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慈禧废止凌迟:源于明朝的野蛮刑罚违背满人仁慈之心


来源:凤凰网历史

慈禧太后下谕,在刑法没有颁布出来之前,斩首暂定为极刑,应即刻废止凌迟枭首等残暴刑罚,以及停用烙印、鞭笞、连坐等。慈禧太后称,这些起源于明朝的野蛮刑罚是违背了满人仁慈之心的。

核心提示:慈禧太后下谕,在刑法没有颁布出来之前,斩首暂定为极刑,应即刻废止凌迟枭首等残暴刑罚,以及停用烙印、鞭笞、连坐等。慈禧太后称,这些起源于明朝的野蛮刑罚是违背了满人仁慈之心的。

本文摘自:《慈禧-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作者:(英)布兰德白克浩斯,出版:东方出版社

慈禧太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物质水平要远远先进于中国,同时,在她的臣民中,教育以及日益先进的交通对他们产生了强大的思想和政治力量。在她看来,这些力量迟早要被那些顽固的满族人所重视。这些威胁着满洲统治的危险逐渐引起太后的重视。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都能从懿旨上清楚地看出来。虽然开国先祖浴血奋战、抓住机遇得来了这些满人的特权、所受的供奉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利益,但是时至今日,早已不合时宜,早晚会卷入严峻的危险苦难之中。除非促进民族融合,抓住时机,找到良策避免危机。然而,清王朝为了保持满族血统纯正,在开朝前就定下来许多规矩,其中就有禁止满汉通婚。在南方八旗子弟却经常违背这个规矩,而在北方大家还是遵守着这个规矩,以维护阶级统治,保存门第差距。但是慈禧太后深知,与其仅靠满族一族之力,不如联合汉族,利用汉族的力量才智一起保持主权国家的地位。1902年一月慈禧太后一回到京城就将此想法付诸于实践,当时她就颁布了一道谕旨,建议满汉通婚。她说:“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着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在这份谕旨中,慈禧太后表示反对汉人裹足的传统,这一传统已被满人沿袭。太后呼吁缙绅之家联合起来,抵制这个有害身心健康的传统。除此,她不愿意“蹈前明弊政”,只挑选八旗的宫女,如果允许名门望族的汉女入宫,那么有可能发生谋逆乱政的事情。她不愿意皇族受到如此威胁。“无满太监,无汉嫔妃”,有些老祖宗的法规必须要遵守,这是对历来皇帝的一种约束。

接下来,慈禧太后又颁布了一道谕旨,痛斥皇族贵室愚昧无知,下旨令皇族宗亲送子弟去国外学习接受教育,或许能改变他们的愚钝无知。挑选15至20岁的身体强健的青年出洋留学,由政府担负一切费用。

如上举措都是针对满人。但是对于全国的教育问题,用慈禧的话说是中国困境之源。她与袁世凯、张之洞商议很久,认为八股制度对群众影响太大,如果不废除八股制度,那么就很难推进国家改革。因此,慈禧太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废除八股制度,引进西方教育。这才是切实可行的。两百多年来,备受争议的八股制度是理想的标志,令那些不切实际的官员着迷。因为只要考取八股文中一科,那么八股制度必然战胜其他教育制度。慈禧太后在谕旨中指出,早在五千多年前周文王统治时期,中国庠序就存在了,这与现代国外的大学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八股制度大约在1390年被明朝引用算得上是近代的创新。于是,在袁世凯和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904年,太后下谕废止科举考试,凡要做官必须毕业于新式学堂。最不愿让清政府见到的是,当时派遣到日本的留学生很多,在他们接受教育后形成了革命团体。鉴于这点,太后下令派遣更多的留学生赴英美留学。

这是一道跨时代的谕旨,随后慈禧太后又相继颁布了几道重要的谕旨,其中有一道是禁止十年内中国有任何鸦片交易。这份谕旨来自于强大群众舆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对中华民族正义与自强精神的高度肯定。这道谕旨与那些宣布改革朝廷机关的谕旨相比反差巨大,它影响广泛,而之前的谕旨收效甚微,由于各地方官吏阳奉阴违,致使旧日弊端偷天换日,换汤不换药。当时新设立的部门——邮传部,曾被外国人誉为真正先进的标志,然而从成立至今一直被国人视为腐败的别称,成为中国人谈论效率低下、奢靡无度的笑柄。

老佛爷处理了教育问题,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问题——废止判案时常用的刑罚。之前,一些进步大臣曾在奏章上提到过,而如今,慈禧太后认为如果让外国列强同意废止领事裁判权,那么中国应该制定并执行一套与西方国家类似的文明刑法。就此事,慈禧太后颁布了一道谕旨,与之前的谕旨相比,这道谕旨缺少这个时期应有的诚意,与要求禁烟的谕旨和呼吁教育改革的谕旨有天壤之别。这道谕旨本意与太后之前的想法、行为相互矛盾。因此,我们只能说,虽然起草一份谕旨费力不少,但是看看各地方官员野蛮的办案方法,我们就知道谕旨的作用并不大。慈禧太后下谕,在刑法没有颁布出来之前,斩首暂定为极刑,应即刻废止凌迟枭首等残暴刑罚,以及停用烙印、鞭笞、连坐等。慈禧太后称,这些起源于明朝的野蛮刑罚是违背了满人仁慈之心的。

 

[责任编辑:唐智诚]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