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国军将军被俘后写信劝降妹夫 妹夫回信骂其向中共投降


来源:凤凰网历史

然而,看完邱行湘的信,黄剑夫的脸色变了,他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随后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骂邱行湘变节投降,第二句叫胡本连赶快走人。

核心提示:然而,看完邱行湘的信,黄剑夫的脸色变了,他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随后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骂邱行湘变节投降,第二句叫胡本连赶快走人。

 

本文节选自:《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国民党将领大陆新生始末》,作者:黄济人,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邱行湘收到了黄剑夫的回信。对于自己的妹夫,他一直怀揣着真挚的感情。记得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妹夫所属的国民党十六军正在北平担任守备,而妹夫担任师长的二十二师扼守着东直门至德胜门的前沿阵地。那时邱行湘洛阳被俘后,尚被关押在河北井陉,一天华北政府保卫部负责人告诉他,得知黄剑夫是他的妹夫,希望他利用这个关系,写信策反,劝其放下武器。邱行湘了解黄剑夫,这位黄埔同学为人忠厚,为官忠诚,是个“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物。所以明知是道难题,邱行湘还是硬着头皮把功课做了。“剑夫兄,昔者,吾人群集黄埔,志在反帝救国。今者,国民党背信弃义,逆道而行,已为人民唾弃。兄之爱弟,情逾手足,常于苦闷中议论其中得失,今辽沈、徐淮两役,全军覆没,华北部队,孤悬平津,进退失据。上年洛阳战役,竟无以为救,何况眼下之平津乎?闻兄近戍燕京,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务乞吾兄审时度势,广开我兄据守之西北四门,以迎义师。良机不在,幸勿犹豫。把晤在迩,惟祈摄重……”

这封信由华北政府保卫部负责人交给胡本连,让他把信缝在棉衣里。胡本连是青年军整编二○六师人事科长,因为邱行湘的关系,他认识黄剑夫。但黄剑夫不知道他已经参加了解放军,所以,当胡本连出现在北平帅府胡同黄剑夫家里时,他受到了如同以往的欢迎。然而,看完邱行湘的信,黄剑夫的脸色变了,他气得牙齿咬得咯咯响,随后只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骂邱行湘变节投降,第二句叫胡本连赶快走人。诚然这两句话还不能完全代表黄剑夫那时的情绪,直到十多年后,我们才从他的一篇题为《固守北平与和平解放》的文章里,知道了他当时的处境:

解放军攻克天津,北平守军更受震动,感到日暮途穷,陷于绝境。有办法的人都想逃出危城,胡适在北平刚被围时,就由蒋介石派来飞机接走了。以后东单机场修好,重要人物和他们的眷属都陆续逃离。守城的十六军副军长冯龙,九十四师师长周士瀛都秘密搭飞机走了。

那么,二十二师师长黄剑夫为什么不走呢?据黄剑夫回忆:

我总觉得把官兵丢了自己个人逃走,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正当我忧心忡忡的时候,第四兵团司令李文来电话要我到他家里去。我去后,他说你们十六军军长袁朴能力小脾气大,众将领多有不服,我准备调他去兵团司令部任副职。十六军军长一职,其他人都不恰当,只有你在十六军深孚众望,所以我考虑再三,由你接任袁朴的职务最好。我听了大吃一惊!暗想根据傅作义的指令,各部队即将开出城外,准备和平谈判,这时忽然要我当军长,绝不是好事。我当即表示拒绝,李文劝说一阵并要求我再加考虑。回到师部,与参谋处高主任商议此事,高说我劝师长算了,何必再去跳火坑?听说他们全部要走,留你在这里顶着。说话间,傅作义派人把新任我为十六军军长的命令送来了,我把它扔在地上。袁朴也打电话劝说,遭到我严词拒绝。

黄剑夫以一种忏悔的心情最后写道:

我当时所以拒绝率领十六军到解放军方面来,一方面认为李文、袁朴在紧要关头把我扔掉,不满意他们对我的这种陷害;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反动教育的毒害,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徐悲鸿先生这时画了一匹马送我,上面写着“此去天涯将马托,伤心胜利也徒然”的诗句来启发我,也没有将我的顽固思想感悟过来。

黄剑夫最终的选择仍是离开北平。很快,在兵团总部的安排下,他从东单机场登机,直飞南京。飞机上,他看见第九兵团司令石觉,以及十三军的所有军师长们。让他怦然心跳的是,十三军还有几十名携带轻机枪的士兵也在飞机上,就是说,蒋介石有可能卷土重来东山再起。抱着最后一丝幻想,黄剑夫又从南京飞往成都,参加了蒋介石主持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那时毛泽东已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了新中国的成立,可是黄剑夫仍然执行着蒋介石的命令,率部从会议地点新津出发,守备川北重镇阆中古城。用黄剑夫事后的话说,“这种仗怎么打?十六军的番号还在,可是肚腹已被挖空,一个军还不到一个师的人马”。无奈之下,黄剑夫在阆中城墙上挂出白旗,宣布缴械投诚。

就个人命运而言,黄剑夫还是走运的。他随后被送至重庆歌乐山下的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半年后,被分配到南京军事学院担任地形教授会教官。邱行湘获赦回到南京,已是1959年年底,可是1959年年初,黄剑夫就转业回到原籍四川江津,在县政协担任副主席。

与黄剑夫失之交臂,邱行湘似乎并不懊悔:来日方长,有的是见面机会,殊途同归,也算是情感的默契。他唯一的担心,就是妹夫原本分至成都,就业于四川省政协,可是黄剑夫执意解甲归田,叶落归根,回到那个长江边上的小县城。地方不分大小,英雄不问出处,这个道理邱行湘懂得,然而他更懂得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且不论妹夫在国民党军队的历史,单依凭妹夫的工资比县委书记还要高出一倍的现实,黄剑夫就极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更为可悲的是,妹夫对于潜在的危险竟全然不知,反而对生活的未来充满憧憬与追求。60年代初,当一个叫作邢燕子的女孩放弃城市生活申请下乡务农的事迹被广为宣传后,黄剑夫也动员自己刚刚高中毕业的女儿上山下乡,去了一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地方。当然,黄剑夫不会生活在真空里,一个全新的词汇“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刚刚问世,黄剑夫就对女儿说:“你要扎根农村一辈子,争当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带头人。”黄剑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写的,在给邱行湘的回信中称:“大作《洛阳战役蒋军就歼纪实》能刊发《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之头条,不仅是行湘兄的自豪,也是行珍妹和我的光荣,欢忭莫名,可喜可贺……”

[责任编辑:周昂]

标签:邱行湘 北平 黄剑夫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