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龚鹏程:书法与文学


来源:中原网

书家写作,常见的题材,一是经典文句,儒道佛三教典籍;二是诗文辞赋,古来流传名篇佳製;三是自作诗文、书启文札;四是教示童蒙的文字,如千字文、急就章、家训之类,像智永、张旭、怀素、高闲、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就都有千字文传世。传统书家大抵不出此范围。

原标题:龚鹏程:书法与文学

书家写作,常见的题材,一是经典文句,儒道佛三教典籍;二是诗文辞赋,古来流传名篇佳製;三是自作诗文、书启文札;四是教示童蒙的文字,如千字文、急就章、家训之类,像智永、张旭、怀素、高闲、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就都有千字文传世。传统书家大抵不出此范围。

我过去曾写过《佛道经典书帖考》,讨论书法家以佛道经典为题材的作品,收在《书艺丛谈》中。今拟再说说书家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

一、

古来流传诗文佳製,今存最早的名迹可能是王羲之《乐毅论》、《孝女曹娥碑》、《东方朔画赞》。而这些也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作品,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

《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写的是魏夏侯玄(泰初)的文章,书付其子官奴。官奴,可能是王献之。此帖遒古秀丽,智永谓乃右军楷书第一,不无见地。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馀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此本后来流入唐内府,太宗命拓予亲王大臣。褚遂良《搨本(乐毅论)记》说: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搨,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魏徵、杨师道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搨《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所以流传出来的拓本不少。然而真迹却没了,据唐韦述《叙书录》说: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搨写”,“因此遂失所在”。今存以越州石氏本搨本为好,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方朔画赞》,晋夏侯湛撰,收在《文选》中,应属当时名作。书法史上与他相关的名作则有两件,其一是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颜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颜真卿四十六岁。碑阳赞十二行,阴记十七行,行楷三十字。额亦二,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东坡颇学此碑,认为:“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谓其渊源于王羲之。

王羲之书,又名《东方曼倩祠颂》,今以台北故宫藏唐人临本、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越州石氏本最善。

曹娥碑乃汉末邯郸淳作。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绝妙好辞”四字。后来曹操与杨修读这个碑,更是有名的故事。

既然早就有《绝妙好辞》之誉,王羲之写得也从容安雅。但结体稍横,似乎比《黄庭经》、《乐毅论》更多隶意。宋高宗认为它“纤劲清丽,非晋人不能如此”。文徵明谓其“古雅纯质,不失右军笔意”。赵孟頫、虞伯生则推崇为“正书第一”。

原碑早佚,后来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新临摹,保存至今,也是书法史上的名蹟。今碑高2.1米,宽一米,行楷体。

其后王献之也常写古人名作,据说尤好写《洛神赋》,写过多本,可能与后来智永喜欢写《千字文》一样。

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柳公权的题跋,赵孟頫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以为是柳公权临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摹刻流传,后有南宋越州石氏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仅存刻本,但因辗转翻刻,已不足观。南宋时,贾似道觅得麻笺本九行,后又得四行,合为十三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明万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献之正书,唯此而已,故十分珍贵。《广川书跋》说:“子敬《洛神赋》,字法端劲,是书家所难。偏旁自见,不相映带;分有主客,趣向严整。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相比,一反遒紧之态,神化为劲直疏秀。”

唐人写传世文篇,则以欧阳询为最早,如《张翰帖》即是。录自《晋书·张翰传》,笔法险劲。但今藏故宫博物院者可能是唐人钩填本,快利不及张旭《古诗四帖》。

张以五色笺抄录庾信《步虚词》、谢灵运《王子晋赞》等,狂草纵横,正与诗中超迈凌虚之气相发。其中庾信《步虚词》曰:“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涉及道教的真文信仰,而这个信仰跟书法是直接相关的(其道理,我已反覆讲过),毋怪张旭会写它。

褚遂良《枯树赋》年代也早,但仅有刻本传世。款题贞观四年书。共三十九行,四百六十七字。书势奇正纵横,错综变化,以《听雨楼帖》本为精。此赋是庾信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其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尤动人情,乃千古名作,得褚书与之笔墨相发,足称佳构。

