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贴近生活,是抗战创作的主体


来源:信息时报

在回顾抗战时期美术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迅速做出反应,积极投身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造就了一个内涵丰富,责任深重的时代主题。墙报、宣传画、木刻等各种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构成抗战文艺创作的特色和主体。

原标题:艺术贴近生活,是抗战创作的主体

8月14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铜墙铁壁——抗战中的民族责任》主题美术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展出包括广东美术馆馆藏、特邀名家主题创作及各市推荐的反映抗战历史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优秀作品共300件(套)。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勾勒出一幅民族自强、奋进不息的壮丽史诗。

在回顾抗战时期美术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迅速做出反应,积极投身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造就了一个内涵丰富,责任深重的时代主题。墙报、宣传画、木刻等各种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构成抗战文艺创作的特色和主体。

从展览设置来看,本次展览既展出了一批非常珍贵的史料性作品——如全国唯一珍藏、完整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晋察冀画报》战地摄影作品,广东籍著名战地记者沙飞在抗战期间拍摄的珍贵图片,还有廖冰兄的抗战漫画、胡一川的战地版画等珍贵作品;又有艺术家们历年来所创作的反映抗战题材的佳作——如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于1976年的雕塑《大刀进行曲》,杨尧油画《平型关》、邵增虎油画《在延安的日子》、王璜生中国画《碑魂》等。

本次展览还特别组织13位广东美术家创作了一批反映广东抗战历史的美术作品,集中展示在2号展厅,这批作品以巨大的尺幅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赢得了观众的赞叹。

展览将延续到9月5日。据介绍,此次展览中的10件优秀美术作品,包括著名雕塑家潘鹤的雕塑作品《大刀进行曲》在内,已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专题展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展览共占据了广东美术馆一楼及三楼的7个展厅,慕名而来的观众,可不要只看完一楼的展厅就急着离开哦。

《晋察冀画报》:镜头记录的抗战史

在广东,许多人知道,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战地摄影记者沙飞,原名司徒传,是广东开平人,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经创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版发行的呢?

全面抗战爆发至1942年以前,侵华日军十分重视在所占领区通过画刊进行殖民主义宣传和奴化教育,同时,随着民国传播出版业重地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相继沦陷,出版工厂受到摧毁性轰炸,战前繁荣的报纸美术摄影副刊、各类画报被迫中止。

为了能更好地宣传抗战工作,时任晋察冀军区宣传部摄影科科长的沙飞和一群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知识分子,大胆地向军区提出了创办画报的设想。这一想法得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支持。

当时的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筹备画报急需照相制版机镜头,聂荣臻把自己的望远镜送来改装;暗室由老乡的一个羊圈改做;没有钟表,就用瓶子塞棉倒水和漏沙的办法计算时间;没有酒精,用阜平出产的红枣酒代替;没有醋酸,用山西老陈醋代替。

一个画报印刷厂就这样建立起来。

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沙飞等人降低对刊物品质的要求,在1942年创刊号通过多种渠道发送到延安党中央、大后方重庆、边区党政军民各单位并转发国外之后,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报纸发表评论文章,称赞为“文化的鲜花”“惊人的奇迹”“了不起的创举”。

直至1948年5月的6年间,《晋察冀画报》共出版了13期。这13册《晋察冀画报》对解放区新闻摄影和画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真实形象地报道了边区军民英勇抗击日寇、建设根据地等情况,集中宣传八路军在反扫荡斗争中和在反攻阶段中攻城夺垒,消灭敌人的辉煌战绩。对鼓舞抗日军民斗志,激发群众支援抗日的热情,瓦解敌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展览中,观众将能够看到这批珍贵的史料。抗日浪潮中,许多摄影工作者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记录下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批判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也对中国军民上下一心,顽强抗战做了深入的报道。如方大曾、沙飞、吴印咸的抗战摄影作品,成为抗日战争最直观的历史见证。他们以相机为武器,用镜头记录了最鲜活、最清晰、最震撼的历史画面,成为抗战中中国影像的一种标志。

广东美术馆对这个时期的摄影作品的收藏达近千件。此次,广东美术馆将这些珍贵的战地照片略加放大制成展览版,同时将陈列部分原件,专辟展厅展出。

新兴木刻运动:

是战斗的武器,也坚持艺术追求的初衷

去年年初,广东美术馆曾展出过“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广东美术馆藏版画作品陈列展”。在那次展览中,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与广东木刻艺术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详细的梳理,人们发现,当上海等地的版画运动被迫进入低潮的时候,广州已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南方现代版画运动的中心。

展览学术主持杨小彦教授指出,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以其锐利的批判性与便于传播的复数性,不仅具有高度的现代性,同时也在抗日救亡宣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批重要的版画作品,其中许多出自于广东艺术家之手,在当时,它们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如胡一川创作木刻作品《到前线去》,向亿万人民发出了抵抗侵略的紧急召唤,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赖少其的《抗战门神》,李桦的《军民合作》,沃渣的《全国总动员》,梁永泰的《我们是钢铁的长城》等等,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气魄和决心。

在毛泽东的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深入工农兵,学习民间艺术,一系列的创作实践开创了根据地艺术创新的方向——文艺的生活化、大众化、民族化。如:胡一川的《不让敌人通过》、《胜利归来》、《牛犋变工队》、《攻城》等一批优秀的套色木刻。黄新波的《反击》,王琦的《收复》等众多版画作品都紧扣时代主题。

根据地的画家们继承和发扬了民间年画的优良传统,不但创作了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起到教育、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如沃渣的《夺回我们的牛羊》,古元《练兵》,彦涵的《军民团结》《保卫家乡》,力群的《丰衣足食》,林仰峥的《军民一家》等,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如果把“新兴木刻运动作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思想与创作存在着共性:他们不仅对新木刻的革命性有充分的自觉,同时又始终坚持着自身艺术追求的初衷。新木刻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社会尖锐矛盾及深刻变革的历史,而且也是良好的艺术素养与审美体验,包括某些技巧手法、形式语言至今仍不失版画本体意义上的价值。(下转C08版)

热爱艺术的你,热衷收藏的你,热议投资的你……对艺术有感觉?来吧,我们欢迎你,加入信息时报副刊部艺术版新开张的读者俱乐部艺缘会,如果申请成功成为我们的会员,之后将有机会参加信息时报艺术版举办的艺术论坛、鉴藏讲座、展览导引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会与艺术家、收藏家面对面交流。

有意者请将你的联系方式、年龄、职业、感兴趣的内容一并发给我们,感谢你们的关注和参与,让我们一起享受艺术人生。

联系邮箱:xxsbfkb@qq.com

标签:美术馆 沃渣 王璜生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