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给农民贴“朴素善良”的道德标签

现在看待农民,必须彻底转向国家公民的视角,将其纳入到法治和文明的框架下,去赋予他们独立人格和公共精神,而不应再过多给他们贴上那种“朴素”、“善良”的道德标签了。

很多城里人一说起农村人,都爱称“农民兄弟”,喜欢给这个群体贴“善良”、“朴素”之类的标签。

多么美好的情感和意愿呀。但我要说,不要再以固化的情感思维对待农民了,不必再一厢情愿地给农民贴这些陈旧标签了。

不妨来看与农民有关的新闻。前两天,在焦桐高速泌阳县春水镇段,一辆大货车发生倾翻,20吨苹果散落在地,很快当地村民一拨一拨地赶到,然而,这些村民不是帮忙救援的,而是来哄抢苹果的。车主流着泪,苦苦哀求,警察也赶来执法制止,可是,村民无动于衷,疯狂哄抢,苹果最后只剩2吨。

对此,有网友质问,哄抢苹果的农民兄弟为何如此无情呢?中国农民形象中最朴素的那部分怎么就消失殆尽了?中国农民身上那种劣根性为什么这样根深蒂固呢?口口声声,字里行间,都在聚焦“农民身份”,都觉得这个群体也丢掉“朴素”、“善良”是多么不可思议。

必须承认,朴素善良的农民依然广泛存在。但是,复杂中国,多元社会,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朴素的,也不是所有的农民都是善良的。农民也可能是凶残的,甚至是狡诈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不应漠视。

这两年,一些乡村暴行也曾引人关注。比如,在四川达州,村妇胡某间手持木棒将儿童打晕扔下悬崖摔死;在山西临汾,一名男童曾被伯母挖去双眼。除去此类极恶事件,在乡村,很多恶霸横行乡里,流氓欺男霸女,村民愚昧野蛮,很难进入城里人的视线范围。乡村并不只是纯朴与安宁,还有太多的野蛮与残忍,这应该成为时代共识。

在城市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的语境下,人们总习惯于说乡村盖了多少楼,修了多长的路,眼睛都盯在经济指标上,却很少把目光聚焦于人性文明上。现在一朝梦醒,发现农民兄弟不那么善良了,这本身就说明,这个时代对待农村太过麻木了,对待农民太过冷漠了。

事实上,对于乡村社会,不论是来自国家层面的行政权力,还是被寄予治安管理的法治权力,抑或是承载价值伦理的文化建设,长期都呈现出介入消极乏力的状态。更何况,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文化方面本身就存在短板,今天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未必高到哪里去。在声讨农村人“抢苹果”的时候,不要忘了城里人节庆后“抢花”已成为习惯。要走向文明,在文化上就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所以,着眼于中国社会现代化,面对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解体,现在看待农民,必须彻底转向国家公民的视角,将其纳入到法治和文明的框架下,去赋予他们独立人格和公共精神,而不应再过多给他们贴上那种“朴素”、“善良”的道德标签了。

作者

单士兵

单士兵

《重庆时报》副主编、评论部主任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撞死宠物狗被罚款扣分到底冤不冤

本次事故相对于典型的逃逸在情节上有所轻微,当地交管部门为何作出了2000元的顶格处罚?对此,执法者还须给出一个更合理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