又,褚遂良书《倪宽赞》内容取自《汉书·卷五十八》。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5.6厘米,横576厘米。藏台湾故宫博物馆。《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孟頫说:“褚《倪宽赞》,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撄之。”胡广说:“观《倪宽赞》笔势翩翩,神爽超越,大胜家侄帖诸刻,诚可为希世之玩也。”历代推崇均甚高。

另,常见之剧迹为陆柬之写晋陆机《文赋》、明刘基跋,说:“晋陆之辞,唐陆之诗,可谓二美”,旬然!行楷而间有草字,文词与陆机原作微有异同。他另曾写《兰亭诗》,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已论过。

柳公权也写过《兰亭诗》,但真伪仍有争议。

除了这些名家之外,敦煌遗书中还可看到《文选·陆机短歌行等残卷》、《玉台新咏》卷二残卷等,同样有书艺上的价值。

宋代书家如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都以自写诗文函札为多,写前人名作的,反而以宋徽宗为著。徽宗曾写东坡《后赤壁赋》,此卷草书曾与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合装,今藏北京故宫。这种书画与诗文配合,相濬相发的情况,后来也成为一种习惯,影响深远。而徽宗以帝王之尊去写东坡之赋,亦饶深意。艺术领域中之权威,原是与帝王权势不相符合的,虽贵为帝王,亦辄为臣民之艺能而歆动心折。

而像山谷写寒山子《庞居士词》这类书写前人诗文的作品,应该也不会少,只是现在较少见罢了。山谷此作绝佳,乃末年精品,长枪大戟,体势轩昂。

后来这类作品太多了,不胜枚举,仅以北京故宫所藏来说,如元代鲜于枢抄录杜甫《魏将军歌》草书、《唐人诗十二首》行书,都是杰作。赵孟頫写陶渊明《秋兰有佳色》《洛神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也都是书法史上的名篇。

明代宋克写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行、楷、草、章草并用,可称奇作。写韩愈《进学解》则是在今草中夹杂不少章草之体势和笔法,也很精采。

北京故宫还藏有宋广写李白酒仙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云云,草书亦甚流利。

沉度隶书王维诗“鸡鸣紫陌曝光寒”云云,则是唐隶特徵。

沉藻书王禹偁《黄州竹楼记》《橘颂》均因笔致近于虞世南,被收入《石渠宝笈》中。微惜变化太少,同一字写得太一律了。

张骏写杜甫《贫交行》乃怀素式狂草。

祝允明《燕喜亭等四记》,分别写了韩愈《燕喜亭记》、柳宗元《戴氏堂记》、欧阳修《丰乐亭记》、苏轼《喜雨亭记》,都是名篇,也都写得好,是祝氏早年精品。

文徵明写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小楷清紧,有欧阳询法度而灵和过之。写欧阳修《醉翁亭记》又不同,纯用毫尖著纸,而转折更方截,都是八十二岁书,而变化如此,令人歎服。

蔡羽写解缙诗,则应是对解缙作品的临本,呈现同时代人仿写其书作之现象。

徐渭写《梁武帝作书》,与宋克写张怀瓘论笔法类似,都是对书法文献的抄录,抄录时想必也对该段文字内容有所体会。因为梁武帝的评价非常特别,贬抑王献之,说:“王子敬如河朔少年,皆充悦,举体踏拖而不可耐”,推崇王僧虔说:“王僧虔书如扬州王谢家子弟,从复不端,奕奕皆有一种风气。”徐渭书法,一般称道的是他咨肆奇诡的行草,但可能这才体现了他自己的追求。本件也写得古稚有拙气。

董其昌写范仲淹《岳阳楼记》长卷,字大如拳,亦为奇作,颇学米芾,可见渊源。倪元璐写杜牧“骨清年少眼如冰,凤羽参差五色层”云云,也是倪体代表作,学倪者可由此入。

这些稍稍数下来,已足以让人目眩神驰。可是你说怪不怪?近代书法界对此却似乎毫无感觉,视若无睹。

例如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自学丛帖》皇皇九大本,正书部分仅收《玉版十三行》,行草仅收徽宗《洛神赋》、赵孟頫《书东坡诗帖》、张瑞图书《后赤壁赋》,我们上面所举的各种名迹都被捨弃了。是这些都无足轻重吗?显然不是,只能显示今人的无知,以及书法界还没关注到这个文学作品与书法艺术间相与濬发的领域及其价值罢了!

