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季冰:英国脱离欧盟?不可承受的双输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欧盟这个更大的政治联合体,英国的退出将会造成英国与欧盟的双输,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最终,正像欧盟领导人没有屈从于英国的压力,依然提名容克出任下届欧委会主席一样,欧盟也不可能对英国的要求照单全收。

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今年5月底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出现了非常令人不安的迹象,反欧盟的极右翼和民粹主义政党———如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 纷纷粉墨登场。

不过,欧洲领导人暂时还顾不上这一欧洲一体化未来进程中的重大隐患,他们眼下正为下一届欧盟委员会的主席人选争执不下。作为目前欧洲议会第一大党、中右翼的人民党领导人让-克洛德·容克是接替将在今年10月卸任的葡萄牙人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出任这一职位的理所当然人选,他此前曾担任卢森堡首相和欧元集团主席。事实上,他也得到了以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为代表的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支持。

不过,这位59岁的资深政客却遭到了海峡对面的伦敦的强烈反对,原因在于容克是一位倾向于加强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联邦主义者”。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威胁称,若容克出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他将可能无法阻止英国最终脱离欧盟。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欧盟的,不如说是英国自己的。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在伦敦金融城发表的一场备受外界期待但却一再延迟的演说中宣布,如果在2015年举行的下一届大选中获胜,保守党政府就将重新讨论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并在五年议会任期的上半程(也就是2017年以前)对新的协商结果进行公投,“那将会是一次决定去留(欧盟)的全民公决。”卡梅伦在演讲中说,他深信一个灵活、适应性强且开放的欧盟最符合英国的利益,这样的欧盟才适合英国留在其中。但眼下,英国人民感到欧盟正在朝着一个英国并不支持的方向发展。第二天,也就是1月24日,卡梅伦在一年一度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进一步向欧洲领导人阐述说,任何试图强迫各国加入更深层次政治联盟的企图对欧洲而言都将是一个巨大错误。

卡梅伦似乎相当自信,“带着勇气和信念”,自己将赢得这场争论,并为英国争取到更优厚的条款。他显然指望用全民公投要挟欧洲拿出更有利于英国的协议,从而劝说英国公众投票继续留下来。

针对首相作出的公投承诺,英国《金融时报》在第一时间发表社评认为,其实卡梅伦只是证实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将会发生而已。

虽然英伦三岛上“疑欧”和“反欧”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少过,但在过去,人们很难想象英国人会严肃认真地讨论退出欧盟的可能性。自进入新世纪以来,英国人的疑欧心态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随着欧元区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进而日益显露出需要为应对这种危机而建立更紧密政治联盟的迹象后,在政治哲学上与欧洲大陆素来格格不入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疑虑和恐惧。

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英国的反欧情绪目前正处于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著名的金融投资大亨、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在评论欧元区债务危机时曾经非常形象地提出过一个“蛋饼论”,他质问那些积极主张或消极预言欧元应当(将会)解体的人士:一个已经煎熟的鸡蛋饼还可能还原成一个个生鸡蛋吗?

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欧盟这个更大的政治联合体,英国的退出将会造成英国与欧盟的双输,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的确,一旦退出欧盟,英国每年能节省下8亿英镑的净预算分摊额,这是最直接的好处;此外,从欧洲共同农业政策中解放出来后,英国的食品生产成本也许会降低;而退出统一市场还将使英国摆脱令人生气的劳工保护方面的法律;伦敦金融城也不必再面对繁重的金融交易税和僵硬的欧洲金融监管法规。

不过,这些好处同“脱欧”的代价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英国出口商品的一半卖给了欧盟,英国仅与爱尔兰的贸易额每年就要超过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金砖四国”的贸易总和!“脱欧”无疑将会使英国失去通向这一拥有5亿人口、享受世界上最高生活水平的市场的V IP门票,进而直接影响到英国在这方面的商业成功。

更重要的大概还不是这些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是英国今后不得不站在一个弱势的地位上重新对欧盟国家以及欧盟以外进行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双边贸易谈判。

而在问题的另一端,英国的离开对欧盟也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创。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伦敦不仅是欧洲、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少数几个金融中心之一,两者的地位都不是短期内可以由其他国家和城市替代的。英国一直是自由贸易和监管灵活的表率,失去了它的欧盟会更加暮气沉沉,逐渐被美国和新兴国家抛得更远。未来即便欧盟和欧元区再多几个克罗地亚和拉脱维亚,也永远都难以弥补失去英国的代价。

除了英国本身以外,德国可能是整个欧盟中因为英国的离去而最为失落的国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舆论越来越多地将欧洲划分为勤劳严谨、遵纪守法的北欧与不可信赖、负债累累的南欧(当然这种划分相当粗糙)。前者的代表便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绝大多数市场监管问题上,英国向来站在德国一边,它的“脱欧”将进一步削弱北欧集团在欧盟中的领导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假如英国真的想要改变与欧盟的关系,它不应带着收回权力甚至逃离欧盟的消极立场开始谈判。相反,英国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眼下的危机机会去更积极地改变欧盟,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愿景塑造一个新欧洲。这才是一条对英国和欧盟来说能够通向双赢的正确道路。

最终,正像欧盟领导人没有屈从于英国的压力,依然提名容克出任下届欧委会主席一样,欧盟也不可能对英国的要求照单全收。

当然,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已经推进了大半个世纪并遭遇重大挫折的今天,英国人的保守和怀疑态度绝不应当被视为一种荒谬可笑的民族主义式回应。相反,这直接关系到欧盟的性质以及危机以后的未来走向。就算卡梅伦正在鲁莽地开启一个可能对英国和欧洲利益造成双重损害的错误历史进程,但有一句话他说得一点没错:“不管怎样,争论都已发生。”

回避争论是没有出路的,即便是那些欧洲统一的最热心的赞成者,也应当认真看待对欧盟结构性缺陷的批评,这样才能真正迈出克服危机的第一步。(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戴韶芬]

标签:安格拉·默克尔 英国首相 欧盟委员会

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