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巍
2015-07-29 第575期
【导语】
最近几天,指控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包养女人、有私生女的网帖又开始热转,内容可谓是刀刀见血。少林寺方面马上澄清,并向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公安局报案。
释永信近几年争议不断,不少人相信丑闻不是空穴来风。不过重重指控之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释永信是个“酒肉和尚”;而根据网帖传言就要释永信做亲子鉴定的做法显出了舆论胁迫一贯的厉害,没有人有义务针对传言自证清白。
释永信频繁成为传闻的主角,与他在少林寺方丈位置上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它就是文人墨客著文吟诗、皇戚贵族封禅许愿、高僧名家隐居传经、英雄豪杰“华山论剑”的一方宝地。“一苇渡江”、“慧可断臂”等经典桥段,更为少林寺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清朝后期少林寺开始衰败,一度沉寂多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这座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才伴随着一部香港电影名扬天下。1999年释永信成为少林寺第30任方丈后,人们渐渐发现他的不同: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MBA学位的僧人,他领导下的少林寺,很多做法极其新颖却又备受争议。
历史上少林寺与官府的关系一直很密切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当时,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而来,得到虔信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跋陀见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供养跋陀。又过了30余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广罗弟子,传授禅宗,成为中国禅宗开山祖师。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少林寺十三武僧应秦王李世民之邀,参加了征讨王世充的战役,活擒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逼降王世充。胜利后论功行赏,除昙宗一人受封大将军外,其余12人不愿受封,回归少林,但均获赐紫罗袈裟,朝廷另赐少林寺大量田地、银两,并赐立僧兵、酒肉等“荣宠”。自此少林寺以武功闻名于世,少林寺也因此在唐代倍享殊荣。
唐代以后,少林寺有些没落。但到了元代,少林寺达到了顶峰。公元1260年,在蒙古哈喇和林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辩论大会,辩论双方是道教代表——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和佛教代表福裕大和尚。辩论的焦点是佛道谁为贵,评判者是皇帝元世宗忽必烈。结果佛教大胜,焚毁道经四十余种,勒令众多道教徒皈依佛教,自此确立了佛教在元代的尊崇地位。
这场辩论的胜方代表福裕大和尚正是少林寺住持,此前他已经被元宪宗蒙哥任命为最高僧官“都僧省都总统”之职,总领全国佛教,佛教界尊称为“大宗师”。
明朝的小山和尚曾三次征边,皇室为他在少林寺前建立旗杆和石狮。1704年,清圣祖康熙御书“宝树芳莲”及“少林寺”匾额,赐少林寺;1735年,清世宗雍正御批重修少林寺,整顿少林寺门头;乾隆初年,由河东总督、河南巡抚王士俊主持重修少林寺。
民国之后,少林寺频繁遭受毁灭性打击
鸦片战争后,军队普遍配备火器,武术功能更多地转向了强身健体。在此情形下,“拳以寺名,寺以拳显”的少林寺逐步式微。社会上不单对武术重视程度大大减弱,而且随着“西风东渐”,西方文明进入中国,禅宗祖庭的少林寺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猛烈冲击,加之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少林寺再难恢复历史上的辉煌。
民国初年,少林寺尚有僧众二百多人,土地一千三百七十余亩,度日艰难。此时,世局动乱,土匪蜂起,少林寺购置火器成立保卫团,当家和尚恒林任团长。县府命其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为地方民团性质。他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训练僧兵,以备不测。恒林率民团与土匪大小数十战,皆获胜利。
恒林1921年去世后,弟子妙兴接任了登封县僧会司及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保卫团后被直系军阀收编为第一旅第一团,加入了吴佩孚军事集团。
