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59年毛泽东谈屈原:因“下放劳动”才能写出《离骚》


来源:新华网

毛泽东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

语评屈原、贾谊

毛泽东在与人交谈的言语中,在会议上的即席讲话中,在书信中,都会不经意地想起屈原、贾谊,评说起他们来。

早在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同罗章龙谈起屈原,讨论起《离骚》,主张对《离骚》赋予新评价。后来,毛泽东一直认为屈原是继《诗经》之后“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

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一书中,回忆了毛泽东与他谈中国古典文学《诗经》和《楚辞》,谈屈原的情景。毛泽东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他还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1954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会见访华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时说:“屈原是中国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一千五百年前写了许多爱国的诗,政府对他不满,把他放逐了。最后屈原没有出路就投河而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就把他死的一天作为节日,这一天就是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在这一天,人民吃粽子。粽子是把糯米用一种叶子包起来制成食品。人民把这种食品投到河里喂鱼,使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评价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

司马迁曾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毛泽东完全同意司马迁的观点。1959年1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

毛泽东评价贾谊是历史上第一位出色的政论家。1958年4月27日,毛泽东在给他的秘书田家英的信中写道:“如有时间,可一阅班固的《贾谊传》。”“《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贾谊于南放归来著此,除论太子一节近于迂腐以外,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有一种颇好的气氛,值得一看。”

5月8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上谈到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物时,又评说了贾谊。

文接屈原、贾谊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古典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大源头。毛泽东终生酷爱屈原、贾谊等人的《楚辞》,尤其酷爱屈原的《离骚》。

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在《讲堂录》中用工整的小楷抄录了《离骚》、《九歌》全文。在《离骚》正文的上方,还写有他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更是经常读《离骚》、读《楚辞》。1957年12月,毛泽东要身边工作人员把各种版本的《楚辞》,以及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著作尽量收集给他,大约有50余种。1958年1月13日,毛泽东在给江青的便条中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悟,心中喜悦。”1959年、1961年他两次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泽东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

毛泽东不仅爱读《楚辞》,精通它,而且善于应用它。1954年10月26日,来华访问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离开北京前夕,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这两句诗出自《楚辞》中屈原的《九歌·少司命》。这是毛泽东对《楚辞》运用之妙的一个例子。

晚年毛泽东仍在孜孜不倦地研读《楚辞》,运用《楚辞》。1972年9月27日晚,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和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将一部装帧精美的《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那是南宋朱熹收录的《楚辞》和对《楚辞》注释的一本书。

[责任编辑:蔡信]

标签:毛泽东 屈原 贾谊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