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纪录片比小说和戏剧更有效, 因为源自现实,更可信


来源:新快报

2003年到2009年间的几届纪录片大会,都设立了一个主题;2011年升级更名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跃升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2012年首设“金红棉”奖。随着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广州纪录片节现已成为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也为国内纪录片人打开了一扇窗”。张鹂说,2015年是广州纪录片节12周年,组委会精心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纪录片《路遇》,“这相当于一个小结,也是一个梳理。经过12年的发展,从一个研讨会成长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的国际纪录片节,形成了节目评优、市场交易、业内交流、专业论坛、

原标题:纪录片比小说和戏剧更有效, 因为源自现实,更可信

日期:[2015-12-29] 版次:[A18] 版名:[发现广州] 字体:【大中小】

●今年纪录片节期间准备了20多场精选影片的展映,创下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搬上广州的大银幕;二是首次将纪录片引入广州大剧院。

●今年纪录片节期间准备了20多场精选影片的展映,创下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搬上广州的大银幕;二是首次将纪录片引入广州大剧院。

●《边缘世界的捕鱼人》宣传海报,由四川的一个四人小组摄制,真实记录了冲到激流中的捕鱼者。

●《边缘世界的捕鱼人》宣传海报,由四川的一个四人小组摄制,真实记录了冲到激流中的捕鱼者。

“广州纪录片节经过12年的发展,从一个研讨会成长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的国际纪录片节,形成了节目评优、市场交易、业内交流、专业论坛、培训和公众展播六大板块内容。”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 张鹂

“原谅我吧,兄弟!原谅我不会念念有词,穿墙而过。用手捧起你们温热的灰烬,与之进行长久的对话……”煤矿升降机在缓缓下降,两个煤矿工人站在里面,身体轻微晃动,一个声音读着这样的诗句从画外传来。随后,叉车工乌鸟鸟、充绒工吉克阿优、制衣工邬霞、爆破工陈年喜、煤矿工老井、富士康坠楼工人许立志,他们的面孔一一出现在镜头中,他们都是底层工人,共同的爱好是写诗。他们说虽然身体像一片羽毛在大地上飘荡,但精神却诗意地蓬勃着来自中国深处的故事。这是纪录片《我的诗篇》预告片中的场景,该片获得2015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年度最佳纪录片”及“最佳音效纪录片”两项荣誉。

成为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或许今天还有很多人对纪录片的概念感到陌生,确实,多年来纪录片在国内只是一个小众话题,尽管第一部纪录电影可追溯至1905年的《定军山》,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纪录片更像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离生活很远。2010年央视纪录片频道推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那些熟悉的家常味道、熟知的地域百姓生活,引发全国观片潮,让大众开始关注起纪录片。

其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州,早在2003年就饮头啖汤了,“广州纪录片大会的筹备工作一开始就受到相关国际组织的关注和赞许,这是有渊源的,也可以说是在总领事的一次家宴上促成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向记者介绍,创办广州纪录片大会的想法,最初源于广州市电视台大城公司总经理(原广州电视台广告部主任)何绍光。1999年,他承担了广州市电视台《大地行》纪录片节目的摄制工作,其间,他发现纪录片几乎是许多国家或地区电视台的主打节目,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少见,在广州市的电视界,纪录片也还不普及。

几番经历后,何绍光发现中国有好的纪录片,但缺乏纪录片的专业交流平台,这使他萌生了在广州市组织纪录片制作人相关活动的想法。2002年,时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陈建华与何绍光等人出席了澳大利亚驻穗总领事及其夫人的家宴,宴会上谈到了纪录片大会的事情,得到总领事夫妇的赞同,在他们热情的帮助下,各国驻穗领事馆提供了大量外国纪录片片源,为2003年第一届纪录片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2003年到2009年间的几届纪录片大会,都设立了一个主题;2011年升级更名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跃升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2012年首设“金红棉”奖。随着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广州纪录片节现已成为广州文化的一张名片,也为国内纪录片人打开了一扇窗”。张鹂说,2015年是广州纪录片节12周年,组委会精心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纪录片《路遇》,“这相当于一个小结,也是一个梳理。经过12年的发展,从一个研讨会成长为中国唯一国家级的国际纪录片节,形成了节目评优、市场交易、业内交流、专业论坛、培训和公众展播六大板块内容,广州节与国际重要纪录片电影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全球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

拍纪录片的人都是很执着的人

第一届广州纪录片研讨会的获奖作品是中国的《老镜子》,“它是一部红色的传奇,说具体点就是一个90岁的老人等待自己丈夫70年的爱情故事”。导演渠陆军满眼含泪说起了拍摄的故事,“老人去世后按照遗愿骨灰盒仍然守着那座老房子。一年后,我和另一个导演去给老人上坟,坟上长满了野草,我们走进老房子的时候天空落起了小雨,等到给老人扫完墓走出来的时候,天空就放晴了”。

“每拍一部片子就好像跟这个人过了他的一生或者是大半生,你会看到他很多的人生哲学和智慧,好像用你的一生过了好多种不同的生活,这是纪录片一个特别大的魅力。”导演范立欣如是说道。而广州纪录片节创办人之一米歇尔·诺尔则认为:“如果它能触动我的感情,也会触动到其他人。纪录片比小说和戏剧更有效,因为它们源自现实,对观众而言,这更为可信。你会被真正的现实所启发,而不只是欣赏一个可爱的故事。”

张鹂说她很喜欢跟来到广州节的导演们交流,喜欢听他们讲讲自己拍摄背后的故事,“拍纪录片的人都是很执着的人,而且也很好玩,很真实。今年有一个四川来的四人团队,有两部片子都进了中评,一个是《边缘世界的捕鱼人》,一个是《加油布达拉》,片子都特别有激情,这样的探险题材在中国很稀缺,所以我就带着好奇找他们聊天”。

张鹂说在交谈过程中才发现他们拍片子的背后也这么有意思,“他们几个人每年都会去西藏,央视拍摄《唐卡》时,找到他们带路。在重庆他们发现了很多山洞,在其中一个山洞里他们发现了宝贝——熊猫化石,已经联系了中科院的专家鉴定过了,他们说洞口很小,很好奇熊猫是怎么钻进去的。这个团队非常关注自然,他们发现了很多内陆湖,其中一个最有意思的湖是四面有瀑布注入其中,而湖面却是平的,他们找到专家询问原因,得到的结论是可能下面存在着漏斗,水一进来就卷下去了。为了拍摄,他们坐皮划艇进入,最后保险绳不够长,但是他们不想浪费机会,就解掉了保险绳,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拍下那些镜头,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水吸进去”。

标签:节目 纪录片 央视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