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左权与妻家书关心女儿:不要冷着我俩的小宝贝


来源:中国新闻网

信中还透露出左权对爱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尤其是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两地分别的女儿,更是字里行间都凝结着慈爱之情。“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了没有?更活泼了没有?方便时请一一告我。”“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核心提示:信中还透露出左权对爱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尤其是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两地分别的女儿,更是字里行间都凝结着慈爱之情。“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了没有?更活泼了没有?方便时请一一告我。”“记得太北小家伙是很怕冷的,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左权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钱好,原题为:《左权与妻家书透露关心女儿:不要冷着我俩的小宝贝》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由费孝通、季羡林、任继愈、孙轶青、王世襄等46位文化名人发起倡议的“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也恰好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九一八”事变起,在长达14年的抗战烽火中,家书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无论是在战乱中失业、流落他乡的普通百姓,还是在沙场上奋战、浴血杀敌的抗日将士,他们给家人写下的一封封信件,都从个人的视角记录下战争中的体验和情感,还原出更为丰满、鲜活的历史图景,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意义。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的时刻,每封家书中写下的那份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也自然而又坚定地道出了军民万众一心,对抗外侮、保家卫国的理由。

通过“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的搜集、出版和展览,海内外上百封抗战时期的家书得以浮出水面,其中既展露了左权、吉鸿昌等英雄人物在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温情一面,也收录了普通民众对侵华日军的控诉和抗争的决心。“作为抗战时代的见证者、亲历者,写信人的视角,在一般史书中很难见到。”“抢救民间家书项目”负责人张丁告诉记者。

重读抗战家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民族抗争中每一个个体的经历、思想的重新发掘。本报特别刊登其中部分抗战家书及相关背景,以还原那些被尘封的人、事和情怀。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对于2岁时父亲就牺牲的左太北来说,左权一直是个“没有直接印象”的抗日英雄。她只能从为数不多的照片中获知父亲的形象,其中大部分照片里,左权都很严肃,嘴唇紧闭。“父亲迄今只留下4张带笑的照片,第一张就是抱着我的父女照,还有一张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合影照,其他两张是父亲蹲在花盆前,父亲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解释说母亲名字里有兰,‘看到花儿就想到我的兰’,所以就笑了。”左太北曾对媒体回忆说。

关于父亲的故事,母亲刘志兰多年未对左太北说过。直到1982年,已经42岁的左太北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一摞信件,都是父亲当年所写。刘志兰附信写道:“你爸爸给我的11封信饱含深厚的爱及对团聚的渴望。信中几个地方都提到我们的感情是很深的,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幸福。如果没有1942年5月的麻田之恨,日寇投降后,我们一家会很美满的……如果说留遗产的话,这11封家书就算留给你的遗产了。”除了左权给母亲和叔叔的两封信写于1937年外,其余都写于1939年与刘志兰新婚后至1942年5月壮烈殉国之间。这些家书让左太北首次走近了父亲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刘涛]

标签:左权 家书 女儿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