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宗仁评淞沪会战:蒋先生以匹夫之勇打大战


来源:凤凰网历史

由于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敢说,蒋先生固不知彼,连自己也茫然不知,竭泽而渔,自丧元气。

核心提示:由于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敢说,蒋先生固不知彼,连自己也茫然不知,竭泽而渔,自丧元气。

本文摘自:《蒋介石与孙立人》,作者:程舒伟,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这一次战斗是胜利了,但孙立人看到为胜利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日军拥有海陆空强大的火力,而中国军队仅以血肉之躯去打击敌人,每小时均有上千中国官兵伤亡。孙立人觉得淞沪之战是战略错误的无谓牺牲,结果把整个精锐部队都失掉了,将帅无谋,累死千军。孙立人在想:“我们打败了,这一切都是我们打败了。”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李宗仁在检讨京沪会战的得失时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最高统帅犯了战略上的严重错误。我们极不应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的一掷。蒋先生作此次决定的动机,第一可能是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以争一日的短长;第二可能是他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在蒋先生想来,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欧美人士在此投下大量资金,如在上海和敌人用全力火并一番,不特可以转变西人一向轻华之心,且可能引起欧美国家居间调停,甚或武装干涉。谁知此点完全错误。第三便是由于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敢说,蒋先生固不知彼,连自己也茫然不知,竭泽而渔,自丧元气。”

蒋介石也震惊于前方的巨大牺牲,但他觉得做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蒋介石在31日日记中记道:“此次抗战,实被迫而应战,与其坐而待亡、忍辱受侮,不如保全国格、死中求生,与敌作一决战。如我再不抗战,则国民精神亦必日趋于消沉,民族生机毁灭无余矣。”此次上海抗战,蒋介石有幸而战胜之想,他要的是胜,他不在乎付出多大牺牲。10月12日,李宗仁向蒋介石建议退守苏嘉国防线时,蒋介石就作豪语曰:“要把敌人赶下黄浦江去。”

此时,主管作战的军事委员会第一部及前线的高级指挥官陈诚、张发奎、刘斐等人,鉴于日军攻占了浏河、刘行、江湾、真如等地,我后方已无可以抽调的增援部队,建议迅速将上海战场的主力部队,有计划地逐步撤到常熟、苏州、嘉兴之线,及江阴、无锡、嘉善之线,进行整补(这两线是1935、1936年以四个师兵力构筑的两条国防线),实行持久作战。蒋介石经过反复考虑后,批准了此议案。10月底,这一方案开始实施。

然而未过多久,蒋介石又变卦了。11月1日晚10时左右,蒋介石乘专车来到南翔附近一个小学校里,随同的有白崇禧、顾祝同等人,随即召集师以上将领会议,约半个小时听取几个高级指挥官的战况报告。接着,蒋介石讲话,主要内容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他概括了“八一三”以来,敌我双方作战经过和国际间的一般反映,并对前线官兵的英勇战斗进行表扬和鼓励;后一部分是他此行的目的,他说:“九国公约会议,将于11月3日在比利时首都召开,这次会议对国家命运关系甚大,我要求你们作更大的努力,在上海战场再支持一个时期,至少十天到两个星期,以便在国际上获得有力的同情和支援。”同时他又说:“上海是政府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地,如果过早地放弃,也会使政府的财政和物质受到很大影响。”蒋介石说这些话,语气很坚定,说完他就走了。在场的高级指挥官心里虽有异议,但也只好服从,他们普遍觉得坚持十天恐怕很难,只有听天由命了。

11月3日拂晓,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乘晨雾之际,先将左翼第一支队阵地突破。第五团当面之敌,也正利用橡皮舟连接的浮桥向南岸强渡,该团奋勇抗击,团长丘之纪上校饮弹身亡,官兵亦伤亡过半。

[责任编辑:安梁]

标签:日军 蒋介石 李宗仁

人参与 评论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