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六旬老人花18年编写辞书 为写书忘记接孙女


来源:新文化报

原标题:68岁老人编了部不一样的辞书 本报通化讯(记者卢红杨波 实习生王冬雪) 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每天3点钟,68岁的杨佐廷就会准时起床,晨练完后便开始写书。“我一写就是一整天,有时

原标题:68岁老人编了部不一样的辞书

本报通化讯(记者卢红杨波 实习生王冬雪) 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每天3点钟,68岁的杨佐廷就会准时起床,晨练完后便开始写书。“我一写就是一整天,有时灵感来了整晚都不睡觉。”谈起他的《义典》,杨老顿时滔滔不绝起来。

出本典籍帮孩子博览群书

杨佐廷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通化县文化馆馆长、通化县文化局副局长。“从小我就爱看书,爱写小说,可写作时经常遇到的难题就是语言匮乏。”杨佐廷说,在当老师时有学生经常问他,如何让自己写作时“词如泉涌”?当时几乎所有老师给的答案都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真的要破万卷书才能下笔有神吗?”杨佐廷说,实际上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不要说破万卷书,就是十卷二十卷之后,前面读的啥就都忘了。”杨佐廷说,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出一本帮孩子博览群书的典籍。

“我特别喜欢看各类字典、词典。”杨佐廷说,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冬季,他听人说一位农户家有一部《康熙字典》,杨佐廷翻过两道岭,穿过一片老林,步行30多里地连夜赶到了那户人家,看到那家人正用书卷烟呢。“当时把我心疼的呀,跟人家好说歹说,花高价将这本《康熙字典》买了回来。”杨佐廷说,《康熙字典》成为他创作《义典》的精神动力。

痴迷写书忘记接孙女

杨佐廷说,他翻看了大量的词典、字典,都是以单字、词作为检索主题,以注音、释义、范例,再加上词、词组、熟语、成语、图表等作为单位字、词的主题内容。“我思考了很久决定创作一本《义典》。《义典》是把同一个义项(意思)的诸个不同字、词编辑在一起,能帮人们用比较的方法更快更好地学习一种语言。”杨佐廷说,在他50岁从岗位上退下来时,就在家潜心研究《义典》。18年来,他翻阅数十部各类字典、词典,完成千万字手稿。

杨佐廷告诉记者,他的《义典》是一本(本易码)中华词语全义通快索大词典,共分清义集、浊义集、中义集、阴义集、阳义集五大集。与平时接触的按照“音”、“形”归类的词典不同,本书最大特点是以“义”来归类和检索词语,充分解决了“只知词义不知读写”、“无法列举更多同义词”、“同一词义不知用哪个词语更加适合”等实际问题,极大地突破了词汇量对写作的束缚,使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义典》一共分为五卷,每一卷都有自己的名称和颜色。五卷中的五彩,用分集色彩表示,其中“火”集也称阳义集,用红色代表着积极向上、红红火火、阳光的词语;“木”集也称清义集,用绿色代表着美好、有益的词语。

由于每天忙于创作,杨佐廷几乎从来不过问家里的事情,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天接上幼儿园的孙女,也当是外出放风遛弯了。可就是这样,一次杨佐廷写作正酣,竟忘了去接孙女。

最近,“《义典》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县举行。著名作家卞毓方这样评价杨佐廷的《义典》:“这本书价值可观、用途广泛,内容丰富、引经据典,是大作家案头的必备书。”吉林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治亭评价道:“打开《义典》豁然开朗,像见到一片海洋一样,编法是有生命力的,从中受到了一次文学的洗礼。”

[责任编辑:PN040]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