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史迪威为何侮辱蒋介石为“芥末”“花生米”


来源:凤凰卫视

史迪威一直对中国军队当中的贪污腐化深恶痛绝,这种厌恶也影响了他对蒋介石的判断,他越来越觉得蒋介石对美国援助贪得无厌,他把给蒋介石的外号“芥末”换成了“花生米”,花生米在英语里,就是有“没有的小人物”的意思。

从缅甸到云南的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一旦缅甸被日军控制美国的外援将无法进入中国,驻守缅甸的英国人的想法,与中美都不同,美国作家塔奇曼在他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中这样写道。

(英国作为一个帝国,不像美国那样希望战后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十二月一个接一个重要地区丢失后,英国眼下关心的是守住缅甸,如果可能的话它将作为保护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

解说:英国首相丘吉尔还曾无奈地这样说。

(在亚洲一片黑暗的那段日子里,罗斯福却要我为中国人看守缅甸,对英国人来说放弃一百个缅甸也不会比丢掉一个印度更重要。)

解说:美国要求蒋介石兑现他向盟国的承诺,把中国远征军派到缅甸协助英军作战,蒋介石答应了,当史迪威带着十万中国远征军来到缅甸时,正好看到了缅甸首都的陷落,3月7日缅甸首都仰光被日军攻陷,而守城的英军甚至没向盟军司令部通报就逃跑了,中国远征军入缅后,英国人曾要求由英军统一指挥,蒋介石对此很反感,他对史迪威说。

(那些英国人撤出仰光,却没有通知我们,我绝不会服从他们的命令,远征军只接受你的指挥。)

解说:1942年3月中旬,日军第55师团逼近缅甸南部平原的重镇同古,同古当时由英军一个师守卫,英军请求支援。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派第五军王牌200师赴同古协防英军,3月17日就在日军进攻同古前夕,中国军队突然得知,驻同古英军竟不辞而别,已在当夜撤离。中国远征军被置于孤军奋战的险境。当时200师九千余名官兵,要迎战两万多日军,而200师师长戴安澜毫无畏色,他曾这样通告全师。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同古,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解说:3月20日日军向同古发动攻击,戴安澜指挥200师官兵与日军展开血战,200师虽伤亡惨重,但作战顽强,日军久攻十余天仍毫无进展,此时英国韦维尔元帅,对《印度快报》记者酸溜溜地说。

(我原以为中国人不能做什么,现在看来他们确实能够做点什么。)

解说:由于西线英军一路溃退,缅北战局急转直下,4月29日日军绕到中国远征军后方攻占曼德勒东北的腊戌,关键时刻擅长撤退的亚历山大将军,却在安排英军逃亡印度。史迪威曾这样质问亚历山大。

(你们来缅甸是打仗的,还是来观光旅游的。)

解说:亚历山大将军这样回答。

(我现在的使命既不是打仗,也不是观光,而是带领受到惊吓的孩子们,开往印度修整。)

解说:4月30日英军一夜之间,扔下遍地坦克车辆和枪炮,抢在日军来临之前,直奔印度而去,为避免被日军切断退路而全军覆灭,中国远征军决定撤离缅甸,远征军突围的路线分成两路,杜聿明率第五军经野人山方向撤退,蒋介石命令他把十万远征军带回中国,而史迪威则命令罗卓英、孙立人率部向印度突围,踏入野人山的杜聿明第五军,真的踏上了死亡之路。远征军老兵李英才回忆。

(野人山用很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无人烟之地,那个时候带的这些东西全部丢完了,一路走、一路走都是饿死的战士,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

解说:5月18日黄昏,曾在同古以少胜多的戴安澜200师官兵,在即将走出野人山时,不幸与日军遭遇,激战中戴安澜腹部连中三枪,身负重伤血流如注,戴安澜最后的行程是被士兵们用砍下的树枝做担架抬回祖国的。5月26日当戴安澜被士兵们抬着行至缅甸北部,离中国国境只有三五日的行程的小村庄时,他再也无法支撑。598团团长郑庭笈回忆。

(我拉着他的手问他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夫人和孩子说吗?他摇摇头,我又问部队该怎么回去,戴师长手指地图示意部队在茂邦渡河,沿西岸前进,然后他叫人扶起来,朝着北面祖国的方向望了最后一眼。)

解说: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时有十万将士,越过野人山回到中国的部队却不足四万人,其中近五万人埋尸无人区,杜聿明这样回忆。

(各部因落伍、染病死亡的比在战场上与敌人战斗而死伤的还要多数倍。)

解说:而在另一边,史迪威带领剩下的一万远征军战士,幸运地全身而退至印度,他们在印度获得美国补给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在印度兰姆迦训练营残酷的训练开始了,史迪威在新德里举行的记者会招待会上说。

[责任编辑:刘祎]

标签:中国 美国 蒋介石 远征军

2014-07-16凤凰大视野 血染山河——抗战珍稀影像全纪录(八)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7/16/79f4900a-49ec-474e-b49f-aea92005fe90.jpg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