二、

上面只是粗说历代书家书写古人诗文词赋的状况,详细的盘点,就还要回到文献上去做统计。各种丛帖中收录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王羲之、王献之的就不说了):

汝帖

李怀琳 老子帖(即绝交书之节文)

东书堂集古法帖

宋高宗 文赋

宝贤堂集古法帖

赵孟頫 苏轼烟江叠章图诗并跋

康里巎 姜白石论书

停云馆帖

李怀琳 放嵇康绝文书(汤垕、文徵明跋)

戏鸿堂法书

米 芾 九歌湘夫人

赵孟頫 过秦论并跋(鲜于枢、董其昌跋)

唐太宗 李匡义前代君臣语录屏风书(祝宽夫跋、姜尧章观款)

宋高宗 毛诗唐风序

陆柬之 兰亭五言诗

张 旭 庾开府步虚词二首、谢灵运王子晋赞

鲜于枢 李白诗帖

赵孟頫 谢惠连雪赋、陶潜秋菊五言诗四首、蜀道难诗、归田赋、嵇叔夜绝交书

鬱冈斋墨妙

苏 轼 宋玉九辩

墨池堂选帖

苏 轼 画记、陶诗二首并跋(章藻跋)

玉烟堂帖

陆柬之 五言兰亭诗

褚遂良 枯树赋

苏 轼 陶潜诗、归去来词

赵孟頫 过秦论并跋、雪赋、文赋(文徵明跋)

泼墨斋法书

褚遂良 枯树赋(王秉跋)

孙虔礼 景福殿赋

张 旭 庾开府步虚词

唐李怀琳 老子帖

渤海藏真帖

陆柬之 五言兰亭诗五首

海宁陈氏藏真帖

褚遂良 枯树赋

苏 轼 陶诗二首并跋、归去来辞

赵孟頫 雪赋

董其昌 曹丕自叙、琵琶行

清鉴堂帖

杜 甫 谒玄元皇帝庙诗

赵孟頫 过秦论并跋(鲜于枢、虞集、倪瓒、董其昌跋)

天益山颠帖

米 芾 杜甫画山水图歌(冯嵋、冯元仲跋)

快雪堂法帖

宋高宗 毛诗唐风并序十二篇

米 芾 九歌、燕然山铭、丹青引

秀餐轩帖

智 永 归田赋

翰香馆法书

米 芾 东皇太一

赵孟頫 陶潜桃花源诗

文徵明 后赤壁赋(自跋、王弘祚跋)

秋碧堂法书

苏 轼 归去来兮辞并序

赵孟頫 洛神赋并序

懋勤殿法帖

康 熙 柏梁诗序、春夜宴桃花园序

陆柬之 文赋(赵孟頫、危素跋)、五言兰亭诗

苏 轼 归去来辞、画记

米 芾 杜甫画山水图歌、送王之涣七古

赵孟頫 谢惠连雪赋、不自弃文、辋川诗二十首、秋声赋、赤壁赋、后赤壁赋

祝允明 琵琶行

文徵明 上林赋并跋

唐 寅 陶潜孟夏草木长时四首

董其昌 女史箴并跋、苏轼烟江叠章图诗并跋、酒德颂、庄子说剑篇并跋

存介堂集帖

米 芾 杜甫画山水图歌

赵孟頫 杜甫新画山水幛歌

董其昌 杜甫千秋节五律并跋、谢希逸月赋并跋

张瑞图 王维老将行

敬一堂帖

赵孟頫 过秦论并跋、杜甫观打鱼歌并跋、待漏院记、赤壁赋、杜甫客睡五律二首并跋

鲜于枢 后出师表

董其昌后赤壁赋并跋、东坡居黄州书并跋、醉翁操、燕然山铭、大字古柏行、小字古柏行、洛阳名园记、李白好鸟巢珍木五古三首、苏轼七律二首七绝四首、黄鲁直次韵子瞻题郭熙画并跋、高轩过七古、画山水图歌、峨嵋高七古、储光羲採菱词

