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亲历者忆1971年婚礼:先拜毛主席像再拜群众最后对拜


来源:凤凰历史

00
文革中大部分年轻人既无法继续学业也没有工作机会,中央领导机构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年轻人安置下来。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 ,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1969年全国便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直到1971年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中央才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
文革中大部分年轻人既无法继续学业也没有工作机会,中央领导机构意识到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年轻人安置[详细]

“文革”时期婚礼的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背诵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先拜伟大领袖,再拜革命群众,最后才是夫妻对拜。

核心提示:“文革”时期婚礼的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背诵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先拜伟大领袖,再拜革命群众,最后才是夫妻对拜。

《中老年时报》2015年8月3日第07版版面图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5年8月3日第07版,作者:祁民,原题为:《“文革”婚礼》

说到婚礼,该从谈婚论嫁说起。那时,人们谈婚论嫁的标准首先要看出身,看成分。工人和贫下中农成分是硬杠杠,共产党员是最佳的配偶。地富反坏右或者是他们的子女,即使男子高大英俊,姑娘貌美如花,也常常是俊男娶丑妇,靓女嫁劣郎。幸运的是,我和妻子都是工人出身,妻子还是共产党员。

1971年8月1日,我和妻子趁建军节举行了“革命化”的婚礼。婚礼上,我俩都身穿绿军装,站在八仙桌前。“革命伉俪多奇志,不爱红妆爱绿装”,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时髦装束。

八仙桌上摆满“红宝书”、像章、红皮笔记本……这些都是邻居和同事们的贺礼。我爱人同事和朋友共同赠送的最最珍贵的礼物,是一本毛主席画像册。送此厚礼的人都不愿在这本画册的扉页签名, 觉得那是对伟大领袖的不敬,而是在画册的最后一页题字签名。“文革”时期婚礼的基本程序是:新郎新娘共唱《东方红》或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背诵两段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向毛主席像三鞠躬——先拜伟大领袖,再拜革命群众,最后才是夫妻对拜。

[责任编辑:刘涛]

标签:文革 婚礼 毛主席像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