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传统文化复兴呈新态势 华阴老腔爆红故宫文创热销


来源:中国新闻网

题:2015文化年终策划之一:传统文化复兴呈新态势 华阴老腔爆红故宫文创热销

原标题:传统文化复兴呈新态势 华阴老腔爆红故宫文创热销

中新网北京12月25日电

题:2015文化年终策划之一:传统文化复兴呈新态势 华阴老腔爆红故宫文创热销

作者 唐云云

2015年,随着《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渐入佳境,文化类节目掀起热潮;生僻汉字吸引更多目光,更有三千生僻字正在进入中华字库;热播古装剧带动传统礼仪引发更多关注,也有了更多的现实应用;此外,华阴老腔等非遗项目大放奇彩,故宫、国博等博物馆推出的文创产品销售火热;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着家书、家谱、家族历史和家文化的复兴,传承更加有序。传统文化复兴呈现出的新态势,表现不一而足。

文化类节目掀热潮

随着《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渐入佳境,文化类节目在今年掀起热潮,成为荧屏新风景。

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普及中华传统故事相关知识;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普及传统文化,试图解开国学密码。此外,还有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等等。

其中,央视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个写“字”,一个说“词”,推动了汉字、成语的普及,也带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文化学者郦波认为,《汉字听写大会》把汉字背后的东西呈现在大众面前,呼唤出隐藏在汉字中的、能引起大众共鸣的民族DNA,找到曾经支撑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的、有价值的力量。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提供了平台和渠道,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唤醒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情节,对社会风气有较好引领作用。

10月2日晚, 2015年度《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幕。河南选手徐玮琦(中)斩获冠军,陕西曹蓉(左)、江西丁煦宁(右)并列第二。

生僻汉字吸引更多目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还继续推出“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一些久未提及的“偏怪难”字词被“捂热”,重回人们视线。再加上电视剧《芈月传》热播、观复博物馆“冷字墙”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生僻字的重新关注。一些家长选择用生僻字给孩子起名字,既独一无二,不易重名,又有好的寓意。

此外,今明两年,将有三千个生僻字进入中华字库。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担了“中华字库”中“当代人名地名用字搜集与整理”项目的研发,预计收集人口信息中3000个左右未编码生僻字。项目预计明年10月完成,可以有效解决取名生僻字在经济社会中难通用的问题。

其实,生僻字从产生到逐渐淡出实际使用领域,再到重新引发人们关注,有着特定的原因。它们背后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从方言口语中转化而来的生僻字,可以丰富书面语表达,使其更生活化、口语化。但也有人提出,如果过度推崇,把生僻字当作一种风气去提倡,则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非遗项目大放异彩

今年年底,谭维维与“华阴老腔”合作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引发不少关注,也让国家级非遗“华阴老腔”爆红。摇滚乐与传统民乐混搭出了别样的味道,老艺人们对传统文化原汁原味的坚守、传承也令人动容。而让“华阴老腔”得以展示的,是东方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国之星》。

老腔据传是明末清初,以陕西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被称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它是极少见的“家戏”,数百年来,由华阴县双泉村的张姓家族世代传唱,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以惊木、自制的月琴、梆子、大锣等作为乐器。

“华阴老腔”此前曾参演林兆华的话剧《白鹿原》,走红过一次,但《给你一点颜色》让老腔直接爆红,不仅被崔健赞为“民谣与摇滚教科书级”的表演,还“刷爆”朋友圈,并被传有望登上央视猴年春晚。

北京电视台的文化真人秀《传承者》成为今年“非遗”传承的另一个有力推手。《传承者》聚集了全国百余位文化传承人,给他们提供民间工艺项目展示的平台。节目还邀请到陈道明、侯佩岑、范明、王纪言四位导师,引发年轻人探究文化传承的兴趣。

传统礼仪有了现实应用

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芈月传》无疑是今年的“屏霸”。观众对这两部剧的关注,早已不局限于剧情、演员,而是进行了历史、礼仪、服装等等全方位的讨论。

《琅琊榜》小说模糊了历史朝代,电视剧情节大致框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社会有秦汉之风。电视剧力求遵循当时的礼仪。眼尖的观众发现,静嫔首次出场时地位不高,对地位不同的四个人居然行了四种礼仪。“一开始见太皇太后的是稽首礼--最大的一个礼;向皇后行的是顿首礼,给妃子行的是空首礼;给长公主行的是一个万福。但是长公主随后托住她,给她同样一个万福,这是还礼。”

这一套礼仪来源自“九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记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另外,剧中男女主角的一段“感情戏”就是通过礼仪的变化表现的。霓凰得知梅长苏是自己过去的恋人后,两人再次见面,不让须眉的女将军就不再像男子一样抱拳行礼,而是转回小女子姿态致以万福。

《芈月传》热播,则将战国时代的宫廷礼仪推上了热搜榜。芈月的祭祀舞、楚威王的葬礼、芈姝大婚,展示了楚、秦两国截然不同的古礼细节。

其中,芈姝与秦王大婚展现了“服饰大红”、“同牢而食”、“合卺而饮”等古礼。芈姝以雀扇掩面,是出自《温峤娶妻》的典故,一般在唐代使用。其实,红盖头的历史可追溯至后晋时期,再早是不用红盖头的,而战国时期用什么并没有明确说法。芈姝当时走进秦宫的步伐用的是“女子趋步”。古代礼仪中讲究“行步必趋”,指快步走,但典籍里只记载了男子的趋步走,是作揖向前快走,“女子趋步”是剧组在尊重历史上的再创造。