文徵明 秋声赋

彭 年 赤壁赋并跋

古宝贤堂法书

赵孟頫 桃花源记

查 昇 东坡水龙吟词、孙器之评诗、羽猎赋并跋

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赵孟頫归去来辞并序、纨扇赋、嵇叔夜绝交书、李太白襄阳歌、苏东坡次韵潜师七古并跋(董其昌、程正揆跋)

康里巎 渔父辞、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并跋

饶 介 送孟东野序、梓人传并跋

鲜于枢 李白襄阳歌、苏轼烟江叠章图诗、唐人七绝六首

曾 棨 天马赋

祝允明 赤壁赋后赋并跋、刘基两鬼诗并跋

董其昌 儿宽传赞上下并跋

墨妙轩法帖

孙虔礼 何平叔景福殿赋

荔青轩墨本

赵孟頫 秋兴赋并序

滋蕙堂墨宝

褚遂良 儿宽赞

李 邕 诸葛孔明出师表

赵孟頫 归去来兮辞并序,韩愈送何坚序、赠张童子序、送陈密序、赵充国颂并跋

仁聚堂法帖

汪士鋐归田赋

澹虑堂墨刻

蔡襄 洛神赋

薛稷 出师颂

赵孟頫 文赋

徐用锡 李太白大鹏赋幷跋

玉虹鉴真迹帖

董其昌 秦淮海洛阳怀古词、山抹微云词幷跋、木玄虚海赋

玉虹鉴真续帖

褚遂良 枯树赋

唐人书 李长吉诗

宋高宗 毛诗荡之什十一篇

鲜于枢 宋广平梅花赋幷跋

刘基草书 饮中八仙歌

董其昌演连珠五十首幷跋、阿房宫赋幷跋、枯树赋、临杨凝式新步虚词五首幷跋、杜甫韦偃双松图歌、岑嘉州荆门行、青门歌幷跋。

谷园摹古法帖

柳公权 兰亭诗幷序(蔡襄、李处益、张照跋)

苏轼 宋玉九辨、杜甫桤林诗幷跋

玉虹楼帖零种

张照 小楷韩愈伯夷颂、猫相乳、进士策问、争臣论、郓州谿堂诗、答张籍书、重答张籍书。

孔毓圻 金人铭上下

国朝名人法帖

沉荃 临董秀白乐天池上篇幷自跋

徐用锡 归去来辞幷序

陆琰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玉虹楼法帖

苏轼 九歌云中君幷自跋

赵孟頫 过秦论

董其昌 王右丞桃源行幷跋、普庵禅师解佩令词二阕,木末芙蓉五绝,极目烟霞五律

瀛海仙班帖

张照临柳公权兰亭诗,褚遂良枯树赋幷自跋,王诜烟江迭章图歌,水轩花榭七绝四首,苏轼鱼枕冠颂,赵孟頫归去来辞,天冠山五绝九首,董其昌苏轼开元寺画壁五古,后赤壁赋,别赋幷跋,苏轼真一歌,幽风七月,东坡洋州园池七绝二十四首

玉虹楼石刻

张照书张雨长岭七古幷跋,苏轼烟江迭章图歌,过南华寺五古,妙高台五古,野水参差七绝二首,黄庭坚九陌黄尘七绝三首,米芾送王之涣诗,董其昌谢希逸月赋

孔继涑书 李伯时归去来辞

隐墨斋帖

孔继涑书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幷跋、黄庭坚题中兴颂碑阴七古,张雨答杨廉夫等诗二十首幷跋,董其昌演连珠五十首幷跋,秦淮海洛阳怀古词幷跋

经训堂法书

赵孟頫 洛神赋幷序(张雨跋)

杨维桢 张敬夫城南五绝二十首幷赘评(孙承泽跋)

文彭 苏轼泗州祷塔诗

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

太虚斋珍藏法帖

苏轼集归去来辞字五古六首(赵孟頫观款)

文徵明节书赤壁赋(客有吹箫起)

