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激光泰斗:卷入特务案仍在囚室研究核爆炸


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伊君,1930年出生于北京,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作者熊杏林、赵可系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彭澍系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高能激光技术研究所协理员,李希娟系国防科技大学校刊编辑部编审)

赵伊君(资料图)

赵伊君,1930年出生于北京,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核爆炸光辐射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参加中国第一、二次核试验,获得有价值的测量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技术研究,被任命为我国激光某任务专家组组长,带领来自全国5大部门、10个研究所、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过30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我国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推进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熊杏林赵可彭澍李希娟

历经多年的耕耘奋斗,赵伊君开创的激光事业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我国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如今,年逾八旬的赵伊君不知老之将至,仍不懈地忙碌着、思索着,宛如一匹永远不知疲倦的老马,在国防科技的广阔天地奋蹄驰骋,永远向前。

赵伊君说,一个国防科技工作者,就像一名奥林匹克运动员,他的使命只有一个:瞄准前沿,拼搏,再拼搏,冲刺,再冲刺,超越,再超越;他的心境只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享受寂寞,把寂寞当作人生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赵伊君1930年11月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赵广增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抗战爆发前夕留学美国,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被聘为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3岁时,赵伊君和弟弟赵伊笋在母亲的拉扯下,随着苦难的迁徙人流,历经艰辛和危险来到重庆。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泥糊的竹笆棚屋里。房子太窄,赵伊君和弟弟只能睡地铺。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兄弟俩都染上了疾病,弟弟患热病夭折,赵伊君得了神经性胃痉挛,进食困难,休学半年。

赵伊君从小就有到书店看书的习惯,在北平读小学时就喜欢读《科学画报》等杂志。休学期间,赵伊君在家待不住,就经常跑到沙坪坝一家小书店蹭书看。一天,书店的一部新书引起了赵伊君的注意。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的中文译本。赵伊君浏览了几页后,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传奇故事,一直讲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多想买下这本书仔细读,但家里经济困难,于是,他就天天来书店看上几页,边看边琢磨。

赵伊君越看越上瘾,书看完后,他反而觉得不解渴了。“牛顿天体力学是什么?”“牛顿与伽利略的争论又是怎么回事?”无数个问题在小脑袋里蹦了出来。

一次,他在饭桌上随便问起父亲一个问题,赵广增根本没有时间给他讲解,就说:“我从图书馆给你借本书看吧,你想知道的可能那里会有。”几天后,父亲从中央大学图书馆给他借来了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从这本书里,赵伊君又知道了微积分,接触到了希腊字母标识的星座,对这些新知识又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他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赵伊君每向父亲提出一个问题,赵广增就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图书让他自己看。就这样,赵伊君的书一本本地读,赵广增的书一本本地借,通过中央大学图书馆,通过“万有文库”丛书,赵伊君阅读了大量物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了牛顿、笛卡儿、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大师的人生传奇,并深深地迷恋上了物理学。

转眼间,自由、快乐的休学时光结束了。1944年9月,赵伊君进入了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沙校。因为要弄明白物理学书里夹杂着的大量英文术语,赵伊君入学后学习英语的兴趣很高,成绩提升也非常明显,还曾在学校组织的英语比赛中拿过大奖。

因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本书还没有完全弄通,赵伊君就把国文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与解读微积分结合起来。其他同学练习写大字,每天临摹的都是《九成宫》《玄秘塔碑》等字帖,唯独赵伊君上交的书法作业都是老师看不懂的内容。有一天,国文老师问他:“你每天抄写的是什么呀?”赵伊君回答道:“我正在研究微分是什么,积分是什么,所以,就把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抄写了一遍。”国文老师听后的惊讶可想而知,一个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宣布自己正在研读大学微积分的课程,这恐怕可称得上是沙校建立以来的一大奇闻。一时间,赵伊君在沙校以“怪”出名了。

学习牛顿天体力学,又让赵伊君迷上了浩瀚的星空。每逢天气晴朗的夜晚,他做完作业,就会跑到屋外观察星星,学着物理学家那样进行天体观测。没有天文望远镜,他就自己动手在后山砍几根竹节,绑个三脚架,做一个竹制的望远镜模型。尽管这个望远镜既不能放大,也不能拉宽,朝天上望什么也看不到,但赵伊君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责任编辑:詹嘉宝]

标签:赵伊君 射击指挥仪 反应动力学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军事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