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金源:统派青年是星星之火 希望能燎原


来源:凤凰历史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淡江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林金源文字实录,采访:周昂,整理:唐智诚 刘涛

 

本文系凤凰网历史频道对话淡江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林金源文字实录,采访:周昂,整理:唐智诚 刘涛

台湾主张统一的人不到十分之一

凤凰历史:就您的观察来看,您觉得现在身边认为自己是中国的台湾人多不多?

林金源: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从1992年到2014年做过一个民意调查。调查显示,在这段时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从25.5%一直降到3.5%,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从46%降到32%,而主张统一的人则降到9.2%我推测,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当然会支持统一,可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就不见得支持统一。

我再讲一个具体的例子,整个台湾的社会氛围,认为作为中国人似乎是可耻的,或者是一个很荒诞的事情。我太太参观画展时,一个解说员说,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盘古开天的传说,基督徒画家把它跟基督教的教义合在一起了。但讲了一半,他改说“我们华人”传说盘古开天。他用华人,不敢用中国人,因为他不知道你到底是否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凤凰历史:您觉得台湾人对于中国的这种认同,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 

林金源:过去120年的历史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从1895到1945是第一个阶段,在日本占据的这50年中,它推动“皇民化”运动,告诉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中国是肮脏、不文明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从1945到1988年。这段时间里,台湾经历的是“反共”教育,“反共”很容易跨越一条线,就变成反华,然后就是反中国。这个阶段中只有四年,两岸同属于一个政府。可以说,过去120年当中,除了这四年时间之外,在台湾掌政的政府跟对岸都是对立的。第三个阶段是两蒋时代结束后,从李登辉、陈水扁一直到马英九。这个阶段就是“去中国化”。所以这三个阶段,皇民化、反共、再到“去中国化”,一气呵成,今天的局面就是这样来的。

凤凰历史:蒋介石到台湾以后,为什么不处理日据时期的“皇民阶层”,却清理掉了很多真正有中国意识的人?

林金源:这就是内战的恶果,蒋介石逃到台湾来的时候草木皆兵,维系政权是他的首要任务。而这些有民族意识的人支持左派、支持共产党,所以就被清理掉了。为什么不去清理“皇民化”的那些人?蒋介石自己还跟日本合作,甚至把日本的战犯、军事将领,这些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引进到台湾,组织“白团”来反攻大陆。内战对我们的伤害这么大,可惜的是台湾到今天还是没有人从这里得到历史的教训。

台湾年轻人不认同中国因教育与舆论误导

凤凰历史:那您觉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受什么影响最大?

林金源: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科书,因为大部分年轻人接触历史、政治都是从课本开始。“去中国化”的教科书从李登辉以来一直推行到今天,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教科书说台湾的早期,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都来过,所以中国人只是来台湾的很多种族之一,他用这个方法来淡化、稀释中国在台湾历史中的成分,再导演成一个强调多元、强调国际化的状况。

二是政治人物跟传播界的误导。从李登辉以来,风行草偃,身居上位的人,已经没有人说自己是中国人了,传播媒体也是这样的氛围,所以我们想要扭转过来就很难。而且台湾的教育和政府的宣导,让台湾人搞不清楚政权跟国家的差异。譬如说中华民国是一个政权,可是被误导的民众认为它是国家。所以有的“反课纲”的学生会说:“中华民国滚回中国去”。其实中华民国只是一个政权,它就在中国这个国家里,你叫它滚回去,它怎么滚回去?所以当很多荒谬的思维结合起来,就变成这个结局。

凤凰历史: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的“去中国化”,还有哪些恶果呢?

林金源:我先给各位看一张报纸上的图片。本来樱花开了赏樱花是很简单的事,可是台湾民众就穿着和服在赏樱花,还登上了台湾的主流媒体。你可能会说这是老年人在缅怀日本。

那再看另外一个报道,这个新闻跟日本、和服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个年轻妈妈跟她的小孩,就习以为常地把和服穿出来,并登在报纸上。

这就是“去中国化”的恶果:大家对日本没有防范之心,反而对中国是越来越有敌意,越来越有疏离感。

[责任编辑:刘涛]

标签:林金源 统派青年 台独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