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考改革应给个人选择留出更大空间


来源:潇湘晨报

刘丁宁的经历或许只能证明,她有个人选择的自由,而且用自己的实力成全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经历很难被成功复制,因为重压之下,一次性的选拔考试很容易导致骏马失前蹄式的失误。刘丁宁成就了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她所经历的压力可能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同时,出于善意的人们想必也愿意祝福刘丁宁此后一路顺风梦想成真。和考入北大中文系比起来,她所谓的“国学梦”以及成才梦显然路更远。如果说港大不足以撑起上述梦想,北大中文系是否就能如其所愿,这很难说。

原标题:高考改革应给个人选择留出更大空间

去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退学回到本溪高中复读。她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梦想进入北大中文系。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最高分,第二次获辽宁高考“状元”。

一人两次夺“状元”,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见证何谓“学霸”。于是,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不禁如此感慨:“学渣”们,一起颤抖吧!谐谑的背后,或多或少有佩服的成分在其中。这则消息也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的热潮,一如当初刘丁宁宣布从香港大学退学的时候。放着这么好的大学不读,硬要重新报考北大中文系,局外人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如今,刘丁宁剽悍地证实了“学霸”是个什么样子。

退学港大和再获“状元”,是刘丁宁传奇剧的连续两集。接下来,应该看北大是否录取这个孩子,根据常情,似无悬念。有网友调侃说,跪求北大录取刘丁宁,要不然她明年还会复读三度考“状元”。除去继续褒奖“学霸”素质之外,这个玩笑的核心直指刘丁宁对北大中文系的一往而情深。有梦想的孩子不容易,何况刘丁宁仅仅是把梦想定位于一所名校颇有口碑的院系而已,这有什么错吗?刘丁宁坚守了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光明磊落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在没有太多可诟病的地方。

指责刘丁宁占用教育资源,这是不公平的。国家并不禁止往届生复读,如果其他没有考好的孩子有资格复读,那么上一届的“状元”也没有理由就被剥夺这种资格。指责刘丁宁是应试教育的考试机器,此种观点同样站不住脚。中国眼下的基础教育确实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高考的改革也在艰难的行进路途之中,但是很显然,一竿子把考试成绩出众的学生都称为“考试机器”,就如同交白卷者被视为英雄一样,在逻辑上就是荒谬的。同样的道理,指责刘丁宁从港大退学是经不起考验,进而用以证明内地考生的高分低能,这也是缺乏证据支撑的主观臆测。

刘丁宁的经历或许只能证明,她有个人选择的自由,而且用自己的实力成全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经历很难被成功复制,因为重压之下,一次性的选拔考试很容易导致骏马失前蹄式的失误。刘丁宁成就了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她所经历的压力可能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同时,出于善意的人们想必也愿意祝福刘丁宁此后一路顺风梦想成真。和考入北大中文系比起来,她所谓的“国学梦”以及成才梦显然路更远。如果说港大不足以撑起上述梦想,北大中文系是否就能如其所愿,这很难说。

根据此前的新闻,刘丁宁对北大中文系的理解来自一名青年作家的一篇文章。这样建立起来的信任是否可靠,自然是值得考虑的。刘丁宁所迷恋的“国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传统文史哲是否就意味着“国学”?即便是追求“国学”,也仍然需要一个厚实的基础。港大的眼光向外,对于一个有志于“国学”的孩子来说未必不是好去处。因为,了解整个人类之后再来研究中国,这样的研究才是全面的。学完本科,再到北大读研究生,一样可以,甚至更好。不过,一个孩子有她“钻牛角尖”的特权,何况她赢了。

在现有的竞争规则面前,刘丁宁再度证实了自己是优秀的。但是,从制度的层面来考虑,似乎也可以说这第二次证明是多余的。刘丁宁要读一个“高四”才能离开港大进入北大,那只是因为中国的高校之间缺少一个直接转学的机制。不但高考是一次过,高招也同样非此即彼,一个考生只能被一所高校录取。和考生动辄拿到国外多所高校录取通知的新闻比起来,国内高校永远不会出现这种看似无序的竞争。或许这是计划式分配资源的遗留习惯,就像整齐划一的团体操,秩序美的背后是对个体自由的忽略。高考高招改革,是不是能够给今后的刘丁宁们一条少折腾的捷径?

标签:状元 高考 文科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