祝允明长杨赋

董其昌女史箴,节书文赋,登楼赋

清肃阁藏帖

文徵明昼锦堂记,归去来辞,后赤壁赋

文嘉前后赤壁赋

薛明益赤壁赋

彭年归去来辞幷跋

恽寿平白石翁采菱七绝

三希堂法帖抚本

吴宽王摩诘与裴迪书

寄畅园法帖

祝允明李斯上秦皇帝书,乐毅报燕惠王书

文徵明岳阳楼记

曾铣王维石壁应制五律

薛明益归去来辞

董其昌女史箴,班孟坚宝鼎歌

秦松龄解缙送刘探花诗

严绳孙庾开府马射赋

姜辰英朱子感兴诗五古七首

释正诣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等五律四十九首

王国炳苏轼两昏石砚七绝二首

华元 庾子山华林园马射赋 陆士龙登台赋

励宗万陶靖节江陵夜行等诗七首

庄有恭高青丘过南湖等七绝四首

刘墉黄山谷谢宋令惠石耳长句幷跋

契兰堂法帖

赵孟頫临褚遂良枯树赋、陶潜少无适俗韵诗

宋克前后赤壁赋

金勉鲍照芜城赋

祝允明洛神赋

绿溪山庄法帖

赵孟頫汉汲黯传(文徵明、项元汴、笪重光、钱维乔跋)

董其昌陆士衡演连珠幷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

天香楼藏帖

文徵明前后出师表

马元震岑嘉州渔父辞

梁同书樊南甲乙集序幷记

王文治楚辞九歌二首

诒晋斋法帖

鲜于枢杜甫茅屋爲秋风所破歌幷跋(鲜于去矜跋)

惕无咎斋藏贴

祝允明芙蓉池作、善哉行、公䜩诗、情诗四体书幷跋

杨锡绂东都赋,圣主得贤臣颂

小清秘阁帖

苏轼九歌

赵孟頫唐诗序幷唐人七绝十四首,李太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七古

友石斋法帖

张雨东波虎丘寺五古幷跋(翁方纲跋)

文徵明前后出师表幷跋(李威跋)

董其昌唐人塞塘七绝,节书雪赋

风满楼集帖

成亲王韩愈李花七古幷跋

汪士鋐幽风诗

陈希祖唐人五言诗六首幷跋

张锦芳金寿门怀人绝句八首

朴园藏帖

苏 轼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段(载沣跋)

袌冲斋石刻

赵孟頫 不自弃文、陋室铭、昼锦堂记并跋

董其昌 张说逍遥谷记、唐人七律二首、昇天行、李白诗、陶潜李白王昌龄三家诗、醉翁亭记并跋

永 惺 诗经、赤壁赋、米芾扬帆七律、过秦论、文徵明绢封五律望云楼集 帖

赵孟頫 武侯出师表(陈继儒题籤)、归田赋(方亨咸跋)、汉汲黯传(文徵明跋)、送李愿归盘谷序

张 雨 杜子美醉时歌

王世鋐 洛神赋并跋

何 绰 陶渊明归去来辞

王图炳 刘伯伦酒德颂

刘 墉 书杜甫过孟仓曹主簿兄弟等诗四首并跋、录黄山谷诗十五首

蔬香馆法书

赵孟頫 小楷胡笳十八拍并跋(宋濂跋)

文徵明 洛神赋

王 宠 洛神赋

董其昌 阿房宫赋并跋(董广跋)、赤壁赋

正 诣 苏轼人生烛上花诗二首

王世鋐 节书初月赋、节书昆明池石鲸赋

安素轩石刻

李 邕 出师表

苏 轼 集归去来辞字五言诗六首、陶渊明五言诗

赵孟頫 赤壁赋、后赤壁赋、洛神赋并序、陈情表

蒋 晖 书赵孟頫虞伯生张仲举倪元镇四家诗

养云山馆法帖

王庭筠 杜甫五律四首(项元汴、吴公瑾跋)

莲池书院法帖

董其昌 李白碧草已满地诗

筠清馆法帖

赵孟頫 洛神赋(成亲王补,前缺)

鲜于枢 归去来辞(吴荣光跋)

采真馆法帖

吴 据 归去来辞并序并跋

祝允明 归去来辞、閒情赋并跋

恽寿平 赵孟頫紫袍七绝

姜辰英 苏轼三年流落鼋鱼乡诗并跋、文赋(董恒跋)

湖海阁藏帖

张 弼 东坡题竹五绝并跋

文徵明 小楷滕王阁序并诗、五柳先生传

彭 年 雪赋并跋

董其昌 书王维岑参杜甫七律三首(奚冈跋)

