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花钱较慢”是个什么问题

当强力监督不存,当预算的实际执行存在“负激励”,就必然出现夸大的预算支出额,“迫使”政府部门尽力花钱。

与一些地方财政资金紧张不同,深圳财政资金十分充裕。深圳今年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两成多,达1409亿余元。但有钱的深圳也有烦恼,居然是花钱压力大,花钱比较慢!有钱的深圳如何破解花钱慢难题?没钱花是财政的一种困境,有钱却没花出去,或者花不到位,日益成为财政的另一问题。(9月1日《南方都市报》)

上半年刚过,深圳就陷入“花钱较慢”的烦恼之中,因为上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整体偏慢,支出实现934亿余元,仅完成全年预算的26.9%。倘若照此速度进行下去,今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很难完成“预定目标”,由此不得不令人“忧心”。这般情形,很容易让人想起一直被热议的政府部门年终“突击花钱”现象。毫无疑问,两者所映射出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某些地方的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过低,为了完成预算计划,进而不得不努力花钱。

“花钱较慢”其实更应该被深度追问的是:这些必须花掉的财政预算数额,本身是否存在着“水分”和高于实际需要的部分?就制度安排而言,地方人大审议预算报告的时间在3月左右,而预算执行年度从1月1日起就开始了。当预算执行年度和预算的实际执行时间存在长达数月的落差,就很难说预算报告足够科学。倘若说,预算报告的滞后,可能造就预算的欠科学,那么就理当对其提前监督和事后纠偏。尽管媒体不断呼吁,但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仍是“粗线条”的。

另一方面,按照我国预算编制的惯例,如果上年度的预算支出总额没有完成,那么下年度就会对预算支出总额进行削减。当强力监督不存,当预算的实际执行存在“负激励”,就必然出现夸大的预算支出额,“迫使”政府部门尽力花钱。

有钱的深圳如何破解花钱慢难题?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当然不可或缺,但最关键的仍是进行预算制度的改革,以监督和同步首先来保证预算报告的科学性。  

作者

王聃

王聃

《潇湘晨报》评论员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有一种炫富叫“我很空虚”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富人的消费还有助于提升其他阶层的收入水平,涓滴效应是也。但是理直气壮不能赋予人生意义。因此,泊松的空虚来得比贾宝玉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