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者:抗战时中共敌后征兵也很困难但绝不会强拉壮丁


来源:北青网

1939年想当兵的都征完了,面向普通过日子的百姓征兵,困难就来了。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必须得承认,中共征兵中会用动员、宣传、物质刺激的手段,把这些用到极致,而不是像国民党那样横行拉丁。

核心提示:1939年想当兵的都征完了,面向普通过日子的百姓征兵,困难就来了。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必须得承认,中共征兵中会用动员、宣传、物质刺激的手段,把这些用到极致,而不是像国民党那样横行拉丁。

青年参军 资料图

本文摘自:北青网,作者:黄道炫,原题为:《近代史研究学者复盘八年血战解析取胜之道》,本文系节选

抗战中中共的成长,第一个也是我认为最需要提出的还是根据地的创建。根据地是共产党的老传统,在苏区的时候就建立根据地,这跟共产党的宗旨与理念是有关系的。共产党高度强调要和民众结合,在群众中产生力量,这从马克思就开始强调。要表现出人民的力量就要有地盘,这样才能结合。抗战一开始,中共就面临抉择,中共在陕北也就四五万部队,出兵的也就一两万,这一部分部队开出去怎么办?如果是放在前方,像国民党希望的作为国民党部队中的一支——所谓偏师——放进去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大家也能想象得到。这个时候,毛泽东表现出了超出一般人的定见,他在党内不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状态下坚持了这样的原则:要根据地,要打游击。

这是中共后来进入华北,进入河北,在河北有巨大发展的前提。如果去做了国民党部队的偏师,后面的一切怎么会发生?前段时间《王明年谱》出版的时候,有位记者问,为什么王明和毛泽东后来角逐的时候王明好像不堪一击?当然可以说毛泽东政治运用方法比别人高出一筹,或者一个军队的掌握者和一个书生不同,但我觉得有一点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这个时期,根据地、游击战、独立自主,在党内不是得到众多支持,后来所发挥的作用在1938年以后看得很清楚,党内干部从中看到了实际效果,这应该是毛获得巨大威信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个要讲到武装的壮大,这与根据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根据地的发展,仅仅依靠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本身也很难发展,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是一体的。当然我们也会强调它的武装有一套系统,先是民兵,然后是县一级更大的武装组织,再回到正规军,这也是共产党的一个程序。我倒觉得这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看国民党的征兵程序也是一样的。它也是国民兵、集训兵,再是野战军。这个程序大家都知道,关键是怎么做得到,怎么做得好。看蒋介石给下面发的电报,怎么去组织、怎么去宣传,他一条一条列得清清楚楚。你要真照他这个做,和共产党的组织是一样的,没有太大区别。所以,关键是怎么做。国民党到最后,就是大批拉壮丁。

我最近看萧军的日记,他说到柳青,这让我很意外。我一直以为柳青是个政治正确的作家,他1949年以后一段时间是很被重视的。他到延安找萧军谈一些问题,谈得很深入。柳青说,征兵很困难,所谓母亲送儿子当兵,是非常特殊的案例。

我看四几年太行山区历次征兵的总结资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1941年至1944年,一路看下来,1941年就说1940年征兵很困难,经过1941年的宣传、动员,今年做得好。总是说去年做得不好,今年做得好。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情:其实,可能哪一年都不如材料里说的那么顺利。顺利的是1937年、1938年,那个时候北方农民中有一批游民,这批游民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愿意去当兵。我看冯雪峰给毛泽东的电报,他说他在河南,不但有人来,还有人带枪来,来一个人带一支枪。这在世界上都很少,我们不能错过机会。同时不能否认那个时候还是有带着民族情绪的人。无论国统区还是共产党控制区,这样的人都是相当有限的。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抗日 敌后 壮丁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