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东安方氏,儒医传家


来源:钱江晚报

2014年10月,新登镇的方家人做了件大事情——重修《东安方氏宗谱》,当时富阳本地近600名方姓人,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方姓人,参加了圆谱仪式。彼时,蒋经国的儿媳蒋方智怡也来祭祖省亲,参加了仪式。

原标题:东安方氏,儒医传家

在杭州玉古路青芝坞,这个如今的美食聚集地,居然可以算是浙江方氏的起源地,这着实令人意外。不过这的确是有据可考的,那是在南宋末,方天锡把方氏迁到青芝坞。之后,他的第七代方镛又把方氏的大宗逐渐迁至富阳新登(旧时属东安郡),所以这儿的方氏被称为东安方氏,一致把方天锡当作这一支的始祖,称为“天锡公”。

2014年10月,新登镇的方家人做了件大事情——重修《东安方氏宗谱》,当时富阳本地近600名方姓人,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方姓人,参加了圆谱仪式。彼时,蒋经国的儿媳蒋方智怡也来祭祖省亲,参加了仪式。

一位方女士的寻根

牵出800多位方家人

从杭州市区驱大约两个钟头,就能抵达富阳新登镇。也不知怎么一拐,车子忽然驶入了一条狭长小路,两边也变成了乡间常见的平房民居。

再往前驶一段,眼前突然开阔,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竹林。这雷竹是上旺村的特产,杭州人吃的春笋就是出在这里。

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孺,过着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就连门口的狗都有些懒洋洋的,不愿吠叫。吹进竹林的风并不凛冽,竹叶颤动,沙沙作响。

车子在上旺村的一幢民居前停了下来。独门独栋的院落,打开大门望出去便是山与竹林。这番乡野风光是城市里生活的人羡慕不来的。从屋里迎出来的中年男人叫方生华,不一会儿,他的堂兄弟方健康也来了。

这两兄弟正是《东安方氏宗谱》圆谱仪式的推动者。

说到方姓,唐代著名才子方干可谓声名显赫,世人称“玄英先生”,可在《东安方氏宗谱》的序中,虽提及方干,但后文却写道:“我东安方氏先祖是否方干,因年代久远无确证。但以宋末从建德迁杭的天锡公为始祖……”这让方健康很得意,“我们方姓就是这么实在”。

方生华说,这次的圆谱,源头是2013年中秋,一位杭州方女士的寻根,“她在杭州的一家医院工作。她说她祖父叫方桐生,经常说自己是新登人。所以她来这里寻根。当时她找到了富阳当地的乡土文史研究者张宝昌,通过张宝昌,找到了我们。”而在新登方家人保存的1916版的家谱中,就有方桐生的名字,他还是那一次修谱的组织人。

那次寻根之后,方女士带来了好几波亲族。于是,大家就商议,将这族谱重新修起来,方家第24代方生华和方健康自告奋勇成为执行者。“新修的族谱每套1200元,一共只印43套,除了送给海外亲族5套之外,剩下的,都是方家人自己掏钱买回家的。”

祠堂和墓地都没有了

只余一口井,冬暖夏凉

2014年10月4日的这场圆谱仪式,颇为热闹。在文化礼堂里,800多位方家人一道听戏、吃饭、拜祖宗,“我们还带着外地的方家人去看了方家祖宗留下的东西。”方健康说。

“方坟十八座,金头在何处”,这是在新登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说的就是方氏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和兴旺。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抗倭名将方廉,传说他曾得到皇上御赐的“金头”。

方家曾在新登地区多处修造墓地,其中以方廉墓规格最高。据记载,墓地占地约5亩,墓道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坟墓明道长约50米,全由一丈多宽的青石板砌成。进口处两边,各立着一根高大的“龙凤华标”。华标后面依次排列着石羊、石虎、石马、石翁仲(石人、石兽的统称)各一对。

“现在墓地没有了,只留下一些石虎、石马。”在一处被枯竹掩盖的石坎里,顺着方生华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个石虎的头。

而在新登中学,原先置于墓道旁的石虎现在变成了守着新登中学后山的“山神”,山上有温驯的石马,也有被赑屃(音bì xì,传说中像龟的动物)驮着的石碑,不远处的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运动。而这些被雕刻得栩栩如生的石头,似默默地守望着这些孩子。

对方家来说,唯一遗憾的是东安方家的祠堂没有留下来。在新登镇共和北路上,是一些工厂宿舍和学校的所在地,在一处宿舍前,有一个奇怪的台阶,根据方家兄弟所说,这就是当年祠堂留下的。而被附近居民拿来垫东西的原型石块,是祠堂的柱础(建筑构件的一种,承受房屋压力的垫基石)。用来搭洗衣台的方形石板上面有些已经模糊到无法辨识的刻字,大约也曾是祠堂的一部分。

唯一还在的就是一口井了。低头往井里看,厚厚的青苔和蕨类植物已经布满了井口。附近居民依然在用这口井里的井水,“水很干净,我们打来用,但不喝。井水冬天是温热的,夏天是凉的。”

标签:南宋 文化 宗谱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