除了电视剧带火一些朝代的传统礼仪以外,学校用古礼迎接新生、成年大学生行“冠笄之礼”,就是传统礼仪的现实应用了。

今年开学季,正衣冠、朱砂启智、感谢鞠躬、击鼓鸣志、启蒙描红等出现在武汉小学的迎新仪式中,收获不少点赞。主持仪式的老师解释,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寓意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亮,发奋读书。正衣冠是忆先祖优秀品德的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步骤。

12月5日,江苏盐城师范学院26名大一新生身穿汉服,加冠笄、醲酒、聆讯、宣誓、拜父母、拜师长,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成人礼方式,宣告自己正式成年。据悉,成人礼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时男孩长到20岁要行“冠礼”,女孩长到15岁要行“笄礼”,预示着成年。

文创产品不断涌现

今年,融合传统和潮流的文创产品不断面市,让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故宫就是典型代表。故宫现拥有超过7000种文创衍生品,如故宫手机壳、朝珠耳机、“奉旨旅行”行李牌等,仅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就突破7亿元。

在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看来,故宫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受市场肯定的文创产品,既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也能创造社会效益,广泛传播了历史文化。

故宫还推出了《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服饰》三款App,均入选苹果商店公布的AppStore2015年度榜单,并被评为“本年度最具想象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融汇学术、艺术、科技,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动态重现华美夜宴;《每日故宫》用日历设计巧妙揭开故宫珍品,品味艺术瑰宝,记录生活每一天;《清代皇帝服饰》运用精美三维建模,宫廷绘画结合高清图片,介绍天子华服与皇家档案。

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来了个文创产品大爆发。岁末,国博的网店开张,推出一系列以国博馆藏珍品为“模本”的文创产品。后母戊鼎冰箱贴、说唱俑橡皮、彩陶系列纸胶带……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此外,今年不少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中,古典文化元素出现频率颇高,利用诗词、书法等传递出浓厚的中国味,立意上可以跟文创产品媲美。

江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古典的对折式,印有江南风情的牌坊图样,并配有白居易《江南好》的诗句。校方表示,这一设计是希望新生能“笃学四载,回首今夕而不悔”。

中国人民大学通知书延续去年的“新古典”风格,封面加盖“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八字方印,背面印有江山社稷图案,内页有“捷报”字样,封面中缝是中国传统建筑梁柱图案,内里文字均为毛笔书写。

陕西师范大学的通知书同样运用毛笔字书法。由8位学校书法协会退休老教师写成。校方介绍,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已有九年,成为学校传统。今年著名书法艺术家庞中华加入这一队伍,他感慨道: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感到不孤独。”

家文化传承有序

原本在中国人家庭生活中分量十足,而今又渐被遗忘的家书,今年重新触动了我们的神经。

今年11月,一位67岁老奶奶写给孙女的家书感动了不少人。家书全篇只有27个字:“多吃点,不要减肥,晚上不要出门,照顾自己,常回家,给你做你爱吃的。”老奶奶已经近60年没有碰过笔,她戴着一副老花镜,凭借几十年前的记忆,询问请教了左邻右舍,多次模仿后才写出这封信。

为什么会有这封家书?正在读大学的孙女称:“前阵子事多,心情压抑又不愿意说出来,没处发泄。后来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寄回家。我抱怨了那么多,奶奶只是简单几句话,又是她常对我唠叨的,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中最不平凡的爱。”

中秋期间,宁波大学阳明学院2907名大一新生放弃网络、电话等现代化通讯设备,选择书信这一古老却充满温情色彩的方式,为自己的父母带去了开学“第一封家书”。提起笔,许多第一次写信的“95后”大学生流下了眼泪。

学院党总支书记史宏协表示,“一封家书”承载的不仅仅是平安、思念、祝福,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河里的精髓。家书将新生刚入学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人的思念、感恩进行整理,传递给家人,这也是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的实践。

近年来,民间兴起重修家谱热。2000年,老家在江苏宝应县曹甸镇的郝宇铭提出重修家谱,得到同宗亲友的赞同。他和几位亲戚一起,跑了淮安、盐城、宝应、涟水、灌南等苏北多个市县,收集了从明初郝氏贵四始祖、金氏太君开始,至今二十八代的苏北郝氏各个分支,耗时7年,完成了苏北郝氏宗谱。之后,他致信海内外的郝氏宗亲,大家出钱出版了《苏北郝氏宗谱》。

2015年10月,郝宇铭将一套《苏北郝氏宗谱》交到淮安区图书馆馆长手中,完成了将家谱留给后人研究的心愿。

不只是家书、家谱,央视节目《客从何处来》则是对家族历史的追溯。该节目是国内首档明星真人寻根纪录片,全程记录明星寻访祖辈生活的地方,追溯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

在今年播出的第二季中,萧敬腾、钮承泽、撒贝宁、佟丽娅、谢娜、金士杰六位明星的家族历史得以揭秘。节目通过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不断接近“我们是谁”、“我们的民族是谁”的意义,撰写出真正具体的、真切的、无法被篡改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家国史、民族史。

标签:书法 国学 冠礼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