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海珠18街道设政协委员工作室 打造履职建言新平台


来源:新快报

广州市海珠区的政协委员在各街道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近日,新快报记者从海珠区政协了解到,该区18个街道全部设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所有区政协委员编组进驻工作室。他们根据各街道特色,集中围绕特定议题进行民主协商,形成有效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或定期开展活动,服务当地街坊。目前,工作室已运行了半年,不少政协委员纷纷“点赞”。他们认为,工作室便于政协委员更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还能借助这个平台,充分调动各委员的资源,提高委员履职的效率和积极性。

原标题:海珠18街道设政协委员工作室 打造履职建言新平台

日期:[2015-12-31] 版次:[A26] 版名:[专题] 字体:【大中小】

■海珠区政协主席江绍强(后排中)调研凤阳街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情况。

■海珠区政协主席江绍强(后排中)调研凤阳街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情况。

政协委员了解基层更方便,整合资源更高效

广州市海珠区的政协委员在各街道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近日,新快报记者从海珠区政协了解到,该区18个街道全部设立了政协委员工作室,所有区政协委员编组进驻工作室。他们根据各街道特色,集中围绕特定议题进行民主协商,形成有效建议、解决实际问题;或定期开展活动,服务当地街坊。目前,工作室已运行了半年,不少政协委员纷纷“点赞”。他们认为,工作室便于政协委员更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还能借助这个平台,充分调动各委员的资源,提高委员履职的效率和积极性。

■新快报记者 卢佳 通讯员 海宣 钟秋云/文 通讯员供图

有啥功能?开辟基层政治协商渠道 加强各界人士互动

今年6月前,海珠区政协已在全区18个街道成立了政协委员街道工作室,海珠区所有本届政协委员按照工作地(或居住地)分成18个组,分别进驻各街道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约有16名政协委员。区政协港澳委员和特约委员则分成6组,每组联系3个工作室。各街道工作室设立主任1名,由任职政协委员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室工作;设立副主任2名,由区政协常务委员或者委员骨干担任。

在功能定位方面,委员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包括在街道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活动;搭建政协委员接地气、察民情、听民意的平台,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建立常态化的基层协商机制;加强各方面的协商互动,寻求和凝聚共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街道经济发展、城区管理、维护稳定等建良言、献良策。

进驻街道的委员不分界别,本身就极具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海珠区政协还创新性地建立特约委员制度,由辖内各街道推荐3名在当地有实力和名望、热心公益和参政议政的街坊加入工作室,进一步集合更全面的基层声音和资源。

如何运作?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 形成一两份建议

据海珠区政协介绍,目前18个街道的政协委员工作室已经全部配备固定工作场所、经费、具体制度,委员介绍一一公开。区政协还专门聘请、培训了一批联络员,派驻到每个工作室负责日常联系沟通、资料整理等工作。

海珠区政协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现要求每个工作室每年需围绕一两个议题进行讨论,每季度起码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委员们需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协商讨论,共同形成一两份有前瞻性和参考价值的专题建议,促进街道解决一两件事情。“工作室不是要大包大揽,而是要找准切入点做能有所作为的事项,哪怕数量不多、事项不一定新颖,但要有实际意义。”

各街道工作室选定的议题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当地特点和委员的优势特长来拟定。比如,昌岗街结合政协委员艺术行业的人文优势,积极推动艺术文化建设;凤阳街工作室重点围绕布匹市场升级转型、园区化管理开展活动。

其中,海珠区政协今年重点培育6个工作室,围绕促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推动中大布市转型升级、弘扬岭南画派文化、社区养老、广纸片区改造等特色工作。

委员声音

调研直接与街道沟通 委员互相借力效率高

南华西街道工作室的政协委员潘伟芳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往区政协委员只根据文化、经济等不同界别来分组,区政协会不定期组织各小组集体调研,但这种调研活动人数多,开展频率和深入程度都比较有限。不少委员更倾向于自己调研,当涉及走访基层单位或索取资料时,免不了要通过区政协来层层沟通。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或议案,也要通过区政协来逐级落实。这些周转过程花去了不少时间,影响效率。“现在各街道有了‘根据点’,就方便很多。需要基层调研和数据,可直接和街道沟通。有什么建议想法,跟街道一碰头,说不定就马上可以实施。”

潘伟芳还认为,政协委员街道工作室在资源整合方面有很大潜力。“每个工作室的委员来自社会各界,一名委员发现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借助其他委员的资源和渠道共同解决。对各街道的工作主题也能集思广益,迸发出更多火花和点子,再分工实施。这就是创立工作室平台的意义所在。”

看看工作室的成效

提出“五类车”管理新思路 方案拟在春节后启动

●凤阳街道工作室

中大布匹市场内的“五类车”管控历来是老大难问题。“相关部门虽一直严厉打击,但目前场内的‘五类车’确有现实需求,一时间全部取缔并不现实。我们便召集街道工作室的政协委员进行调研、商讨,探求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该工作室主任李雪红说。

李雪红说,经过实地调研和长时间的讨论,政协委员们最终制订了一份完善的方案,核心办法是对中大布匹市场划定四至范围,在边界竖立明显标志,进行园区化管理。场内允许“五类车”有序通行,场外则一律禁止。场内企业的五类车需向中大布匹市场管委会报备,后者对车辆进行登记、编号、上牌,并喷上辨别色。没有报备上牌的“五类车”一律取缔,报备后的车辆若多次违反规定,也会予以取缔。“简单来说就是要设立规矩,将场内的‘五类车’纳入管控”。

此外,工作室还提出在布市边界设立货物中转站,由专门货车与场内的“五类车”对接,确保货物流通;还提议发动场内大型企业,投资运营免费接驳公交,连接地铁站和场内集散点,减少“五类车”数量。“由于方案细致、具可行性,上交后即获得了通过。委员们感到有所作为,都十分兴奋。”李雪红说,该方案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已有1.2万辆“五类车”在中大布匹市场管委员登记在册,计划2016年春节后就实施场内上牌管控制度。

●南华西街道工作室

组织慰问“边缘家庭”

政协委员变身公益“达人”

南华西街是海珠区内人口老龄化较突出的区域之一,全街道64岁以上长者占了约20%,除了有较多低保家庭之外,还有不少未及低保线但陷入贫困的“边缘家庭”。这部分群体十分需要帮助。

南华西街道政协工作室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组织政协委员对困难群体进行扶助。例如,在中秋节召集委员给困难家庭派福米,安排港澳委员走访困难户、捐赠生活用品等等。

有委员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些慰问活动虽然看似平常,但令不少政协委员深有体会。“有些委员平时接触基层机会较少,他们很惊讶地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需要帮助。很多人走访一次就主动要求再捐献物资,还要亲自送上门。”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作室主任林志坚表示,通过几次慰问活动,不少政协委员从不了解基层公益活动,到逐渐熟悉,甚至自动寻找公益介入机会。

除此之外,该街道工作室还组织政协委员与街坊共同参与趣味运动会,邀请有专长的委员出席义诊、文体活动等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几乎每月一次,令政协委员充分融入基层,了解社情。

标签:委员 政协 政协会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