黄道周 东方朔画像讚并跋

姜辰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温飞卿过华清宫五言排律

春草堂法帖

苏 轼 集渊明归去来辞字八首(文徵明跋)

祝允明 古诗十九首(文徵明、王养度跋)

薛明益 欧阳文忠沧浪咏

寒香馆藏真帖

鲜于必仁 陈情表

陈继儒 梁武帝评书

邓锺岳 归去来辞

永 惺 中山松醪赋并跋、洛神赋并序(梁宏谏跋)

贮香馆小楷

刘 墉 节书陆贾传

墨缘堂藏真

陈柬之 五言兰亭诗(李晔、沉颢、蔡世松跋)

任 询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魏道明跋)

文徵明 送李愿归盘谷序、赤壁赋并跋

董其昌 女史箴并跋、秋声赋

海山仙馆藏真

普 光 韩文公山石诗(耆莫跋)

鲜于枢 归去来辞(潘仕成跋)

米芾 杜工部丹青引

海山仙馆藏真续刻

米芾 欧阳永叔鹎鵊辞(郑元右跋)

黄庭坚 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

赵 佶 书张九龄荔枝赋

海山仙馆三刻

董其昌 世说四则并跋

文徵明 袁安传(节本)

赵南星 杜甫汉朝七律二首(刘墉、翁方纲跋)

周顺昌 节书嵇康与山涛绝交书

汤 焕 王维裴迪孟城坳等五绝六首

罗文瑞 唐人赠藏真七绝

柯啓晖 梁武帝评锺繇书

陈元素 桃花源记并诗

许光祚 洛神赋(节本)

文从龙 唐人七绝五首

周亮工 赤壁赋(节本)

周生桓 王昌龄秋雨七绝

宋四大家墨宝

黄庭坚 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

米 芾 杜甫丹青引

耕霞溪馆法书

文徵明黄冈竹楼记、水龙吟、乐志论、满江红词、松雪诗二首、后赤壁赋

史可法 李长吉诗二首(陈其锟跋)

听帆楼法帖

包 拯 王维偶然作五古(廖鸿荃、赵光跋)

吴 宽 杜甫秋兴四首

文徵明 桃花源记(潘正炜跋)

王 宠 会真记中秋暮离怀词一阕(张岳崧跋)

王穀祥 归去来辞节本

董其昌 归去来辞节本(潘正炜跋)、酒中八仙歌

史可法 李长吉七古

李玉鸣 洛神赋节本

黄道周 诸葛孔明诫子书并跋

红豆山斋法帖

耶律楚材 白居易长恨歌

董其昌 岳阳楼记

文徵明 杜甫秋兴八首

陶汝鼐 节录颜氏家训勉学篇并跋

王世鋐 左太冲招隐诗二首

陈希祖 苏轼眼花七律

魏 卫 李白古意诗(刘康跋)

南雪斋藏真

包 拯 书王维偶然作五古

鲜于枢 韩愈石鼓歌(陆深、曹溶跋)

康里巙 梓人传(杨振麟跋)

董其昌 女史箴并跋

赵孟頫 望江南淨土词十二首(文嘉跋)

沉 藻 橘颂

祝允明 前后出师表

文徵明 归去来辞

敬和堂藏帖

文徵明 正气歌上下

祝允明 昼锦堂记

董其昌 昼锦堂记并跋

王 铎 兰亭诗三首

永 惺 过秦论

昭潭名人法帖

李观正 节书麓山怀古赋、李长吉古风(汤亦中跋)

曹 武 卢纶梦游桃源诗

陈树蓍 庾子山屏风诗二首

罗 萱 节书纨扇赋

盼云轩鑑定真迹

赵孟頫 师说

王文治 孟襄阳五律

岳雪楼鑑真法帖

赵 构 杜甫刘少府山水障歌

苏 轼 陶潜归园山居诗

赵孟頫 望江南淨土词十二首

祝允明 陶潜饮酒诗并跋

文徵明 岳阳楼记(文彭跋)、黄冈竹楼记、乐志论、水龙吟满江红词、松雪诗二首、后赤壁赋

许光祚 离骚经并跋

史可法 李长吉诗二首

张 照 别赋(孔广陶跋)

孔继勲 唐宋律诗四十首

一经堂藏帖

虞世南 演连珠六首

褚遂良 诗唐风十二首(邓文原跋)