北伐战争期间,直系军队樊钟秀曾将其司令部设在少林寺内。西北军石友三部与之激战,少林寺僧人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1928年3月15日,石友三部纵火焚烧少林寺。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明启指挥部队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至此,千载少林寺之精华,尽遭涂炭。
“文革”期间,早已式微的少林寺再次遭受毁灭性打击,僧人被逼还俗,佛像被毁,寺产被侵。“文革”结束时,少林寺已是十几个僧人守着残垣断壁和28亩薄田的凄惨局面。
一部电影让少林寺走向复苏
真正让中国人重新认识少林寺的是一部电影,就是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香港中原影业公司出品的《少林寺》。在当时电影票价为1角的状况下,这部电影创下了过亿元的票房收入。
少林寺红了。
“到少林寺去!”成为那个时代众多少年的英雄梦想——在改革开放初期,不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功夫”都是划分地盘、确立“江湖地位”的法宝。一些狂热分子看了《少林寺》,干脆卷起铺盖,上了嵩山。当时,报纸上也时常有新闻,几个男孩子相约一起去少林寺,在火车站被警察拦下。
直到今天,少林寺依然可以找到电影留下的印记:《少林寺》电影光盘被寺内僧人当作纪念品出售。唐太宗李世民题词碑刻旁边就是电影主题曲碑,正面是王立平的《少林,少林!》,背面是《牧羊曲》,并附有作者简介。
随着少林寺为人所熟知,它也开始改变周边地区的面貌。根据门票统计,1974至1978年少林寺游客总量仅为20万左右。1990年代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从那时起,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稳占登封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
武校带来的收益更惊人:少林寺旁的塔沟武校号称世界第一武校,仅在校学生就多达1.8万人,而类似的武校在登封至少有五六十家,学生几万人。
登封,河南郑州的一个县级市,在少林寺的影响下确立了旅游立市的战略方向,以往的经济支柱——煤炭已经让位给了新兴的旅游业。
释永信的商业营销让少林寺成为天下第一名寺
1982年,也就是《少林寺》电影上映的那一年,17岁的安徽颍上青年刘应成来到了少林寺,当时寺中只有十几个僧人,其中九位老人,守着一座破庙和28亩旱地过活。这一年,刘应成拜了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为师,法名永信。正方丈因为眼疾,需要一位助手,年轻的释永信成了他的主要侍者。
1987年,22岁的释永信成为了少林寺的住持。从1988年1月在少林寺院内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开始,少林寺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第二年少林寺组织了少林武僧团,开始了国内外的演出,截至目前,少林功夫表演团已经到访过数十个国家;1998年成立了“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并注册了国内29大类近100个商标,向一些企业特许授权使用“少林”商标。
1999年8月20日,释永信正式升任少林寺方丈,这个方丈却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长老。在他的领导下,少林寺飞速发展却也备受争议,甚至有营销类杂志将少林寺的走红称为“一所寺庙的营销奇迹”。
如今的少林寺与人们印象中的寺庙已经很不相同,对于年轻僧侣来说,少林寺更像一所学校,他们早已熟练掌握了现代通讯方式:智能手机手机、宽带互联网、有线电视、QQ、网络游戏……为了提高僧侣素质,少林寺专门开设了佛教知识、历史、英语、电脑等多种课程。
2002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了电视片《新少林方丈》。这部片子追踪拍摄少林方丈一天的生活,亲眼目睹他驾驭和率领着古老的传统迈入现代社会:看方丈如何坐奔驰车穿行于繁华都市,如何用手机遥控少林寺内的日常生活。这部片子在翻译成英文版时,“方丈”被译成了“CEO”。
在释永信的经营下,少林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门票年收入在几年前就突破2亿,其他产业还有禅露杂志社、少林影视公司、少林书画院、少林寺武僧团等,并且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开了分寺。
也正因为商业化,人们指责释永信把神圣的少林功夫变成了庸俗的舞蹈表演,甚至跑到美国拉斯韦加斯这个娱乐化色彩过于浓烈的舞台上表演,严重影响了少林武功的声誉;还有媒体质疑,佛教宣扬的是“众生平等”,可释永信带领的少林武术团自称接触和影响的都是主流社会,“众生平等”从何说起?
释永信的辩辞是:“我们出家人学佛修行,不能老待在山里、寺里,不能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该主动走进众生的日常生活。我希望同修们能明白,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