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如何在非洲建立立体合作

中法将在传统双边合作基础上共同开辟新的合作方式,以非洲地区作为第三方市场的突破口,转变以往的互动方式和理念,建立中、法、非共赢的立体合作模式。

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前夕,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中法关系:知天命,行大道,常维新》,其中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中法要刷新两国合作新的地平线,将各国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中国性价比高的产业和装备制造能力以及法国高端的先进技术三者对接起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树立“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新模式。

这预示着中法将在传统双边合作基础上共同开辟新的合作方式,以非洲地区作为第三方市场的突破口,转变以往的互动方式和理念,建立中、法、非共赢的立体合作模式。

形成观念共识——非洲是非洲人民的非洲

在国际关系史上,人们习惯于把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的独立作为非洲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分水岭”,但是实质上独立后的非洲只是摆脱被动性参与由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进程,并没有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立,尤其是法国在非洲的特殊地位,使得非洲长期存在与西方大国特别是法国之间的矛盾,这就会导致一方面法国费尽心力谋求在非洲的控制地位,而非洲会因其势单力薄难以实现经济独立,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第三方势力的介入乃是解决问题的上策。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日益深入,继续建立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是未来中国外交新的着眼点和战略机遇,所以中国成为第三方势力似乎是最佳选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法国和非洲各国同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身份上应处于平等地位,现在的非洲不是法国的非洲,未来的非洲也不会是中国的非洲,非洲则是非洲人民的非洲,这一观念共识是中法在非洲进行战略合作的基本出发点。

把握文化根基——借助法国在非的文化优势

从历史上看,法国运用多种多样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稳固在非洲的绝对影响力,这种影响力除了表现在非洲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对于法国的依赖性,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在于法语文化在非洲的根深蒂固,这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中国必须在充分了解非洲法语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与非洲进行合作,而法国则是中非合作的领路人。

法语对于法国和非洲而言是纽带,同时也是传播法国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特有渠道,这是法国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国家无可匹及的。中国在非洲无意打破法国的语言优势,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借助法国在非洲的语言和文化优势,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支持,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中国也应创新对非洲的援助方式,一方面进行精英培训,稳固政府间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加强民间交流,培养有能力的企业和民间组织扎根非洲,增加非洲人民对于中国的认可度。其中,法国可以成为中非之间的桥梁,中国也可以成为法非之间的强有力支持,使三者形成长期的互信合作关系。

推动和平发展——双方坚持的共同底线

以苏丹为例,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和西方在此问题上存在着对抗,但是西方和中国在解决苏丹问题上殊途同归。同样,关于马里问题,中国认为北马里的局势稳定与否会对整个区域的和平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关系到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利益,所以中国政府支持法国进行军事干预,这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合作,同时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和法国同为负责任的大国,促进非洲的和平发展是双方坚持的共同底线,中法在非洲建立立体的合作模式,设定共同的底线是首要目标,政治和经济合作都应在守住这一底线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中法作为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代表,双方在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多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两国要实现长远发展就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强调不同制度间的共性与共同利益,尊重对方以及第三方的战略利益和核心利益,在处理与非洲关系时,要在竞争中发现合作的领域,创造双赢和多赢的局面。

作者

董天美

董天美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其他网评

时事话题

时事话题

近期发生的新闻议题,尽在其间。

下一篇

亚投行将成为亚洲的“定海神针”

如果亚投行发展顺利,不仅会消弭亚洲国家间的分歧,而且会孕育一个以崛起的中国为核心的、更为强大的亚洲,将对世界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