村民出门就业简直太难了。我们面临着两道难题,一是村民没有任何双语基础,连村干部都不会说简单的国家通用语言;二是村民找各种理由不愿走出去务工,宁愿抱着一块馕、一碗茶生活。”马为民说。

工作组一边入户走访,一边摸索两道难题的解法。只要想出一种破解方式,便立即着手实施,哪怕这种方式只能解决一个人就业。

“三八”妇女节之前,巴什兰帕吾斯塘村的双语培训班开班了,村委会的电教会议室成了双语课堂,住村干部成了双语辅导老师,连村民用的教材、笔记本和笔,工作组都准备好了。

今年,村里有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山东省青岛纺织产业基地一家企业在南疆招收女工,巴什兰帕吾斯塘村就有十几个名额,但村民没什么反应。

村里的党员阿力木江·阿不力克木开起了木头雕刻作坊,工作组将周转房的一楼让给他使用,让他想办法扩大规模,多吸收几名村民就业,并让他把自己以前在吐鲁番、奎屯的务工经历讲给村民听,让村民对外出务工有了新的认识。

此外,工作组还在谋划大的就业工程。马为民说,国资委系统、新疆雪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和于田县进行产业对接,如果有适应当地产业发展或和公司业务匹配的项目会考虑投资。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今天,公司虽然面临着不少困难,但在解决于田县农民就业方面,会履行好企业的责任。

“三民”观察

千方百计下好农村就业“一盘棋”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全疆各地各级工作组积极作为,在新常态下千方百计下好农村就业“一盘棋”,努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无疑是落实自治区“访惠聚”总结表彰动员送行大会精神,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具体表现。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南疆,因自然环境恶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已成为当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今年2月底进住点开展工作以来,全疆各级工作组利用身处一线,掌握第一手富余劳动力资料的便利,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力以赴促进住点的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这不仅展现了各级工作组对“就业是民生之本”的高度认识,也体现了工作组对“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理念的践行。

就业作为社会和谐之计,其实是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多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多措并举,做了大量工作。但受资源环境约束、人员素质等影响,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脱贫任务艰巨。可以说,目前,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仍需要各级工作组花更大的心思、用更大的心血、下更大的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新疆农村,还有不少富余的妇女劳动力。如何鼓励她们走出家门,争当现代新疆人,以自信的笑容、靓丽的服装、开放包容的姿态当好现代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促进者、“最美家庭”和美丽新疆的贡献者,是个大命题。事实上,在妇女教育培训,提高各族妇女创业致富能力,激励妇女树立“我能行”意识,打赢妇女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工作组还有很多工作可干。我们相信,如果全疆各级工作组以及各个方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加强就业工作,广辟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服务,我们就能切实抓好这项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标签:党员 组织部 村干部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