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理想国里的“哲学王”


来源:法制日报

在叙拉古的不幸遭遇,使柏拉图开始反思自己构筑的理想蓝图,别人也纷纷问他,理想国里的“哲学王”应该是具有最高才智、品德完美、永远不会做出错误判断的人,这种人在现实中会有吗?柏拉图也承认圣贤毕竟难找,于是在晚年对自己的思想做了重大的修正。他在74岁高龄时才开始着手写作的《法律篇》中开始承认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主要观点是:“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并且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又没有好的方法把统治者变成一个哲学家,则法治比人治要好,这虽

原标题:理想国里的“哲学王”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苏格拉底的得意门生,20岁时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由于柏拉图曾经参与策划营救苏格拉底,为了逃避当政者的迫害,他和苏格拉底的其他学生逃到麦加拉,之后开始环游世界。12年后,见识广博、胸罗万象的柏拉图重新回到了雅典,选择了一处纪念传奇英雄的故址,开办了一所闻名于世的柏拉图学园,一边教学一边潜心从事研究。

理想国的社会结构

柏拉图一生研究领域广泛,著述颇丰,给后世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大作《理想国》,柏拉图在此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法律思想,构筑了一个由“哲学王”来统治理想王国的美好蓝图。

柏拉图先分析了理想国中的社会结构。他认为,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因为上帝在造人时使用不同的金属铸就了不同的人格,有的人掺以金,有的人掺以银,有的人则掺以铜或铁。于是,人们就有了不同的天性和美德,并在三个不同的等级中分别体现出来:第一等级的天性是理智,美德是智慧,他们只是少数人,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者;第二等级的天性是意志,美德是勇敢,他们是秉承统治者的意志,对外从事征战和防御,对内从事镇压第三等级的辅助者;第三等级占大多数,他们的天性是欲望,美德是节制,是从事生产劳动和服务的被统治者,负责供给前两个等级的物资需求。

可见,在柏拉图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三个等级的人分别承担着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柏拉图强调,各等级的人们应当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当这三个等级“在国家里面做各自的事而不互相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一个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这就是他所主张的正义,也即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协调运行时所达到的一种秩序井然的状态。

柏拉图构筑的理想蓝图

在此基础上,柏拉图进一步论证道,既然统治者的美德是智慧,那么治理国家的任务非哲学家莫属,因为哲学家是最具智慧和学问、最富远见卓识、胸襟最广阔和最热爱真理的人。最符合正义的国家,也只能是由集政治权力和哲学思考于一身的“哲学王”来统治的国家。因而他主张理想国必须由哲学家来治理,或者君主或国王掌握哲学,成为大学问家。他说:“除非哲学家成了我们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是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的人治,但他并不绝对排除法的作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不仅谈到“哲学王”会制定各种法律,而且对理想的法官做了专门阐述,指出只有那些具有高洁的性情、清晰的头脑、优良的品行和丰富的阅历的人才配担当法官。但他的基本倾向却不是“法治”,因为他认为,法律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工具,但这些抽象的、简单的、原则的规定在解决纷繁复杂的事务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贤人的智慧相媲美的,因此,最佳的治理方法不是给予法律以最高权威,而是给予贤明的统治者以最高权威。“哲学王”的智慧高于法律,理所当然要高居于法律之上,不需要遵守法律。

《理想国》可以说是柏拉图所撰写的治国纲要。他也雄心勃勃地希望把自己的设想运用于实践,让梦想中的理想国变为现实。机会终于来临了,叙拉古的国王仰慕柏拉图的才华,邀请他去教育自己的儿子小狄奥尼修斯——未来的国王。柏拉图喜出望外,按照自己的计划全力塑造这位他幻想中的未来“哲学王”。然而,这位小王子对柏拉图的说教毫无兴趣,在他即位之后,竟将柏拉图作为奴隶卖掉了,以表示对“哲学王培养计划”的嘲讽。柏拉图没有将小狄奥尼修斯改造成“哲学王”,自己反倒沦为了“哲学奴”。好在买下柏拉图的人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释放了柏拉图,并让他回到了雅典。

在叙拉古的不幸遭遇,使柏拉图开始反思自己构筑的理想蓝图,别人也纷纷问他,理想国里的“哲学王”应该是具有最高才智、品德完美、永远不会做出错误判断的人,这种人在现实中会有吗?柏拉图也承认圣贤毕竟难找,于是在晚年对自己的思想做了重大的修正。他在74岁高龄时才开始着手写作的《法律篇》中开始承认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主要观点是:“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并且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又没有好的方法把统治者变成一个哲学家,则法治比人治要好,这虽然不能称为最好的政治,但却可以称为“第二等好的”政治。他已不再提“哲学王”,但从他所强调的“第二等好”可以看出,他还是以“哲学王”统治的国家为头等理想国的,这说明,虽然在现实中碰了壁,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乌托邦式的梦想。

公元前347年,81岁的柏拉图应邀参加一位年轻人的婚礼,在席间休息时,这位睿智的老人静静地睡着了,带着他未实现的梦想不无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后人的,只有深深的思考。

标签:柏拉图 哲学 法治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