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毛泽东一生为何多次讲“愚公移山”


来源:人民网

00
自从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的健康每况愈下,在就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旧坚持工作,并经常带病会见外宾。图为1975年4月18日,毛泽东会见金日成率领的朝鲜党政代表团。他说,董必武去世了,总理生病,康生、刘伯承也害病,我也生病。今年我82岁了,快不行了。靠你们了。毛泽东指着参加会见的邓小平说,我不谈政治,由他来跟你说。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还会反修正主义,红卫兵整他,现在无事了。那个时候打倒了几年,现在又起来了,我们要他。
自从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后,毛泽东的健康每况愈下,在就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依旧坚持工作,并经常带[详细]

毛泽东推崇愚公移山,不光是看重其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方面的启迪,更多地是往现实奋斗方面去引申,说到底,是提倡一种干到底的精神,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核心提示:毛泽东推崇愚公移山,不光是看重其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方面的启迪,更多地是往现实奋斗方面去引申,说到底,是提倡一种干到底的精神,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鲜明性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长出的一种珍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多少与毛泽东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湖南文化性格有关。遇事做到底,坚韧执着,是湘学士风的一个显著特点。

 

愚公移山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陈晋,原题:陈晋:重温“愚公移山”的哲学意蕴——中国共产党人为何依然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毛泽东最晚在1938年就开始不断地讲愚公移山。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毛泽东很担心单凭一时热情加入抗战队伍的人,没有持久抗战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了长期艰苦和挫折的考验。

●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反复讲愚公移山,显然是着眼于为党的历史任务永远奋斗的精神准备和作风建设。他在讲话中提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组愚公精神的核心内容,也为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注入了以奋斗为主题词的精神新元素。

●在毛泽东心目中,要搬移的山,始终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他在《愚公移山》中明确讲要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以后又加上官僚资本主义这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讲愚公移山,也是着眼于其奋斗目标。

●毛泽东阐发愚公精神,不是抽象地讲要坚定信念和信心,而是揭示“愚公们”的信念和信心,来自充分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

今年是毛泽东发表《愚公移山》70周年。愚公移山故事的流传,得益于毛泽东1945年在党的七大闭幕会上的这篇讲话。新中国成立后,又作为“老三篇”之一在社会上普及,乃至进入学生语文课本,人们的熟悉程度,可想而知。

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办到。它同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有着相似的悲壮和崇高,但现实主义和理性的味道更浓一些,在目标与奋斗、现实与未来、愚昧与智慧、一人与众人等问题上,给后人留下不乏哲学意味的启发。

毛泽东是何时读到愚公移山故事的

早在1913年读师范时,毛泽东在其《讲堂录》里,便记有《列子·汤问》中纪昌学射,视虱如车轮之事。可以推测,他这时即已读过载于同书的愚公移山故事。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在《新潮》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人生问题发端》,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随后提出:“我们想象人生,总应当遵从愚公的精神。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简截说罢,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的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当时,毛泽东正在北大图书馆做报刊借阅登记工作,他很可能读到此文。

和傅斯年不同的是,毛泽东推崇愚公移山,不光是看重其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方面的启迪,更多地是往现实奋斗方面去引申,说到底,是提倡一种干到底的精神,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反映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鲜明性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土壤里长出的一种珍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多少与毛泽东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湖南文化性格有关。遇事做到底,坚韧执着,是湘学士风的一个显著特点。湖南人常说的“霸蛮”一词,就有这个意思。青年毛泽东“独服”的曾国藩,讲求“忠义血性”,常说“打脱牙,和血吞”,以及“志之所向,金石为开”,就是执着地将理念付诸行动的刚毅。

[责任编辑:马钟鸰]

标签:毛泽东 愚公移山 抗战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