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触动了北京人的什么?

冯小刚的老炮儿,拥有了含蓄的伤感、自尊自傲与淡淡的失落。不得不说,老炮儿是时代巨变的一个小小缩影。

电影《老炮儿》把一个北京俚语推送到大众面前,它蠢蠢欲动地想要成为一个最新最热的流行词。连胡同里一些大爷大妈,也走进了电影院。在漫长的市井时光里,老炮儿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样熠熠生辉。

老炮儿原称为老泡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不同地域文化下,对老炮儿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东北,会把这一群体称呼为“刀枪炮子”,山东青岛叫“小哥”,四川叫“袍哥”,香港叫“扛把子”……但显然老炮儿已经从这堆略带贬义的词汇中得以洗白,它由一个专门用来形容市井混混的词,转化为一种精英的标签。

一批具有文化话语权的北京籍名人,是“洗白”老炮儿的主力。冯小刚出演《老炮儿》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剧本写出了北京老炮儿的精气神。摇滚歌手崔健,也是老炮儿一词的广泛使用者,他在综艺节目《中国之星》中推荐老炮儿音乐人杨乐,使得老炮儿从荧屏到银幕互动呼应,席卷而来。

这是一场带有文化意识的集体行动,而且带有清晰的指向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老炮儿》表面上讲的是一个老混混儿“茬架”的故事,但实际上冯小刚饰演的角色,却是社会规则的捍卫者,他不仅三度劝阻兄弟不能起用年轻人去打架,“生瓜蛋子下手没轻没重”,阻止流血事件发生,还将偶然发现的高官贪腐证据寄给了中纪委,“咱们虽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该办还得办”,这哪儿还是老炮儿,明明是公民。

捋顺了这个关系,就能知道为何老炮儿如此之火,为何在精英阶层获得如此强烈的共鸣。当公权力取代乡绅、老炮儿,通过法律法规来对社会进行管理之后,作为民间秩序曾经的制定者,老炮儿的社会地位亦被削弱。在失落心态的促使下,老炮儿唯有通过回顾往日辉煌,来寻找一种存在感。

而城区合并,胡同拆除,居民外迁,老北京人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的精神冲击,也在影响着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老炮儿》因此具备了这样一个功能,它在寻找一种失落的精神,这种精神由以下元素构成:群体生活酿就的邻人如亲氛围,凡事有边界、做人有底线的共识,怡然自得的生存境界……《老炮儿》触动的是北京人的啥?作为老北京,恐怕很容易从中品咂出不同的味道。

北京籍的名人,凭借灵敏的文化嗅觉,寻找到了重新界定身份的方式,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言论,为老炮儿灌注了新的元素,并且用带有生机的描写,去驱逐老炮儿这个词曾有的霉味儿,增加了强烈关照现实的元素。冯小刚的老炮儿,拥有了含蓄的伤感、自尊自傲与淡淡的失落。不得不说,老炮儿是时代巨变的一个小小缩影。

作者

韩浩月

韩浩月

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奥运冠军晒工资“哭穷”有啥不一

从何雯娜晒工资,到国企老总晒月薪,再到官员哭穷……哭穷为何成为各阶层的一种状态?这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