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国时书香门第:保姆批巴金老舍的作品“稀松平常”


来源:凤凰网历史

她们的童年生活,她们的家族教育,亲自带她们长大的各位有姓无名却充满爱心的“干干”(保姆),在书中都有温情的描述:这些“干干”们,1930年代就批评巴金、老舍的作品“稀松平常”,“比旧小说、唱本差多了”。

核心提示:她们的童年生活,她们的家族教育,亲自带她们长大的各位有姓无名却充满爱心的“干干”(保姆),在书中都有温情的描述:这些“干干”们,1930年代就批评巴金、老舍的作品“稀松平常”,“比旧小说、唱本差多了”。

本文摘自:《博览群书》2008年第08期,作者:秦燕春,原题为:《民国红颜:花样女子与文化“传奇”》

《合肥四姊妹》

金安平著,凌云岚、杨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2月版,28.00元

《合肥四姊妹》的作者是史景迁(Jonathan Spence)的夫人金安平。史景迁是著名的汉学家,以其深沉的历史关怀与熟美的历史讲述,风靡一代中国学界。

如果读者对这本书的传主――张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姊妹的前两位稍感陌生的话,对于第三位,可就没有理由不熟悉了:兆和就是那个长达四年的浪漫爱情长跑的故事女主角“三三”,现代中国最出色的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沈从文的夫人。而对于张家的“四丫头”充和,去过湘西凤凰沈从文故居的人们,一定还记得沈墓碑碑阴那几行秀丽端严的小楷:“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几个概括了沈从文一生的字,文稿和撰写都是四小姐张充和的手笔。作为如今唯一还在世的“最后一个民国才女”,远在美国的张充和(她是汉学家傅汉思的妻子)也是95岁的老人了(她出生于1914年)。但她仍像金安平写作此书时(2002年)所描绘的,每日临池写墨至少三个小时,“运笔写字的手臂和少女一样强壮”。目前正在“张门立雪”,跟张充和学习书法的苏炜先生曾经告诉我,将近百岁高龄,老人依然能够把墨池磨得霍霍生风,依然生活得十分精致、优雅、清洁。

身为民国闺秀,合肥张家的四位小姐,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悲欢。她们的童年生活,她们的家族教育,亲自带她们长大的各位有姓无名却充满爱心的“干干”(保姆),在书中都有温情的描述:这些“干干”们,1930年代就批评巴金、老舍的作品“稀松平常”,“比旧小说、唱本差多了”,甚至张家三女婿沈从文,还不入三小姐保姆的法眼呢。她瞧不上出身湘西蛮荒的军人家庭、连小学都没毕业、而且靠写“白话文”出名的作家。

四姊妹的母亲陆英,这位生育了十个儿女的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尽管早逝,她的生活细节却在女儿们的回忆中历历如画,非常动人。而父亲张武龄为晚清重臣张树声的长孙,却没有世家子弟纨绔少年的恶习,他生于富贵,婚姻美满,尽管不够轰轰烈烈,但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凡人。他把祖传的遗产拿来开办苏州女学,“他没有任何意识形态,也不属于任何政党”,他“尊重生命”,希望每一个人“在生命中有所作为”。这位视人性比抽象原则更高贵的宽容的父亲,是张家儿女真正的精神缔造者。这位温和的乡绅对于古典之学尤其古文字学造诣不浅。他在妻子死后马上送女儿们离家读书,其长子张宗和在17岁已经懂得,“能安安稳稳地做一个平凡的人,已经是很侥幸的事”。

由于金安平是出生在美国的华裔,这本书的写作首先是针对英语世界的,所以,书中某些地方因有简单的知识介绍与背景铺垫显得枝蔓,例如第10章关于昆曲部分的讲述,第11章关于关公戏文的引申。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谱系”,显然还是有点隔膜,个别史料不够精准,但书中针对苏州女学开办时包括人员、课程、费用等详细资料的收集很珍贵。

在描摹四位小姐的生平尤其情感为主的故事中,读者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民国年间的大家闺秀,合肥四姊妹在容貌、才艺、家世、教育等方面,都可谓占尽先机,但她们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似乎走得也不顺利。原因何在?她们具备了什么,又缺乏了什么?就情感层面的开掘深度而言,对照沈从文对张兆和内心世界的幽微刻画,这本书亦可圈可点。

大姐元和、二姐允和的故事在这本书描绘得已很丰满,三姐兆和也被学界关注太多,我这里想特别补充的是关于四姊妹的曾祖、淮军名将张树声,以及“四丫头”充和的诗词书法老师沈尹默的一点情况。

[责任编辑:周昂]

标签:合肥 沈从文 巴金 张兆和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