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四封信促成宋庆龄1949年北上


来源:凤凰历史

她们还带了四封信要转交给宋庆龄,这是四封很有分量的邀请信,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和陈其瑗的亲笔信。

核心提示:由此可见,邓颖超此番上海之行是中共再次邀请宋庆龄北上的重要安排,做了充分准备。陪同邓颖超的主要随行人员廖梦醒是廖承志和何香凝的女儿,曾经长期担任宋庆龄的英文秘书,是她信任的人。同时,她们还带了四封信要转交给宋庆龄,这是四封很有分量的邀请信,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和陈其瑗的亲笔信。

 

《中老年时报》2014年年11月14日第7版版面图

本文摘自:《中老年时报》2014年年11月14日第7版,作者:刘扬,原题:促成宋庆龄1949年北上的四封信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宋庆龄作为特邀代表参会。近年来出版公布的各类书信和档案资料,为世人披露了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的详细经过: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精心部署下,中共中央做了大量周到、细致的工作,宋庆龄深受感动,最终欣然接受邀请,北上参会。其中,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中的四封信,是成功拨动宋庆龄心弦,促使其北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949年6月25日,受中共中央派遣,邓颖超和廖梦醒等一行七人抵达上海。她们此行的重要任务便是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建国大计。其实早在1949年初,中共中央就曾向宋庆龄发出邀请。毛泽东和周恩来联名给宋转发电报,邀请她北上,“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当时,宋庆龄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留在上海,予以婉拒。但此后,中共中央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宋庆龄的情况和真实想法。周恩来通过时任中国民主同盟华东执行部主任的史良了解到,宋庆龄曾经和她讨论过参加新政协会议的事情。据史良判断,“邓亲往劝驾必成”。由此可见,邓颖超此番上海之行是中共再次邀请宋庆龄北上的重要安排,做了充分准备。陪同邓颖超的主要随行人员廖梦醒是廖承志和何香凝的女儿,曾经长期担任宋庆龄的英文秘书,是她信任的人。同时,她们还带了四封信要转交给宋庆龄,这是四封很有分量的邀请信,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李济深和陈其瑗的亲笔信。

毛泽东在6月19日写给宋庆龄的信中说:

“庆龄先生: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周恩来在6月21日写给宋庆龄的信中说:

“庆龄先生: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1949年初的第一次邀请,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联名给宋庆龄转发的电报。这一次则是毛、周二人各自的亲笔信,又由邓颖超亲自送达,这充分体现了中共的诚意。作为中共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这两封信都表达了同样的两层意思:一是对宋庆龄的长期牵挂;二是对宋庆龄北上的期盼。前者的牵挂带有崇敬之意,后者的牵挂则体现了亲人般的体贴,两种牵挂一刚一柔,但都发自肺腑,打动人心。而两封信中的期盼,都充满了至诚渴望之意。

李济深在6月20日写给宋庆龄的信中说:

“孙夫人赐鉴:上海解放曾上一电请命驾北上共商国是嗣奉,还示不果,即来引领东望,辄深怅惘。迩者新政协正积极筹备,近期可望召开,济深已提请先生为本会出席代表,咸表钦慰。开会之前待教之事尚多,伫盼……”陈其瑗在6月20日写给宋庆龄的信中说:

“孙夫人钧鉴:自从上海解放,同人均盼夫人北上指导一切,尤其是其瑗个人廿二年来久违左右,急欲一睹慈颜以慰渴慕之忱。兹因梦醒世姊南下之便,特修函奉候,起居并盼克日命驾北来,领导同人共策国是,临颖不胜翘企待命之至,专此敬侯,福履健康。”

李济深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在宋庆龄的支持下,于1948年1月在香港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担任主席。他也是新政协的积极支持者和响应者。作为新政协邀请名单中的首位。1948年12月26日,在中共安排下,李济深秘密离开香港北上,1949年初到达解放区,积极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陈其瑗也是与宋庆龄关系良好的爱国民主人士,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抗战期间在海外积极支持国内抗战,曾经为宋庆龄筹办的“保卫中国同盟”工作,并帮助白求恩来到中国。1947至1948年间,积极参与民革早期创建工作。受新政协感召,1948年12月,陈其瑗同千家驹、李章达、陈邵先等一起北上,到达解放区。

李、陈两位同为爱国民主人士,曾经和宋庆龄一起战斗过。他们的信乃是以同侪之立场发出的邀请,言辞恳恳,词真意切。且作为身处解放区,感受着解放区新鲜空气的新政协筹备会议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邀请亦有可以打动宋庆龄之处。1949年7月5日邓颖超电告中央:“宋庆龄已于六月三十日同意赴北平。”从6月25日到30日,短短不到一周时间,邓颖超一行便初步完成了邀请宋庆龄北上的任务,其间必是做了很多细致、周到的工作,但这四封信的作用也不可估量,表达了各界人士对宋庆龄的真诚企盼,令其盛情难却。 (据《百年潮》)

[责任编辑:马钟鸰]

标签:宋庆龄 建国 1949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