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罗志华:警惕住院死亡率沦为数字游戏


来源:贵州都市报

(7月27日《广州日报》)  医生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设置二级医院0.4%、三级医院0.8%的住院死亡率上限,的确过于严格。这说明,在医院里设置控制性指标本没错,但应该要有相应手段避免其它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指标数据造假。

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两份征求意见稿,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出明确标准,引起医学界强烈反响。医生们的“吐槽”集中在标准中对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规定,认为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医院不敢接收危重患者、收治无需入院的轻症患者。也有市民认为,定下客观标准或能使医院、医生更尽心尽力救治病人。(7月27日《广州日报》)

医生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设置二级医院0.4%、三级医院0.8%的住院死亡率上限,的确过于严格。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4日的公报显示,我国大陆人口2013年的死亡率为7.16‰(即0.716%),这个数字已远超二级医院、接近三级医院的死亡率上限。但住院的都是病人,死亡率应该高于社会总死亡率才对,为何反而要低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水平呢?

医生为了控制这一指标,只有两个办法。其一,增加收治轻症病人,加大分母,用总住院人数来稀释死亡率。其二,拒收危重病人,减小分子,死亡率自然降低。但不管哪种办法,都会对医疗秩序产生冲击,要么造成过度医疗,浪费医疗资源,要么增加院外死亡率,使重病患者得不到足够的院内治疗。

是不是医院里不应该设立类似的控制性指标呢? 显然也不是。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医疗综合能力的反映,只要设置合理、管控得当,就能增强医生的责任心、提高医疗水平。其实,很多控制性指标为医院管理所必需,比如“药占比”能减少使用药品的比例,针对性地治理大处方。

但同时,任何控制性指标必定有一个恒定的前提,这一前提被随意改变,就失去了其约束功能,因为分母飘忽不定,分子大小有何意义?但在医疗领域,一些原本用来控制医生的指标,结果反被医生控制,他把另一个指标做得更糟糕,控制性指标就会相对好看些,这种现象已十分常见。仍以“药占比”为例,若药品之外的费用该多少就是多少,不受“药占比”影响,才能起到降低药品费用的作用,假如恒定的前提被动摇,“药占比”虽有降低,也可能是其它费用增加的结果,病人的负担不降反增。此外,为了降低住院率,医生们可用增加门诊人数的办法,把指标做得很漂亮。

这说明,在医院里设置控制性指标本没错,但应该要有相应手段避免其它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指标数据造假。住院死亡率也是如此,若没有办法限制医生少收重症病人、多收轻症病人,那么,死亡率降得再低,也不过是医生们做出来的数字游戏而已,不仅无法提高诊疗水平,反而还会破坏现有的就医秩序。

[责任编辑:戴韶芬]

标签:死亡率 医生 住院率

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