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鄱阳湖建大坝?周边省市不答应


来源:广州日报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鄱阳湖项目负责人蒋勇告诉记者,他们的立场至今没变,该工程不应上马。从规划设计方案来看,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具有短期内保留水量供给、缓解低水位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闸门关闭时,鄱阳湖形成封闭水体,成为静水环境,纳污能力大大下降。如果江西省的排污总量不降低,鄱阳湖在枯水季节发生类似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风险极大,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

原标题:鄱阳湖建大坝?周边省市不答应

鄱阳湖出现蓝藻。

鄱阳湖爆发蓝藻消息再度引发鄱阳湖建坝争议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近日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热点,这一次因为湖面爆发蓝藻。继今年两会期间水利部部长陈雷明确表态支持江西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后,目前,这一项目已上报到国家发改委,多数部门对项目表示同意。近日,江西省有关部门正式启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项目启动会,这也标志着这个被誉为“第二个三峡”的国内重大水利工程上马驶入“快车道”。

然而,这个进展却让鄱阳湖周边的5个省份如坐针毡。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则担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上马以后,加上三峡工程的叠加影响,在枯水期,长江中下游将变成一条“水沟”,下游“抢水”的局面将在所难免。围绕着长江水资源,一场博弈悄悄展开。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肖欢欢

由于蓝藻是水体恶化的标识,它可以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大量繁殖,最终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最近几年,我国东部的太湖、巢湖,以及云南滇池等地都曾出现过蓝藻集中爆发。鉴于此,此次鄱阳湖出现蓝藻的消息,也引起了当地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和学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了采样。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研究专家、南昌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葛刚实地调查后表示,此次出现在鄱阳湖都昌水域的绿色漂浮物可能并非蓝藻,而是水葫芦和浮萍。

尽管当地否认鄱阳湖出现蓝藻,但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教授陈家宽警告说,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以前巢湖、太湖也是通江湖泊,与长江阻隔后,氮磷、菌落增多,最终爆发了蓝藻。江西方面正在酝酿在湖口修建鄱阳湖大坝,一旦工程上马,鄱阳湖就不是一个通江湖泊了,不能换水,那时候蓝藻会大面积爆发。“今天的巢湖、太湖将是明天的鄱阳湖”。

“第二个三峡”35年没建成

这次事件的矛头再度指向江西省一直雄心勃勃力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如今距离1980年第一次提出鄱阳湖水利工程已有35年。原本江西有更大的雄心,水利枢纽包括了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项职能,但由于多次申报受挫,江西只能不断改变申报策略。35年间,先是改“建坝”为“建闸”,后又取消防洪、发电功能,以生态为主,控枯不控洪,以争取项目。

江西省鄱阳湖建设办公室主任、水利厅副厅长朱来友说,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的担心是,工程上马后,加上三峡工程的叠加影响,枯水期长江中下游水流量会不会减少?到时,江西将会控制着整个长江水道的命脉,下游省份要想用水,都必须看江西的脸色。尤其是安徽、上海两地,对该工程表示坚决反对。江西将枯水期蓄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00亿立方米降至200亿立方米,最后再低至81亿立方米的“生命底线”,江苏、上海等省市依然有些担忧。

安徽省水利厅官员钟国富在电话中难掩忧虑。“江西修建水利工程忽略了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影响。”他说,“最近5年,长江中下游的径流量下降20%以上,水资源已成为长江沿线城市争夺的重要资源。而鄱阳湖来水中,长江水占到40%。在长江中游建一个蓄水量300亿立方米的大坝,那就意味着整个长江下游的省份的航运、农业用水全部掌握在江西一个省手中,这样风险是非常大的。”

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工程师张方也表示,鄱阳湖建大坝会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长江水资源之争更加激烈。在枯水期,长江中下游将变成一条“水沟”,如果江西不放水,下游“抢水”的局面将在所难免。加上工程规划中有修水电站等项目,这对长江中下游省份使用长江水的影响是排他性的。

无奈的妥协

“设计的初衷是能达到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多重效益。比如发电,按当时设计的装机容量,平均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还能降低湖圩内3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成本。”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工程师刘明介绍说,对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效益,江西是算过账的。

朱来友介绍说,工程建成后,保障300万亩农田的灌溉,年效益在3亿元左右;提供供水的效益,一年2亿元;拓宽了航道,为航运一年提供2亿~3亿元的收益。“不过,现在江西害怕提经济效益。一提,就说我们江西建水利不是为了环保,而是为了钱,阻力就来了。” 目前,经过调整后工程用了“调枯不调洪”方案,将发电和防洪功能取消。工程的控制水位也由最初的16米~18米,降至10米(黄海高程),如此一来航运价值也大大降低。

刘明说,迫于周边省份和外界压力,江西省已作出妥协,但如此一来,工程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绕不开的生态之争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从提出申报开始,就一直遭到邻省和国际环保组织的反对。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鄱阳湖项目负责人蒋勇告诉记者,他们的立场至今没变,该工程不应上马。从规划设计方案来看,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具有短期内保留水量供给、缓解低水位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闸门关闭时,鄱阳湖形成封闭水体,成为静水环境,纳污能力大大下降。如果江西省的排污总量不降低,鄱阳湖在枯水季节发生类似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风险极大,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

即便在江西省内部,关于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如何建,也有不同观点。朱来友告诉记者,目前,水利部已经通过项目建议书审查,中国科学院明确表示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目前,环保部出具的是审慎的意见,继续开展前期工作。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卫生部等都通过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可以说是箭在弦上。为了这个项目,江西坚持了35年,没有退路。

他也坦承,这个项目牵涉面太广,应该国家来做,而不是江西省。因为目前长江的水情变化首先影响的是鄱阳湖地区,接着将是长江干流。要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要崛起,都需要建立黄金水道,保持足够的航深。如果一味对项目进行改进、妥协,无疑会使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打折扣。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钟国富、张方、刘明三人为化名)

标签:长江 干流 湖口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