宝雪斋赵帖

赵孟頫 嵇叔夜绝交书、襄阳歌(赵麟跋)、勉学赋并序并跋、閒居赋

红蕉馆藏真

苏轼九歌

文天祥东坡寄参寥子八声甘州

听雨楼法帖

米芾 舞赋(江盈、文嘉、杜绾跋)

王守仁 雪赋

王 谦 各家杂文十一首

程京萼 古诗十九首、杜甫丹青引

王世鋐 洛神赋

湛 福 古诗十九首、九歌

刘 墉 送李愿归盘谷序

王文治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并跋

三、

历代刻帖,甚爲複杂,以上所录,仅爲大概,但清中叶以前主要的丛帖大抵都在了。另有一些个人专辑,例如东坡苏公帖六卷、观海堂苏帖一卷、东坡苏公帖三卷、雪浪斋苏帖四卷、晚香堂苏帖三十五卷、景苏园帖六卷,都是东坡;绍兴米帖四卷、英光堂帖一卷、月虹馆法书四卷、清芬阁米帖十八卷、贯经堂米帖六卷都是米芾,就不再甄录他们写古人诗文的作品了。因为抄出来多有重复,怕占篇幅。

各丛帖所收同名作品,内容并不一致,有真或伪、全或残、初刻或再刻、不同题跋与观款等等之不同,做书法研究,正要细细审校其异同。但我这篇文章论旨别有所在,不准备在此讨论刻拓传佈的经历、研究书迹研蚩之差异,只是整理出这样一个简目,让诸君注意到书法史上有这种庞大的文学作品书写现象。

由以上目录,大家就可看到自《诗经》《楚辞》以降,诗文辞赋之名篇多有书家写之,史文与论述也常被摘抄。

这种抄录书写,同时兼有文学性与书艺性两方面。也就是同时有两个传统、两个审美原则在起作用。

一是所抄录之文章诗赋必属佳构,在文学史上多是站得住的,甚或是非常重要的作品,文学性十分杰出。而且也流传较广,是文学传统之重要建构部件。

二是这些作品又常因前代书家写过,而令后代书家不断传写。这种传写,除了“写文学作品”这个因素外,受书法本身这个艺术传统之牵引也是重要原因,有临摹前行者书迹,或参照、争胜、另出机抒之意。所以写的范围也不帆滥,只集中在几处。例如唐诗那麽多,可是写得多的只有李杜王维等少数人少数作品,李商隐元稹刘禹锡孟郊贾岛等等都少有人写;古文那麽多,可是写得较多的也只是韩愈的那几篇,这就是书法传统牵引它的缘故。

另还有一个相关因素,就是时代。例如陶渊明之诗文,早期并无书家青睐,宋代陶渊明的地位高了,又有东坡特别喜欢他,写了他许多诗文,其后书家遂常写之。《胡笳十八拍》古亦无人写之,写之自赵孟頫始。是否有心事的寄托,可以另行讨论,但此类不同时代的书写品是另一个观察指标。

前面说的书法传统是一因素:因从前有书家写了嵇康《绝交书》、庾信《枯树赋》,后世也就继续写下去。可是不同时代也会有新的文学作品吸引书家去写。这“常”与“变”的关系,是非常有趣的,值得深究。宋时尚无人写《陋室铭》、元时尚无人写《正气歌》,而耶律楚材写《长恨歌》、史可法写李长吉……不是都很可玩味吗?

最后,当然还要说说文学作品与书法相辅相成这一点。但这其实是不証自明的,不待赘言。这些作品拿出来,每一件,都会让人深切体会到这种诗文与书艺相发的美感。

当然,书法与文学的结合并不限于此。例如那些谲彩堂皇的碑志,本身也即是文学作品,书家写自己的诗文更是极普遍的事。但书写者刻意选择了一篇古人的诗文,仔细地抄写,用笔墨去贴合文学作品作者的心志,去追蹑原作蕴涵的情思,必然是原作的文学美感打动了他,产生了美的契合,故他刻意以书艺之美相与迎会,而结果也就产生了新的美。

这是多么美的事啊,其他理论上的分析,权且打住了吧!

标签:书家 五言诗 董其昌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