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南京晓庄学院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团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学校一直很关注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和专题设计,最大力度支持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团委书记于扬表示,今年该校成立一支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连同之前的两支队伍,共同打造一支红色基因传承团队,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原标题:南京晓庄学院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团队

本报记者 李润文 通讯员 王延光 邓琦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20日 07 版)

自从加入南京晓庄学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讲解队,腼腆文静的徐书云开始变得自信又大方。两年来,她和同学一起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进行义务讲解,向更多人述说历史,缅怀先烈。

南京晓庄学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讲解队成立于2006年,10年来,已有230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讲解工作的行列中,累计志愿讲解时间2.76万余小时,累计讲解服务对象近百万人次。

2005年,学校组织学生去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当来到“晓庄十英烈”展厅,听着讲解员讲述有关晓庄的历史时,学校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的沈萍老师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我们自己的学生来讲解自己的历史呢?”

回忆起义务讲解队的创办初衷,沈萍难掩内心的激动,她的想法得到学校和烈士陵园管理局的肯定和支持。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一经发布,全校近百名同学踊跃报名。

不过,要想成为讲解队的一员却并不容易。为了保证讲解质量,每招募一批讲解员都要经过报名、初试、面试、培训考核、实地试讲等步骤,队员经过多次磨练,最终合格者才能上岗讲解。

经过层层筛选,2006年4月3日,南京晓庄学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讲解队第一支16人的志愿者队伍正式成立上岗讲解,这一讲就是10年。

讲解队成立初期,从学校去一趟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交通并不便利,常常需要早起赶公交车,再步行几百米才能抵达。一趟下来要折腾一个多小时。

一个大雪的清晨,考虑到雨雪天游客不多,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给队长刘敏慧打来电话,让同学们不要去了。谁知,刘敏慧和队员们还是准时抵达了现场。“既然当初选择了加入,就要坚持到底。天气不好还有人前来参观,为了他们,我们就更应该去了!”

虽然已经通过层层考核达到上岗的标准,但为了保证讲解时万无一失,也为了让参观者对烈士事迹有更深刻的了解,王利国在正式讲解前,搜索整理了烈士更多的故事,一个人去了8回烈士陵园,心理默默模拟了无数遍。在第一次正式讲解时,他大方流利的表现,获得了游客一致好评。

为了能对晓庄英烈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队员们主动提出成立“晓庄英烈寻访团”,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分别前往南通如皋、浙江临海、南京六合等地,寻访石俊、汤藻、马名驹、郭凤韶、姚爱兰等晓庄烈士的成长足迹。

队员们走遍当地与烈士相关的纪念馆、党史研究部门,用亲手做的礼物慰问烈士家属,搜集到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志愿讲解队,该校另一支队伍也早已名声在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已经义务讲解了21年。

“学校一直很关注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设立专项经费和专题设计,最大力度支持志愿者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团委书记于扬表示,今年该校成立一支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志愿者服务队,连同之前的两支队伍,共同打造一支红色基因传承团队,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学校的用心之举也在同学们当中产生了良性发酵,很多同学在参与志愿讲解队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历史。

在去年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12级数学精算班的朱洁文、刘佳花了大半个月时间,寻访了49处烈士纪念地,绘制了一张南京烈士纪念地地图,以此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倪翕钦与同伴一起,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了4000多公里的抗日烈士纪念地实地寻访调研,撰写的《探寻抗日英烈的足迹——南京市抗日烈士纪念地现状调查报告》,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晓庄是在行知大爱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校党委书记王国聘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学校一直坚持把学雷锋活动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推进全校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让年轻的学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个‘本分’,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和‘大爱奉献’的精神。”

标签:学生 全校 大学生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