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国民党无法带领中国现代化


来源:人民网

00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1日,上海。死刑犯人在临刑前。(哈里森·福尔曼 Harrison Forman 摄)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1日,上海。死刑犯人在临刑前。(哈里森·福尔曼 Harrison Forman 摄)[详细]

说到改革,蒋介石政府没做过根本性的改革努力,他只是做表面文章,他假如实实在在,真改得好,也就不会走到后来那一步去。

核心提示:说到改革,蒋介石政府没做过根本性的改革努力,他只是做表面文章,他假如实实在在,真改得好,也就不会走到后来那一步去。

 

(图为:金冲及先生,图片来源:人民网)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新京报》编辑部,原题:《金冲及:国民党注定无法带领中国现代化》

中共党史专家金冲及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是一部114万字的四卷本著作,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政治风波,一直写到2000年。作为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曾主编过《周恩来传》《毛泽东传》《刘少奇传》《朱德传》等作品,在本书的创作中,金冲及参阅了大量珍贵资料,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有一定突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让他追忆百年中国往事。

复兴20世纪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间段

新京报:你的上一本书《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探讨的是,中共在解放战争中为何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最后胜利,大部头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主要想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金冲及: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我想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客观方面来说的,因为20世纪过去了,结束了,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20世纪这样,进步这么大,变化这么快。从不好的方面来说,两次世界大战死了那么多人,带来那么大的灾难;从好的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出现了苏联十月革命和后来的新中国等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另外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20世纪确实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世纪。

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一个变化的时间,20世纪打开第一页的时候,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而且控制北京整整一年,那个时候北京被划分,这一块是德国军占领,那一块是日本军占领,另一块又是沙俄或英美军的活动区;每一块区域,家家都要挂上这一个占领国的国旗。这是在北京,中国首都的情况,那个时候已在讨论可能要瓜分中国的问题。20世纪开场的时候就是那么一个状况。

也很巧,20世纪前一半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解决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问题;1949年到2000年刚好也是一半,要解决的是怎么建设一个新国家、新社会,解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当然,在这中间革命也好,建设也好,都经过了曲折。但我们都看得到,世纪初的中国跟今天的中国比,完全是两个世界。怎么会在一百年中间发生那么大的变化?这个问题需要得到解答。

国外有人也写过20世纪的历史,但关于20世纪中国的历史,现在一部也还没有,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我觉得应该有一部这样的历史。这是我所以要写这样一部历史的客观方面的出发点。

新京报:那么总结一下,这部书的主题?

金冲及:这部书有一个主题,实际上是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道路。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理由很自然,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到了灭亡的阶段,接下来日本又加紧侵略,中国大片土地沦亡,为什么到世纪末中国人不但站了起来,而且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怎么变过来的?怎么回事?某种程度上,不光在国内,国际上很多人也觉得很好奇,中国怎么回事?怎么变过来?用这个主题,就把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贯穿起来了。

理解从今天想象历史可能离真实很远

新京报:我注意到在你的这部书里,用了很多新发现的材料。

金冲及:这一点不要过分地强调,这本书里面,引用了一些某某人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记录,这些都是没有正式发表过的;如果是已公布的,我会注明出处。但是大体上都是分散在我以前主编的书里和发表的文章里用过。因为那是我的职务作品,我可以用大量的没对外公布过的档案资料,但我不能在自己个人写的书里面,大量对外提供档案,我没有那样做。

当然这本书里也有很多是别人没有怎么用过的材料档案,比如说蒋介石日记,陈诚的回忆录,还有陈诚的书信集,现在引用的人很少。新出版的材料,很多年没有见到的材料,我尽量用这些。我没有有意去用别人没有见过的材料,要说有什么侧重的话,就是台湾的材料用得比较多,比如黄郛、吴稚晖、谭延闿等人的日记,别人没有怎么用的,我用得比较多。

新京报:在本书的有些分析中,我感觉你在某些地方融入了自己亲身的情感体验和人生经验,甚至对一些学者的观点有所批评。比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书187页),你就写到了一些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原因,“他们中许多人在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个人的情感因素,是否会影响你作为一个史家的客观?

金冲及:一个人有没有人生的体会,对于理解过去的历史关系很大。任继愈先生讲过那么一段话,他说一些历经国家的苦难,饱受了列强欺凌的人,才会有那么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国家的独立是多少的先烈一代又一代的奋斗才能得到的,他说现在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本来就是这样的。

对过去的历史没有切身体会的话,就容易光根据一些书本上面的记录,拿今天的环境、今天的状况来想象当时的事情,这种想象出来的事实就可能离历史很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人生经历,仅凭书本材料来想象,自由是很自由,但是往往随意性很大,离真实很远。

就我自己来讲,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了不少年,参加过中央的会议,还参与过起草一些文件,所以改革开放的历史大体也知道。这是我写这部书的一个有利的条件。2004年,我才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2005年以后才有时间腾出来写这本书。为什么写这本书,大概是这么一个原因。

回顾国民党注定无法带领中国现代化

新京报:从辛亥革命爆发,然后到军阀统治时期,到五四运动,国共两党崛起,中国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原因在哪里?

金冲及:谁都希望和平的实现,比如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当初苏联派来的顾问要共产党帮着国民党取得胜利,当时来说政权都在国民党手里,军队也在国民党手里,共产党没有多大力量,但是国民党不能容忍,它不是用和平讨论的办法,而是突然袭击,一点警示都没有就开始大屠杀了。

在武汉,共产党还希望能够跟武汉政府合作,结果汪精卫也采取分裂措施。南昌起义的时候,共产党能抓住的就那么几支部队,那个时候是在国民党屠杀政策面前,你到底是束手待毙,还是起来反抗?让人家来杀当然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了,第一次分裂,共产党采取武装斗争的办法,是不得已的事情。第二次分裂,抗战胜利以后,这一点我看了很多材料,共产党那个时候是希望能够实现和平的。但蒋介石认为,他可以用武力来消灭共产党,我用的都是台湾的材料,说何应钦和陈诚分别向蒋介石提供方案,何做的计划是两年到三年消灭共产党,陈做的方案是三个月到六个月消灭共产党,最后蒋介石采用了陈诚的意见。这种状况下,你怎么办?最初战争是自卫战争,一次一次都是别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为什么不采取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能协商解决当然好,共产党做了许多努力,武力反抗是不得已的事情。

新京报:1946年的时候,中共和国民党已经达成了协议,当时和平的曙光已经出现了,全国都在欢呼一个民主共和的宪政出现了,但是后来还是发生了解放战争,到最后新中国成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局面出现?

金冲及:这段历史时期我是自己经历过来的。国共也坐下谈过,不是没有谈过,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一个例子。中共也是抱了很大的希望,但蒋介石根本没有诚意要谈出一个结果来。他所以最初坐下来谈,与美国人力量参与也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人感觉到要是打的话,对于国民党对于蒋介石可能不利,未必能够消灭共产党。

说到改革,蒋介石政府没做过根本性的改革努力,他只是做表面文章,他假如实实在在,真改得好,也就不会走到后来那一步去。我尽量引用台湾的材料,我引用国民党“教育部”编的《中华民国建国史》,在抗战前十年内,每年的财政开支,用在军费和还债,一个外债、一个国内公债是百分之八十左右,用在建设上的费用只占百分之零点几,这还谈得上什么经济建设。

金冲及简介:

1930年出生。著名党史研究专家,中国史学会原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会长,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著有《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毛泽东传》(主编)等。

[责任编辑:高飏]

标签:金冲及 国民党 共产党 中国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