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银缕玉衣:打开曹操家族墓群的钥匙(图)


来源:中安在线

核心提示:李灿说,查阅《水经注》等资料后得知,董园一号墓就是曹操父亲曹嵩和母亲丁氏的墓穴,发现铜缕玉衣的董园二号墓就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穴,因曹腾是一名宦官,所以为单身墓。如今,这具极为珍贵的银缕玉衣,正陈列在亳州博物馆中,向中外游人讲述着玉衣背后的历史故事。

原标题:银缕玉衣:打开曹操家族墓群的钥匙(图)

核心提示:李灿说,查阅《水经注》等资料后得知,董园一号墓就是曹操父亲曹嵩和母亲丁氏的墓穴,发现铜缕玉衣的董园二号墓就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穴,因曹腾是一名宦官,所以为单身墓。如今,这具极为珍贵的银缕玉衣,正陈列在亳州博物馆中,向中外游人讲述着玉衣背后的历史故事。

  陈列在博物馆内的银缕玉衣

  陈列在博物馆内的银缕玉衣

编者按:历史文物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也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传统的文化,是现代考古工作者研读历史的最好依据。古城亳州作为历史名城,更是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出土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今它们各自陈列在不同的地方,默默讲述着上千年前的故事。从今天起,本报将带领你一一了解这些珍贵文物,让文物走出尘封的历史。

银缕玉衣,通长188厘米,肩宽59厘米,厚25厘米,1974年8月谯城区曹嵩墓出土,现藏亳州市博物馆。

玉衣为殓葬用品,外观如人形,由头套、上衣、裤筒、手套、鞋等五大部分组合,玉片有灰黄色、淡黄褐色等。共用不同形状的玉片2464块,以银丝通过各玉片上的穿孔编缕而成。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独特的葬玉器一种,绝大部分的形式和构造基本相似,通常用金、银、铜三种金属缕作,并以其金属质地的贵贱,表示死者的身份等级。

对于考古专家李灿来说,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故事,而每一次修复与回忆都是一段穿越岁月的时光旅行。由他亲自发掘并参与修复的银缕玉衣,如今正静静陈列在亳州市博物馆中,向后人诉说着它的历史。

银缕玉衣惊世出土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破四旧,大批大批的庙宇、文物都被损毁,作为文物爱好者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直到1970年国家下发了关于在破四旧中保护文物的通知,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回忆起奔波保护文物、墓葬的日子,李灿仍记忆犹新。

1974年,时任亳县博物馆馆长的李灿与几名考古爱好者一起,开始了对墓葬文物的发掘。“在当时的城东南郊董园村,也就是现在的薛家孤堆附近发现了几个墓穴,分别被定为董园一号墓和董园二号墓。”李灿介绍,在现场考察中发现一号墓保留着一个盗墓者留下的大洞穴,为探究墓穴情况,就派刚工作的年轻小伙小谢带着手电筒进入墓穴一探究竟。

没过多久,小谢兴奋的声音从盗洞中传了出来:“好大一个洞穴啊,设置特别考究。”而当小谢从盗洞中出来时,则让现场所有人一片哗然,震惊不已,因为小谢的手中正抱着银缕玉衣的一只脚。

“我当时一看亳州竟然发掘出了玉衣,立刻就惊呆了。”李灿介绍,此件残破玉衣,是继1968年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金缕玉衣”后,国内出土的第一件“银缕玉衣”。

古人认为玉衣可以防精气外泄,保护尸体长期不腐,所以皇帝国戚按身份等级用此衣。汉代葬制,皇帝死用金缕玉衣,诸侯王用银缕,士大夫用铜缕。其中,遇有皇帝特别恩崇的诸侯王或大将,也有赏赐金缕玉衣随葬的。

李灿惊叹,从董园一号墓发掘出的银缕玉衣,可以看出墓穴主人的高贵身份,一个影响亳州历史的发现也开始了探索之路。

曹操家族墓群由此发现

经上级批准,亳县博物馆决定立即对董园一号墓发掘。该墓室长13米、宽9米,分别设有前室、中室和后室。在墓室顶部画有星座图壁画,因年代久远有些已剥落。

除了已经发现的银缕玉衣,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件铜缕玉衣。“由此可以说明,这是夫妻合葬墓。”李灿说,当时大家还不知道这就是曹操家族墓,直到元宝坑一号墓和董园二号墓的发掘。

在随后进行的元宝坑一号墓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墓砖,墓砖上刻录着大量曹氏家族的人名。董园二号墓挖掘后,犹如地下宫殿的构造彻底惊呆了众人,并出土了珍贵的玉石和一件铜缕玉衣。从单独存在的铜缕玉衣,看出董园二号墓是一个单身墓。

“再结合发现银缕玉衣的董园一号墓,我意识到我们发现了庞大的曹操家族的墓群。”李灿说,查阅《水经注》等资料后得知,董园一号墓就是曹操父亲曹嵩和母亲丁氏的墓穴,发现铜缕玉衣的董园二号墓就是曹操祖父曹腾的墓穴,因曹腾是一名宦官,所以为单身墓。

经商讨,大家决定对银缕玉衣进行修复。因当时出土的中山靖王金缕玉衣是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修复,为了修复银缕玉衣,李灿特意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寻求帮助。李灿介绍,当他提出希望得到金缕玉衣修复图纸的要求后,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并将编制玉衣需要的锦缎赠送给他。

费尽周折复原成功

修复银缕玉衣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博物馆多次请名家,都因未有先例无法复原而被拒绝。这时,李灿就想到了在博物馆任美术干部兼搞文物修复工作的侯香亭。侯香亭擅长书画,更喜爱制作工艺模型。所以,复原“银缕玉衣”的任务,最后落实到侯香亭身上。

据资料记载:一套玉衣需用2500-4000余片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色彩各异的玉片。侯香亭接任务后,连天加夜翻阅资料,绘制草图,扎体形框架,把整个玉衣分成五大块、十二个细部。首先精确计算各部位玉片的数目、大小、形状和尺寸,再把原来残玉片归类备用,但还需一部分新玉片。补配玉片比较麻烦,需要经过选料、锯片、磨光、钻孔、色泽搭配等工序。

李灿介绍,因当时制作工艺和条件有限,仅仅编制玉衣需要的银缕就费了不少周折。“市面的银子不纯,拉丝时容易断裂。”李灿说,后来决定向银行购买银元,请银匠拉制成银丝。然后再将玉片以十字形、交叉形、并连形,一片片地直接连缀起来。

随即,侯香亭和多名助手开始了不日不夜的摸索。设备不足,条件不允许,众人就努力创造条件,绘图20多张,自制工具十多件。经过千针万线把各部细件连缀成形,最后将十二大部分组合起来,前后历经三个多月,终于将我国第一件出土银缕玉衣复原成功,震惊全国。

恢复后的银缕玉衣,先后在全国多个地方进行展出。如今,这具极为珍贵的银缕玉衣,正陈列在亳州博物馆中,向中外游人讲述着玉衣背后的历史故事。 (中国亳州网-亳州晚报)

标签:墓穴 考古 墓室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