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论
凤凰网资讯 >2016全国两会 >凤凰论 >正文

中国要汲取上一次下岗潮的教训

来源:凤凰评论

0人参与 0评论

文|凤凰网评论部

最近,有外媒称中国可能将面临新一轮的下岗潮,官方正为此做舆论准备。在3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则明确回应,中国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职工将采取退养一批,协议一批,转岗一批的办法解决化解产能职工。

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化解过剩产能近几年政府也一直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中国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保持经济的有效上升,如果不能在去产能上见到效果,经济增长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去产能已经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能再拖。

去产能最大的现实阻碍是人员的安置。像钢铁、煤炭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又是劳动密集行业,很多企业的职工都有上万甚至几万,关停其中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过他们的关。一些“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重要原因在于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来安置这些职工。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也曾展开过一轮规模很大的去产能。其时,政府通过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手段,推动3000万国企职工离开了工作岗位,全国有大量国有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改变了企业性质。

对于将近20年前出现的这一波下岗潮,尽管直到今天仍不乏争议,但至少有一点是公认的,它为本世纪头10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年已经很大程度上取得突破的产能过剩,今日又成为一个大问题?

回顾一下最近20年来中国经济走过的道路,可以发现,中国经济表现出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由政府推动,在GDP指挥棒的驱使下,政府习惯于通过扩大投资的路径来达到增长效果。在市场机制之下,民营企业如果进入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不能产生效益甚至亏损,市场就会向它发出矫正信号,促使它及时转向。政府支持下的国有企业,往往接收不到甚至拒绝这种信号,即使成为“僵尸企业”也能苟延残喘,这是产能过剩出现的重要原因。

很显然,当我们今天再度面临去产能的艰巨任务时,必须充分吸取上一次去产能留下的教训。为了实现去产能的目标,无论是企业工人还是政府,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如果不吸取这种教训,政府继续凌驾于市场之上指挥市场、干预市场的话,那么,在再一次支付这种代价以后,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会顽固地卷土重来,成为我国经济运行道路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因此,去产能要与政府职能改革同步推进,要更多地利用市场倒逼的力量。最近几年,中央政府政府积极推进职能改革,持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这为去产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目前,我国的国企改革也在向纵深发展,国有企业要走上市场化道路,也就是说,国家不应该再为竞争类国企的经营提供任何特殊的待遇,而是要将对国企的管理纳入到“负面清单”体制之中,让它与民营、外资等非公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而当政府撤去对国有企业的特殊保护机制后,市场就能发挥主导作用,倒逼企业接受到市场信号,矫正自己的市场行为,使国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中国已经为产能过剩支付了很高的代价。因此,当化解过剩产能再一次成为政府的重头工作的时候,必须吸取这种教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政府自身在市场中的利益,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来推动市场登上新的境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顺利转型。

(凤凰评论原创出品,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王华 PN049]

责任编辑:王华 PN049

往期回顾

  • 凤凰论:如何化解“香港怎么了”之问

    香港的难题需要香港民众和特区政府一起“商讨”,寻找出路,中央政府要尊重“高度自治”所赋予香港的权利。

  • 中国要汲取上一次下岗潮的教训

    中国已经为产能过剩支付了很高的代价。当化解过剩产能再一次成为政府的重头工作的时候,必须吸取过去的教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政府自身在市场中的利益,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来推动市场登上新的境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顺利转型。

  • 哪些代表委员“说到点子上”

    两会时间有限,代表委员的确应多关注一些“国家大事”,尤其那些事关民众权益保障、监督权力运行的事项。

  • 中山装适合做“国家正式礼服”吗

    中山装可以是国家正式礼服中的选项之一,但是中国的国家礼服,还需要有更多集传统与潮流、文化与创新的元素构成的多个选项。

习酒
分享到: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